閱讀有啥好探究的《探究式閱讀》讀後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書名:《探究式閱讀》
作者:黃國珍

「人不是沒有答案,而是困惑於答案。」

我是一位老師,一位把「閱讀」作為主要教學技能也是教學內容的老師。
我會閱讀,我教閱讀。但當我打下這幾個字時,突然有一種,「這未免也太狂妄了吧」的聲音出現在腦海中。
在教育現場,已經聽了太多「蛤,閱讀還要教喔?(蛤,閱讀還要學喔?)」「啊不就每個字都看得懂,就是會閱讀?」所以我到底要教什麼「閱讀」?

我不是沒有答案,我確實困惑於自己心中的答案?

讀什麼?為何讀?怎麼讀?

(私心認為,當我能夠清楚傳達「怎麼讀」之後,「讀什麼」和「為何讀」的圖像自然會學習者的往後學習歷程中呈顯。)
國珍老師提出了「探究式閱讀」,並將之具象化,以「概念內涵」「歷程剖析」「文本實作」三大篇章為架構,從五個觀念、七道工法到五類文本實際示範何謂探究式閱讀,有邏輯地呈現自己的思考歷程地圖。

教學現場,無不知藉由問題引導學生對於事物的「探究」是重要的,既是引起動機,也是在教學引導後能夠持續學習的關鍵。

「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在過往準備「如何學習」的相關課程時,會發現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意識地接收資訊,會比漫無目的的大量吸收,來的有效率、有收穫,在現今資料量龐大的時代更是如此。

輯一、「概念內涵」給我的提示
1. This is water. 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事實,通常難以察覺、無法言喻。探究答案與閱讀理解的內涵實為一體兩面。
2. 學習並非單指從頭去了解未知的事,更要更新自己原先知道或是認為正確的事。
3. 以終(學以致用)為始,教育的初始。
4. 杜威.思考五大邏輯步驟:發現困難情境、找出問題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推論各假設結果探明哪個可解決問題、驗證假設。

輯二、「歷程剖析」中吸引我的說明
1. 如何詮釋,並讓他人認同?建構出大家都認可的「合理」答案,透過詮釋文本、賦予意義來建立,導出意義歷程。合理的基礎:不畫靶射箭;整體和部分意義是相融貫的;詮釋重建作者思想時,須代入真實生命狀態與感受,以同理態度建立共鳴。
2. 我怎麼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對的?時時以客觀步驟進行檢核。過程中,主觀認知(先備經驗先備知識)一直存在,但是有一個客觀的檢核條件持續進行比對與修正,就可以逐步開展較為全面嚴謹合理的探究與理解歷程,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合理的答案。
「運用觀察與分析歸納或想像與思維,把導致此一結果的每一步驟清晰地浮現在腦海裡」
「在沒有得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是不能進行推理的,那樣的話,只能是誤入歧途。」

輯三、「文本實作」給我的提示
1. 各類文本皆適用的提問:
.作者想藉由這篇文章說什麼?(閱讀所有文本都英該去探討的問題)
.作者在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這些內容之間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安排這些關係?
.文章鋪陳的脈絡與段落結構有什麼概念與作用在其中?
.這些概念統整起來,可以看出作者想說什麼?
.我這樣解釋合理嗎?
.我讀完這篇文章的反思為何?
2. 生活類文本
.注意資料來源
.閱讀資料文本時注意究竟是事實還是觀點
.閱讀文本→產生疑問→尋找資料企圖解決疑問→再產生問題→再繼續尋找資料企圖解決問題→(循環)(這也是廣泛閱讀、大量閱讀)。
3. 科普文章必定會涵蓋科學方法的三個內涵:觀察發現、假設提問、驗證反思
4. 紀伯倫《先知》要去找來看

我的探究時間

讓我以「文本實作」後的探究時間四個問題作為本書心得的小結。

.三個能表達你感受的形容詞:
安心(有步驟,有方法,有示範,好安心)
開心(有相同,有獲得,好開心)
擔心(我真的做得到嗎)

.兩個以問號結尾的好奇疑問:
我如何修磨「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對的」?(如何不讓先備經驗知識影響)
要怎麼做才能有機會看見國珍老師深具邏輯系統的思考歷程的車尾燈?

.一個你不曾有過的新奇發現:
回頭觀察自己過往閱讀和學習的姿態,應該保有更多彈性,放下更多自己。

.一個你認為重要的核心概念:
理解其實是一連串發現問題、解答困惑的動態過程。
探究,才是這歷程的本質。

一本好書,不同受眾都會有不同獲得。這不只是一本教學現場絕對適用的教戰手冊,也是一本提示如何在普通日子裡讀出各方不同滋味的好書。一本好書,怎能不找來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 の隨意說沙龍
9會員
27內容數
閱讀是日常,日子長長長長,總會不小心忘記了那些小小的火花。 練習紀錄,在反覆咀嚼後,安放感受在深深淺淺的文字之中。 這些紀錄下的記憶會產生重量,讓不安的心靈沈澱下來。
Yu の隨意說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5
金錢是一面鏡子,映照了真實的你,以及未來的人生!
Thumbnail
2024/08/25
金錢是一面鏡子,映照了真實的你,以及未來的人生!
Thumbnail
2024/08/23
五位獨居女子的居家生活 家,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平凡但也最令人安心的地方。
Thumbnail
2024/08/23
五位獨居女子的居家生活 家,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平凡但也最令人安心的地方。
Thumbnail
2024/08/22
被討厭沒關係,被欺負不可以 有些話該說就說,有些臉該翻就翻
Thumbnail
2024/08/22
被討厭沒關係,被欺負不可以 有些話該說就說,有些臉該翻就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小孩看似都把文章(課文)看完了,但到底看懂了多少?我們一步一步的帶著他們奠能力,不只是閱讀的當下需要花功夫,其實,閱讀前、中、後都有許多眉眉角角該注意。我們在資源班上課時,也會嘗試許多閱讀理解的方法,測試哪些小方法是對他們有幫助的。一起擴充閱讀工具吧! 【閱讀前】-找線索、舊經驗、有目標 在許多
Thumbnail
小孩看似都把文章(課文)看完了,但到底看懂了多少?我們一步一步的帶著他們奠能力,不只是閱讀的當下需要花功夫,其實,閱讀前、中、後都有許多眉眉角角該注意。我們在資源班上課時,也會嘗試許多閱讀理解的方法,測試哪些小方法是對他們有幫助的。一起擴充閱讀工具吧! 【閱讀前】-找線索、舊經驗、有目標 在許多
Thumbnail
''喜閱樹''讀寫教育機構 創辦人-虹瑩老師分享 如何在閱讀中鍛鍊「抓重點的五大技巧」: 子玲老師podcast的專訪 為家長搞定''閱讀理解''的學習&考試大霧區喔 !
Thumbnail
''喜閱樹''讀寫教育機構 創辦人-虹瑩老師分享 如何在閱讀中鍛鍊「抓重點的五大技巧」: 子玲老師podcast的專訪 為家長搞定''閱讀理解''的學習&考試大霧區喔 !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最近閱讀了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的心得。 基本上,任何翻開這本書的人,對於「閱讀」多少有一些能力,因此會懷著那種「甚麼?讀書還要你教?」,或是「好吧,所以讀書還有甚麼秘密絕技?」的心情。 而這也剛好驗證了作者最重要的論點:閱讀是一項主動的活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最近閱讀了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的心得。 基本上,任何翻開這本書的人,對於「閱讀」多少有一些能力,因此會懷著那種「甚麼?讀書還要你教?」,或是「好吧,所以讀書還有甚麼秘密絕技?」的心情。 而這也剛好驗證了作者最重要的論點:閱讀是一項主動的活動。
Thumbnail
你曾試過看到一些鉅著,卻被它的難度和厚度嚇怕嗎? 又或是在雲雲書海中,不知該如何理清思緒?《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小書相信可以幫助到你。雖然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閱讀,但作者提供的閱讀方法對所有讀物都適用,尤其是那些對我們的理解力有更多要求的好書。
Thumbnail
你曾試過看到一些鉅著,卻被它的難度和厚度嚇怕嗎? 又或是在雲雲書海中,不知該如何理清思緒?《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小書相信可以幫助到你。雖然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閱讀,但作者提供的閱讀方法對所有讀物都適用,尤其是那些對我們的理解力有更多要求的好書。
Thumbnail
對深陷文字迷宮中的讀者來說,本書所提供的指引並非迷宮的地圖,而是引導讀者學會如何透過作者提供的種種線索,找到隱藏其中的脈絡......
Thumbnail
對深陷文字迷宮中的讀者來說,本書所提供的指引並非迷宮的地圖,而是引導讀者學會如何透過作者提供的種種線索,找到隱藏其中的脈絡......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過疑問: 「我真的有讀懂這本書在說什麼嗎?」 我在重拾閱讀的過程中想跟大家分享三個心得 §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選書的原則與標準。 §教你解構一本書,將書讀薄。 §會讀書,更要會「講書」。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過疑問: 「我真的有讀懂這本書在說什麼嗎?」 我在重拾閱讀的過程中想跟大家分享三個心得 §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選書的原則與標準。 §教你解構一本書,將書讀薄。 §會讀書,更要會「講書」。
Thumbnail
「寫作」如何有綿延不絕的素材,往往與「閱讀」拖不了關係,今天就來談談「如何閱讀」吧! 在大學工作七年至今,我在學校裡的圖書館,總共借了375本書,真是驚人啊!換算下來,一年我借了53本書,平均一周看一本書啊!(鼓掌) 什麼是「略讀」? 從「略讀」到「細讀」 延伸閱讀
Thumbnail
「寫作」如何有綿延不絕的素材,往往與「閱讀」拖不了關係,今天就來談談「如何閱讀」吧! 在大學工作七年至今,我在學校裡的圖書館,總共借了375本書,真是驚人啊!換算下來,一年我借了53本書,平均一周看一本書啊!(鼓掌) 什麼是「略讀」? 從「略讀」到「細讀」 延伸閱讀
Thumbnail
為什麽無法融會貫通一本書的內容? 這些年,在脫離學校傳統教育的束縛後,因為一些強烈的學習動機,我開始大量進行主題閱讀,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項有趣的玩心活動,我很享受晨間的偷讀時光,在咖啡香中渾然忘我沈浸在好書中,透過想像與對話,認識從未見面的人。 或許是因為內向
Thumbnail
為什麽無法融會貫通一本書的內容? 這些年,在脫離學校傳統教育的束縛後,因為一些強烈的學習動機,我開始大量進行主題閱讀,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項有趣的玩心活動,我很享受晨間的偷讀時光,在咖啡香中渾然忘我沈浸在好書中,透過想像與對話,認識從未見面的人。 或許是因為內向
Thumbnail
看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Thumbnail
看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Thumbnail
本來是寫給我研究生的,想也許跟所有讀書人都有關,就發這裡分享了。
Thumbnail
本來是寫給我研究生的,想也許跟所有讀書人都有關,就發這裡分享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