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停止過度的學習,只要做對5項,人生就會開始改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書作者為島津良智,於2016年在台出版。
在書中,以許多實例,分享40代的人,或許可以嘗試做五件事,讓自己的生命、生活更輕盈:
1.「勇於捨棄」,提升人生的品質
2.「習慣」改變,行動自然改變
3.透過「選擇與集中」,提升工作的成果
4.調整「時間分配」,改變成長速度
5.和「真正重要的人」建立人際關係
而且適用於家庭、職場、生涯等各種場合及關係。
「行動一定可以改變結果」是作者一再強調的,所以作者要我們停止過度學習,更要把學習到的,實際去執行,否則就是浪費時間而已,不如不要浪費時間去學習。
40代是個夾層的世代,「上有老母(父),下有妻小(夫小)」,我們要做好孝順父母、好好教養下一代,還要為公司賣命、為五斗米折腰........不論為了什麼,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罷了,只是絕大部份是不得已、不得不的選擇!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是廉價勞工,怨同事、怨老闆、怨公司,怨天怨地,或許曾想改變,但每天睜開眼後,還是面對一樣的人事物,周而復始皆未變;這一切,都源自於我們天生的保護機制,所以會害怕改變(意即所謂的舒適圈)。
心理學上有許多的實驗,都證明了生物容易被制約,也容易因為害怕而寧願接受現況。
多年前,在台灣曾有一起少年綁架案,警察破門找到被綁的少年時,他的雙眼被矇著,身體被綑綁。少年一聽見警察的聲音,立刻驚慌的大喊:「不要靠近我,也別動我,我身上有炸彈!」但警察並未在少年的身上發現任何炸彈;原來是綁匪為了控制少年,才會恐嚇少年身上綁著炸彈,只要掙扎亂動就會爆炸。少年信以為真,所以只能害怕的流著淚水待在角落裡,不敢亂動的等著時間流逝。
這個例子或許有點太極端,但人在未知的情況下,真的容易自己嚇自己,所以弄清楚即將面臨的危機,並衡量自己是否可以承受風險,是讓自己不盲目害怕的首務。
又曾經有一個案子,是一位少女遭歹徒囚禁,這位少女始終保持冷靜,試著與歹徒間和平相處(其實也不能算和平相處,而是先示弱求全),並仔細觀察紀錄歹徒的作息,某一天有了機會,少女便趁隙逃出,並報警處理,才獲得新生。
作者說,我們可以試著勇敢一點,只要有6成的勝算,就去改變!相信自己非常重要!那怕每天一點點的改變都好,試著做做看吧!
然而,持續也很難,更要時刻的提醒並鼓勵自己,做自己最佳的戰友!
戰鬥本來就需要勇氣,而且也別想著不受傷,重點是,受傷了之後能復原,能再站起來,能夠給予自己更多的力量。然後別再怕受傷,也別再把傷只當成傷。
avatar-img
21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my的享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看著別人的生活都很羨慕,殊不知,她們本人或許不滿足於自己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當我們在羨慕或批評別人的生活之時,更應該反求諸己,才能讓自己更好。
即使是沒有上台表演的幕後人員,都是一齣成功話劇不可或缺的角色。 社會上本來就不該是每個人都是主角。 比賽的輸贏,也能訓練孩子的受挫心,面對輸贏的的勇氣,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怕受罰,會假裝懂事,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才會在出了少年院後,又犯了一樣的錯誤。
總而言之,那位充滿疲憊的母親,頭髮微微的散亂,看起來雖像個上班族,但顯然是操勞過度的模樣,除了細緻的詢問相關規定,還要時不時提醒他那四處走動的兒子要自己過來注意聽。 這位孩子躲在媽媽的背後,是不是想著,就算我無法解決事情,媽媽仍舊可以這樣為我挺身而出。 不懂不解也不捨,同樣身為母親的我,只能默默希望
岬洋介是個不折不扣的鋼琴天才,但卻是位超直男,鷹村亮也在不知不覺中,被他這種超直男的個性所吸引,僅管在一開始時,鷹村亮嫉妒岬洋介的鋼琴天份和受女孩子歡迎,因而討厭岬洋介。 但在相後之後,慢慢了解岬洋介的真實性格:「直男」「幼稚園等級的情感表現」之後,鷹村亮開始有了想保護岬洋介的念頭(我覺得作者有點在
當然,退而不休這件事有許多背後的原因,外人無從得知;也或許他是想從繼續工作這件事上,更加豐富自己的生命。也或許,他的生活開銷,如果沒有月入十萬,也負擔不起。總之,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旁人無法置喙。 只想記錄這一段,時時提醒自己,所謂的退休準備,究竟是什麼?
我們看著別人的生活都很羨慕,殊不知,她們本人或許不滿足於自己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當我們在羨慕或批評別人的生活之時,更應該反求諸己,才能讓自己更好。
即使是沒有上台表演的幕後人員,都是一齣成功話劇不可或缺的角色。 社會上本來就不該是每個人都是主角。 比賽的輸贏,也能訓練孩子的受挫心,面對輸贏的的勇氣,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怕受罰,會假裝懂事,但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裡,才會在出了少年院後,又犯了一樣的錯誤。
總而言之,那位充滿疲憊的母親,頭髮微微的散亂,看起來雖像個上班族,但顯然是操勞過度的模樣,除了細緻的詢問相關規定,還要時不時提醒他那四處走動的兒子要自己過來注意聽。 這位孩子躲在媽媽的背後,是不是想著,就算我無法解決事情,媽媽仍舊可以這樣為我挺身而出。 不懂不解也不捨,同樣身為母親的我,只能默默希望
岬洋介是個不折不扣的鋼琴天才,但卻是位超直男,鷹村亮也在不知不覺中,被他這種超直男的個性所吸引,僅管在一開始時,鷹村亮嫉妒岬洋介的鋼琴天份和受女孩子歡迎,因而討厭岬洋介。 但在相後之後,慢慢了解岬洋介的真實性格:「直男」「幼稚園等級的情感表現」之後,鷹村亮開始有了想保護岬洋介的念頭(我覺得作者有點在
當然,退而不休這件事有許多背後的原因,外人無從得知;也或許他是想從繼續工作這件事上,更加豐富自己的生命。也或許,他的生活開銷,如果沒有月入十萬,也負擔不起。總之,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旁人無法置喙。 只想記錄這一段,時時提醒自己,所謂的退休準備,究竟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