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慢讀計畫 ❹ 心智逃避當下的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竹.紅毛港

意識之光

意識像是一道光,讓我們得以「真正」的活著。
當意識之光照耀在當下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就會開始運轉,比方呼吸的聲音,空氣流過胸口的觸感,比方三月雨後的微風帶著些許的濕度,櫻花盛開的顏色,比方耳邊溫暖的話語,白飯熱騰騰的香氣,都將因為我們的意識之光而清楚、鮮明的展開。
如果心智和思維佔據了過多當下的時間,這道光就會被遮掩起來,讓我們進入一種「無意識」的狀態,這個世界也隨之變得模糊、黯淡了。
在一般的時候,這種無意識的狀態可能讓人難以察覺,只是不時感到些許的不自在、不滿足、煩悶或焦躁,但是,一旦事情出了「差錯」,這種「普通無意識」往往會轉變為「深層無意識」,讓人陷入強烈的憤怒、恐懼、沮喪等情緒而無法自拔,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
就像要跑完馬拉松比賽,靠的不只是意志力,更是平日持續的鍛鍊,如果一個人平時總是處於「普通無意識」的狀態,一旦面臨「深層無意識」的巨大考驗,勢必就更難跳脫讓自己受苦,同時也讓他人受苦的慣性應對。因此,在平常多練習讓自己專注在當下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能夠時常關心自己:「我現在是否感到安適自在」,並透過呼吸、靜心等習慣的輔助,體驗書中所說的「臨在」,與本我產生有更好的連結,這就像是在漫長的黑夜裡升起一盞不滅的燈火,能夠讓我們在遇到挑戰時保持警醒,協助自己從慣性的痛苦中抽離。

內在的目標

對於「專注當下」,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的人生必需有所追求,才會產生意義,否則,就如同舊約聖經《傳道書》中所說的,生命到頭來「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又怎麼能夠安於當下、安於現狀呢?
托勒告訴我們,對於外在目標過度的追求往往都是造成痛苦和匱乏感的根源。人們可能一方面沉湎於過去美好的回憶,感嘆著今不如昔,一方面又對失敗的經驗覺得後悔,期望透過不斷的檢討、反省找出讓自己不會「重蹈覆轍」的心得;一方面用「為了更好的未來,現在辛苦一點沒有關係」來麻醉自己,另一方面又深陷於「未來如果不如我所想,我該怎麼辦」的恐懼之中。
外在的目標並非全然不重要,只是,如果我們總是將目光放在自己已經失去的,以及尚未得到的事物上,就會讓我們唯一擁有的「當下」成為犧牲品,如此一來,就算真的能夠回到自己懷念不已的昨日,或是穿越到充滿夢想的明天,我們多半還是會感到同樣的匱乏、失落,卻惶惶然找不出原因。
真正的快樂和人生意義不是來自外在的求索,而是在於內在目標的達成。托勒說:「內在的目標與你要去哪裡或是正在做什麼完全無關,只跟你如何做每件事有關;他與未來無關,只與你做事時的意識品質有關……你的外在旅程也許需要百萬步才能完成,但你的內在旅程只需要一步——你此時此刻踏出的這一步。當你可以更深入地感受這一步,你將明白,這一步已含括所有其他步伐,甚至包括了目的地本身」。
要達成內在目標其實一點都不難,因為所謂的「內在目標」,只是讓自己在此時此刻回到當下,連結自己的本我而已。光是這樣,你就已經成為了「你想成為的人」。而外在目標,可以看做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其他「你想要做的事」,不論最終完成與否,與你當下的寧靜喜悅無涉,與你人生的豐足快樂也無涉。

當下的力量

當下的力量,就是「臨在」的力量。如果我們隨時保持警醒,聚焦現在,不帶評價地觀察自己的行為、情緒、思維,我們就如同沐浴在強大的意識之光中,無須費力就能看清全局,形成洞見。這時,不論是對未來的恐懼和妄想,或是過往經歷造成的痛苦和小我幻象,都將冰消瓦解,不復存在。
avatar-img
130會員
127內容數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從金融業漂流到海邊,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聰明優雅的投資人,悠游世界、享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邊阿蒙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你是否和巨蟹座的阿蒙一樣,每次大掃除的時候,總是覺得每件東西都充滿回憶,或是可能還有用得到的時候,於是往往捨不得將它們丟棄。於是隨著年齡漸長,屋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用不到的東西」的比例卻也越來越高。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小時候,很多人都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小雞孵化要二十一天,習慣的養成也是二十一天,只要能持續一個好習慣二十一天,之後就能夠自然維持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曾經很天真的相信這句話呢?如果你曾經中途放棄,並因此認為,「養成好習慣」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那你一定要讀讀《原子習慣》這本書。
在我們能夠正確、適當的運用理性思維的時候,我們的心智自然是威力無比、讓人類足以感到自豪的強大工具。然而,過度強調「思考」的結果,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極具破壞性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反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控制了。於是,就像成了癮一樣,人們無法在任何時候讓自己停止思考,不斷地回憶著過去
宮澤賢治生於西元1896年,是日本大正、昭和時代早期的詩人、童話作家、教育家,同時也是農業專家和虔誠的佛教徒。宮澤賢治以《銀河鐵道之夜》、《大提琴手高修》、《風之又三郎》等童話作品聞名於世。在他書寫的故事中,時常散發出一種溫暖、童趣的氛圍,卻又帶著對人世的深刻觀察和濃厚的慈悲。
不知道你是否和巨蟹座的阿蒙一樣,每次大掃除的時候,總是覺得每件東西都充滿回憶,或是可能還有用得到的時候,於是往往捨不得將它們丟棄。於是隨著年齡漸長,屋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用不到的東西」的比例卻也越來越高。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小時候,很多人都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小雞孵化要二十一天,習慣的養成也是二十一天,只要能持續一個好習慣二十一天,之後就能夠自然維持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曾經很天真的相信這句話呢?如果你曾經中途放棄,並因此認為,「養成好習慣」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那你一定要讀讀《原子習慣》這本書。
在我們能夠正確、適當的運用理性思維的時候,我們的心智自然是威力無比、讓人類足以感到自豪的強大工具。然而,過度強調「思考」的結果,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極具破壞性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控制自己的心智,反而是被自己的心智所控制了。於是,就像成了癮一樣,人們無法在任何時候讓自己停止思考,不斷地回憶著過去
宮澤賢治生於西元1896年,是日本大正、昭和時代早期的詩人、童話作家、教育家,同時也是農業專家和虔誠的佛教徒。宮澤賢治以《銀河鐵道之夜》、《大提琴手高修》、《風之又三郎》等童話作品聞名於世。在他書寫的故事中,時常散發出一種溫暖、童趣的氛圍,卻又帶著對人世的深刻觀察和濃厚的慈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靈性覺醒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深刻自我覺知,清楚看待世界,並以此指引未來,這條路只能靠自己走出。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當下的力量》提到,人的思維往往陷入對過去身份的執著,同時將未來視為逃離當下的一種途徑。瞭解如何專注當下將有助於減輕內在的心理負擔。
Thumbnail
你的所有過去匯集到這個當下你的未來也從這個當下開始 所以改變命運的關鍵在於打開當下的深度 拉出一個覺察者觀察者的視角 會發現自己的所有經歷技能 可以組合成不同可能性的未來版本 關注的焦點就是創造之源 我們談的本自俱足就是發現整個世界是自己的延伸 人會痛苦感覺受限來自於受限於自己以
定錨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意識? 高活絡意識→發現問題→自問自答(思考+心流)→優化執行(不斷更新)→體驗更好(禪定心境)→時間管理(擴大人生體驗,更能活在當下)。 主要是我在研究{心流}這種能量的運作方式,而發現{意識}的運作是心流的基本元件,想要進入心流先必須擁有高質量的意識運作系統,通常是
Thumbnail
每個開悟覺醒者都只待在一個地方,那便是當下,其他的地方都不願意去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Thumbnail
當我們在顯化內心渴望的事物時,要跳脫現在擁有的生活,用更寬廣的視角為自己設定夢想藍圖,做一個短中長期的執行計畫,讓你能按部就班地為自己行動。行動是夢想成真很重要的關鍵,當我們在行動每一個步驟時,去感受你正在做的事情,能不能讓你的心感到喜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靈性覺醒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深刻自我覺知,清楚看待世界,並以此指引未來,這條路只能靠自己走出。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當下的力量》提到,人的思維往往陷入對過去身份的執著,同時將未來視為逃離當下的一種途徑。瞭解如何專注當下將有助於減輕內在的心理負擔。
Thumbnail
你的所有過去匯集到這個當下你的未來也從這個當下開始 所以改變命運的關鍵在於打開當下的深度 拉出一個覺察者觀察者的視角 會發現自己的所有經歷技能 可以組合成不同可能性的未來版本 關注的焦點就是創造之源 我們談的本自俱足就是發現整個世界是自己的延伸 人會痛苦感覺受限來自於受限於自己以
定錨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意識? 高活絡意識→發現問題→自問自答(思考+心流)→優化執行(不斷更新)→體驗更好(禪定心境)→時間管理(擴大人生體驗,更能活在當下)。 主要是我在研究{心流}這種能量的運作方式,而發現{意識}的運作是心流的基本元件,想要進入心流先必須擁有高質量的意識運作系統,通常是
Thumbnail
每個開悟覺醒者都只待在一個地方,那便是當下,其他的地方都不願意去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Thumbnail
當我們在顯化內心渴望的事物時,要跳脫現在擁有的生活,用更寬廣的視角為自己設定夢想藍圖,做一個短中長期的執行計畫,讓你能按部就班地為自己行動。行動是夢想成真很重要的關鍵,當我們在行動每一個步驟時,去感受你正在做的事情,能不能讓你的心感到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