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住著野孩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人生中是否曾有過那麼一句話
讓你深深受到觸動?
去年在因緣際會下友人引薦
有機會於某公司帶領阿德勒成長課程
感到興奮的同時、心中也有忐忑
聯繫前,我在line上詢問朋友
「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我目不轉睛,等待著手機的另一頭
捎來一些關於接洽的提醒訊息。
未料
我竟只等到一句:
「做妳自己就好。」
瞬間,感動與熱淚濕潤了我的眼眶
那一刻,我如此受到鼓舞…
「做妳自己就好。」
我腦海浮現朋友說這句話的樣子及語氣
是,這完全就是她的真心話
因為她就是一個很做自己的人。
並且,是以一種很有社會情懷、
很讓人覺得自在舒適的方式,
在做自己。
我想不起來,還有哪一次?
我這麼單純地被鼓勵著:去做自己!
在讀完訊息抬起頭的剎那
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美好:
是啊,我只需要真實地做我自己
我本自具足地早就已經這麼好了啊!
心思細膩的高敏人如我
在與不熟的人交涉時
總是特別留意自己的言行
擔心自己的無心之言
可能會傷了他人卻不自知。
這是我的體貼;也是我的侷限
只有在與少數幾位知心好友相處時
我才能自在暢言、做真實的自己。
而朋友讓我感受到
跟高自我價值感的人相處
是讓人很愉快且放鬆的!
而且她可說是我遇見過的人當中
自我價值感最圓潤飽滿的一個。
她是村子裡的凱莉哥。
書上這些非常傳統的管教方式:
被罵比畜牲還不如
被抽打到皮開肉綻
什麼?!原來凱莉哥跟我們都一樣?
她也是這樣長大的!
我一邊讀、一邊讚嘆!
在這樣環境長大的人
到底怎麼還能夠擁有這樣的高自我價值感?
最近chat GPT的高功能大家有目共賭
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因而感到憂心忡忡
幼兒園要唸華式、蒙式、美式、還是普通園所?
小學要選體制外、或遷到明星學區?
這些關乎孩子未來的重大決定
都讓越來越多家長感到焦慮。
阿德勒說,環境和遺傳都只是因子
成長的環境和童年經驗
到底會對孩子的性格和未來
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孩子的主觀、創意、和決定
是不能忽略的重要關鍵。
#心中住著野孩子
凱莉哥的生命故事印證了這一說。
這些負面的童年經驗
都被成年後的凱莉哥看成是生命中的養份!
這樣的解讀方式也許是她的樂觀使然
卻不代表我們學不來。
如果童年留給妳的印象是灰灰暗暗的
不妨愜意地讀一讀這本野書
試著以凱莉哥的方式
來重新詮釋那些自己不願再憶起的童年。
或許,
兒時的某些晦暗
會有機會得以轉化成滋養著妳、
使妳的生命更美好的養份。
如果妳對孩子的考試和成績很憂慮
看看凱莉哥面對孩子課業的態度
『框架就是用來打破,
界線就是用來踩的!
野放教養,孕育出一輩子受用的養份』
也許妳也會跟著鬆開許多。
這是一本寫給野孩子的書
而那個野孩子,
就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
在你的人生中,
讓你很受到鼓舞或觸動的那句話,是什麼呢?
我的這句是:做妳自己就好。
#做自己你就會充滿能量
你呢?
avatar-img
38會員
24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甘於平凡的勇氣 某次在教師單位的課堂上, 有一位老師分享: 在他的學生時期,他的老師曾說 「這個社會得以運轉,是由90%平凡人的努力撐起來的」 因此他覺得“平凡”就很好 他也不會想要成為“特別”的人。 現在,他也為人師表 他不會要求學生得表現得“特別”好 而是能夠允許和覺得孩子的“平凡”就已經很好
#摘句分享 『一切美好都伴隨著痛苦』 曼德拉入獄時還很年輕,許多人都說:天啊,在牢裡待了27年,多浪費。 大主教戴斯蒙屠圖卻說:不,那27年相當必要。這段沉澱糟粕的受苦時間,使他變得寬宏大量,願意傾聽。假若沒有那27年,我不認為我們能看到這樣一位有同情心、有雅量、有能力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曼德拉。 生
「媽媽,我不想上學... 」 在課堂上有些機會聽見一些關於孩子拒學的狀況 沒想到,我家孩子的拒學,竟也來得這麼快。 上週的某天早上出門上學之前 小一的燁哭著對我說:「媽咪…我不想去上學!」 - 面對孩子拒學,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會心急, 擔心孩子如果不學習,未來該怎麼辦? 因此我們可能會急著要孩子"重回
早上載孩子去上學 放孩子下車前我們在聊天 我問燁:「今天你想過個開心的一天?還是不開心的一天?」 燁:「還好的一天,因為學校有好事也有壞事發生,所以我想今天應該是還好的一天」 我:「那你今天就會過的還好喔!因為你的開不開心是由發生的事決定的」 我:「你想過開心的一天嗎?」 燁停了一下:「嗯!」 我:
早上醒來,抬頭見牆上的鐘怎麼不準呢 原來,時間停在半夜 2:45,49秒半。 我醒了 先生醒了 兩個孩子也醒了 孩子們唱著歌、聊著天,為出門準備著 地球依然轉動 往窗外一看,陰雨綿綿,人車移動著 世界一直follow著,從未停擺 而每天,都有些人 就和這個時鐘一樣 在某些時刻 生命就停在那兒了。 我
那在些媽媽累壞了的情況下 在內在不安穩的狀態下 在你的想要不符合文化或情境需要的處境下 孩子啊 你要的「愛」,讓我好為難…。 你要愛的方式,讓我好不舒服。 你討的方式,正在把我越推越遠。 但是親愛的孩子 我不會走遠,我一直都在 只是在某些時刻,我也需要一些空間 我愛你,不代表我一定會滿足你。 如果我
#甘於平凡的勇氣 某次在教師單位的課堂上, 有一位老師分享: 在他的學生時期,他的老師曾說 「這個社會得以運轉,是由90%平凡人的努力撐起來的」 因此他覺得“平凡”就很好 他也不會想要成為“特別”的人。 現在,他也為人師表 他不會要求學生得表現得“特別”好 而是能夠允許和覺得孩子的“平凡”就已經很好
#摘句分享 『一切美好都伴隨著痛苦』 曼德拉入獄時還很年輕,許多人都說:天啊,在牢裡待了27年,多浪費。 大主教戴斯蒙屠圖卻說:不,那27年相當必要。這段沉澱糟粕的受苦時間,使他變得寬宏大量,願意傾聽。假若沒有那27年,我不認為我們能看到這樣一位有同情心、有雅量、有能力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曼德拉。 生
「媽媽,我不想上學... 」 在課堂上有些機會聽見一些關於孩子拒學的狀況 沒想到,我家孩子的拒學,竟也來得這麼快。 上週的某天早上出門上學之前 小一的燁哭著對我說:「媽咪…我不想去上學!」 - 面對孩子拒學,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會心急, 擔心孩子如果不學習,未來該怎麼辦? 因此我們可能會急著要孩子"重回
早上載孩子去上學 放孩子下車前我們在聊天 我問燁:「今天你想過個開心的一天?還是不開心的一天?」 燁:「還好的一天,因為學校有好事也有壞事發生,所以我想今天應該是還好的一天」 我:「那你今天就會過的還好喔!因為你的開不開心是由發生的事決定的」 我:「你想過開心的一天嗎?」 燁停了一下:「嗯!」 我:
早上醒來,抬頭見牆上的鐘怎麼不準呢 原來,時間停在半夜 2:45,49秒半。 我醒了 先生醒了 兩個孩子也醒了 孩子們唱著歌、聊著天,為出門準備著 地球依然轉動 往窗外一看,陰雨綿綿,人車移動著 世界一直follow著,從未停擺 而每天,都有些人 就和這個時鐘一樣 在某些時刻 生命就停在那兒了。 我
那在些媽媽累壞了的情況下 在內在不安穩的狀態下 在你的想要不符合文化或情境需要的處境下 孩子啊 你要的「愛」,讓我好為難…。 你要愛的方式,讓我好不舒服。 你討的方式,正在把我越推越遠。 但是親愛的孩子 我不會走遠,我一直都在 只是在某些時刻,我也需要一些空間 我愛你,不代表我一定會滿足你。 如果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Thumbnail
不要讓任何人在你的領地裡指手畫腳,對你的人生進行課題干擾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在想,若人們知道你的過去有多瘋狂,就不會再理你了?」 青春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階段,我們渴望追求自己的獨特,同時希望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 於是我們透過同儕與親密關係建構自我認同,卻也可能在碰撞之中犯了錯與迷失自己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你可以很做自己,但不要誤會自己。 這一篇極有可能說到最後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今天想從兩個面向聊聊「做自己」,一個是原廠設定的自己,一個是社會下的自己。 從牙牙學語開始,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怎麼表達,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影響,這個是我相信的。我的小時候,在民國70年代裡,通用的孩童教育大致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Thumbnail
不要讓任何人在你的領地裡指手畫腳,對你的人生進行課題干擾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在想,若人們知道你的過去有多瘋狂,就不會再理你了?」 青春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階段,我們渴望追求自己的獨特,同時希望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 於是我們透過同儕與親密關係建構自我認同,卻也可能在碰撞之中犯了錯與迷失自己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你可以很做自己,但不要誤會自己。 這一篇極有可能說到最後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今天想從兩個面向聊聊「做自己」,一個是原廠設定的自己,一個是社會下的自己。 從牙牙學語開始,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怎麼表達,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影響,這個是我相信的。我的小時候,在民國70年代裡,通用的孩童教育大致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