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或許不可靠,卻是當下樣貌的參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未來學超不可靠,相關著作中所提到的未來樣貌,與現在的發生無法精準對位。雖然這樣的認為在所難免,卻還是對於這樣的反應感到可惜。
的確,未來學家未必能夠準確抓出未來真正的樣貌;
之所以沒能準確地抓出未來樣貌,除了人在自身知識,以及各種辨識、選擇與吸收上有著各種能力侷限外;世界上所發生的問題,其未來的發展,也都有著非線性動態變異的特質,導致無法簡單依靠線性預測。
我們僅能依靠現階段的統計數據或資料、推估可能的趨勢,做線性推估或跳躍式的模擬假定。
而這些推估過程,或許也就是未來學依然重要的地方,儘管未來學家所看到的未來未必能精準「對位」到真正的未來,卻可以協助我們「定位」現階段的輪廓,提供我們假設推敲未來的一些材料、方法,以及一些可能發展演變的方向。
事實上,我們的覺察力未必總是開啟,既有的知識也有著侷限,加上各種外在情境、情緒心理狀態、認知偏見等條件因素,專注力也總是被眼前事件分散轉移,對事件發生的取樣也並不平均。
而一次性的發生,背後複雜的脈絡,儘管可以線性敘事,卻未必就是真實,也就無法逆向複製實驗。
與其認為未來學相關書籍沒有參考價值,不如試著了解與學習未來學中整理歸納目前所發生事件,以及如何評估其中變項的一些方法。
不得不說,我們的生活每一瞬間,都充斥著太多未知的未知。既無法覺察看穿事件交互作用的過程,也無法正確評估事件後續會產生多大篇幅的漣漪。
在不可預見的未來,抱持彈性的心態看待,想辦法去理解與適應或許更為理想。
心理勵志與職場工作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提前準備思索事物或事件的關鍵,從中的思考與觀察,更容易發覺其中隱藏的本質,從中進行推估與計畫。
拖延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無意識行為。需在事前建立相關認知,提升警覺,給予適當回應。
恰恰是書寫部落格,才有琢磨文筆與觀點的機會~
適度給予自己一審視的距離,拖延更可能產生新的覺察~
深讀的步驟,搭配廣讀的辦法,為自己建構專屬的學習地圖。
日常生活中所產生噪音、噪訊,是導致專注力下降的關鍵因素;這些噪音導致我們感覺過度。因此,要想管理專注力,得從這些雜音噪訊所造成的各種分心中,重新奪回自主意識。
提前準備思索事物或事件的關鍵,從中的思考與觀察,更容易發覺其中隱藏的本質,從中進行推估與計畫。
拖延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無意識行為。需在事前建立相關認知,提升警覺,給予適當回應。
恰恰是書寫部落格,才有琢磨文筆與觀點的機會~
適度給予自己一審視的距離,拖延更可能產生新的覺察~
深讀的步驟,搭配廣讀的辦法,為自己建構專屬的學習地圖。
日常生活中所產生噪音、噪訊,是導致專注力下降的關鍵因素;這些噪音導致我們感覺過度。因此,要想管理專注力,得從這些雜音噪訊所造成的各種分心中,重新奪回自主意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未來絕不可能存在,而無知的我曾經對「未來」有無限的想像與盼望⋯,在求學階段無數的寒暑等待著,在許多的星象命理推算中想像著,在親朋好友的閒談中定義著,而等等這些在無形中如滴水穿石般塑造匡架了我的人生態度。 ㄧ直存在的只是現在而已;現在所想、現在所做、現在所有,所具備的觀念與條件,影響著每一個行為結果
Thumbnail
人總是希望能夠預測未來,但有人真正能夠預測未來嗎?如果有了這種能力,是福?是禍? 我在一本股票書上,看到一段話: 一般來說,人類其實不太會預測未來,不管是什麼事情、有沒有資料數據佐證都一樣。世界上發生的事,發展方向都可能會跟你預期的不一樣。(愛德華.萊恩著、鍾榕芳譯《常識選股法》頁33)
  在我看來,一個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試圖預測未來。雖然我們仍然需要為未來做準備,但那些準備依賴的應該是某些對未來的可能性推想。那種推想需要基於目前已知的現狀以及對於事物的發展邏輯、規則的理解,它需要包含對於自己把握的證據之有效與充分程度的評估,也需要包含對其他可能的開放態度。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談論未來 當我們談論未來,總會感到既興奮又不安。未來是一片未開拓的領域,一個我們無法完全預測但又充滿無限可能的時空。這種未知帶來了挑戰,也給予我們希望。從科技的進步到社會的變革,從個人的成長到集體的突破,每一步都在開創新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夢想 我們不妨從個人的角度談起。每個人都有夢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針對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建議,並教導讀者如何放下對未來的擔憂。這包括將注意力放回當下,觀察不安的感覺,以及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文章強調允許自己不需要對未來的每一個細節擔心,轉而享受當下的存在。
  沒有人有辦法預測未來。   我們能透過宇宙中一些我們已知的資訊情報、搭配事物變化的規律去計算或推論未來最有可能走向的情況,以及你希望它走向的情況。無論上帝是否擲骰子,在我們基於這些模糊的對現實的理解,以及模糊的對未來的展望所做出的推論中,每一種不同的發展劇本都具有一定的發生機率。
Thumbnail
命理學用現代科學一點的講法來看,我們可以稱之為預測學。 就像是你預測天氣的走向,何時會下雨,何時會放晴一樣,只是在概抓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大小,但不表示會100%準確。 那麼,所謂的預測學,是基於我們此時此刻當下的時間點來談論的,物質的時間、肉體的時間...等等。 但萬一其實我們所即將經歷的未來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未來絕不可能存在,而無知的我曾經對「未來」有無限的想像與盼望⋯,在求學階段無數的寒暑等待著,在許多的星象命理推算中想像著,在親朋好友的閒談中定義著,而等等這些在無形中如滴水穿石般塑造匡架了我的人生態度。 ㄧ直存在的只是現在而已;現在所想、現在所做、現在所有,所具備的觀念與條件,影響著每一個行為結果
Thumbnail
人總是希望能夠預測未來,但有人真正能夠預測未來嗎?如果有了這種能力,是福?是禍? 我在一本股票書上,看到一段話: 一般來說,人類其實不太會預測未來,不管是什麼事情、有沒有資料數據佐證都一樣。世界上發生的事,發展方向都可能會跟你預期的不一樣。(愛德華.萊恩著、鍾榕芳譯《常識選股法》頁33)
  在我看來,一個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試圖預測未來。雖然我們仍然需要為未來做準備,但那些準備依賴的應該是某些對未來的可能性推想。那種推想需要基於目前已知的現狀以及對於事物的發展邏輯、規則的理解,它需要包含對於自己把握的證據之有效與充分程度的評估,也需要包含對其他可能的開放態度。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談論未來 當我們談論未來,總會感到既興奮又不安。未來是一片未開拓的領域,一個我們無法完全預測但又充滿無限可能的時空。這種未知帶來了挑戰,也給予我們希望。從科技的進步到社會的變革,從個人的成長到集體的突破,每一步都在開創新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夢想 我們不妨從個人的角度談起。每個人都有夢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針對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建議,並教導讀者如何放下對未來的擔憂。這包括將注意力放回當下,觀察不安的感覺,以及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文章強調允許自己不需要對未來的每一個細節擔心,轉而享受當下的存在。
  沒有人有辦法預測未來。   我們能透過宇宙中一些我們已知的資訊情報、搭配事物變化的規律去計算或推論未來最有可能走向的情況,以及你希望它走向的情況。無論上帝是否擲骰子,在我們基於這些模糊的對現實的理解,以及模糊的對未來的展望所做出的推論中,每一種不同的發展劇本都具有一定的發生機率。
Thumbnail
命理學用現代科學一點的講法來看,我們可以稱之為預測學。 就像是你預測天氣的走向,何時會下雨,何時會放晴一樣,只是在概抓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大小,但不表示會100%準確。 那麼,所謂的預測學,是基於我們此時此刻當下的時間點來談論的,物質的時間、肉體的時間...等等。 但萬一其實我們所即將經歷的未來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