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的這三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轉眼間也來到了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只有週五下午必須進教室上課的我,在今年年初時開始尋找實習機會,經歷各家面試,最終被一間我很喜歡的公司錄取,三月中上旬開始上班,一週進公司四天,至今也有三週左右的時間。進入職場後,對於人生有了更多不同的體悟,也在職場的翻滾中開始探索真正的自己。
原以為已經習慣自由大學生活的自己,要開始過著朝九晚六的上班族生活(事實上公司是五點半下班),會感到適應不良,但出乎意外地,我反而覺得日子變得更充實,更加珍惜下班後自由運用的時間,會想好好充實自己,所以開始在線上學語言或是到宿舍的免費健身房運動流汗,比起以往純粹的學生生活,做了更多事情,心情也更加的開心愉悅。
不過我想人總是愛拿石頭砸自己腳,一切都覺得很順利的時候,愛胡思亂想的我,開始思考這樣的上班生活能持續多久,自己能夠對這樣的生活保持多久的熱愛,會不會是剛踏入職場,所以覺得一切很新鮮,對於所有事物都有粉紅泡泡,我自己會想要一輩子都過著這樣的上班生活嗎?總之,好像是踏入職場五、六年後才會思考的問題,我就硬生生的挪到現在來思考,然後開始徒增自己困擾,一下想著實習結束後,是否要繼續待在台北工作,或是要搬回家,找在家鄉的工作機會,一下開始計算在兩個不同城市工作的收入及生活開銷差異,內心是難以抉擇,感覺選了這樣,就得捨棄另外一樣的好,但同時又想兼顧。才突然發現,要結束求學生涯,成為社會人士的這段過程,多了無限多種的選擇,沒有最佳路徑,沒有一套可以依循的模式,不如以往升學那樣單線的過程,現在的我,面臨到的是千百萬種的組合,包括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居住的地區,同時間還要跨時間軸的去預測未來的可能性,小小的腦袋有點無法負荷這樣的思緒,但同時間也認爲這的確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在公司裡也開始像個人間觀察家,觀察同事的性格、角色,由於我是公司裡頭年紀、資歷最小的,因此試圖在他們身上,揣測自己未來可能的模樣,例如有單身未婚的女性,也有已婚已育的職業婦女,而我想要成為哪種角色呢?又或者我想成為的那個樣子根本不存在於職場?
於是帶著有點困惑的心情繼續生活著,不過我想就是這麼湊巧的,近期在網路上看到「布蘭達&維尼」的影片,兩人本來是金融業的穩定上班族,有著不錯的待遇,生活看似平順,但兩人卻在安逸的時刻選擇辭職,全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走他人眼中正規的路徑,聽從自己的聲音,過著自己滿意的生活。從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又再一次讓我思考工作的意義,以及自己的性格是否適合在一個制式的環境之下,而我有其他空間發揮的可能性嗎?能讓我全心全意喜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的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29內容數
一些我想說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acy 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不一定要結婚,如果沒有遇到對的人。 這是某天我在聽由鏡好聽所製作的Podcast《診間裡的女人》第二季的最後一集,范雲在與主持人林靜儀對談中所說的一句話。 我想唯有瞭解社會上的單身女性族群選擇未婚的因素及心路歷程,才可以釐清或重新梳理婚育的意義為何。 並非有意識的選擇不婚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自處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在培仁媽媽身上學習如何簡單的生活,從料理中找到生活哲學。
一個迷惘大學生對未來的想法。如何走出迷惘?迷惘是壞事嗎?
從日本這個城市來看地方政府破後如何重建政府。
人生不一定要結婚,如果沒有遇到對的人。 這是某天我在聽由鏡好聽所製作的Podcast《診間裡的女人》第二季的最後一集,范雲在與主持人林靜儀對談中所說的一句話。 我想唯有瞭解社會上的單身女性族群選擇未婚的因素及心路歷程,才可以釐清或重新梳理婚育的意義為何。 並非有意識的選擇不婚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自處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在培仁媽媽身上學習如何簡單的生活,從料理中找到生活哲學。
一個迷惘大學生對未來的想法。如何走出迷惘?迷惘是壞事嗎?
從日本這個城市來看地方政府破後如何重建政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踏入職場後的生活中,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忙碌與壓力。這篇文章講述了從學生變為社會人的心境的變化,以及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描述了過去的幻想與現實的落差,並探討瞭如何在繁忙的日常中抽出時間,保持對個人興趣的追求,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希望這些經歷能幫助剛入職場的朋友們更快適應社會生活。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這週是我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二週。趁著記憶猶新,我想來紀錄一下我對於這次轉職的一些想法。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二次換工作。原因其實跟第一次換工作時差不多,就是自己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這篇文章會分享: 我前一份工作的狀況 轉職的契機 離開舒適圈的正反考量 舒適有什麼不好?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什麼時候,我們會被稱作是大人呢?當我們初入職場,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那瞬間,可以說是脫胎換骨,踏入「大人」的世界。 初入職場的第一個月,我感受到成語「力不從心」的真正含義,從當了20年的學生,突然轉換環境,不是容易的,任何事情都變得不熟悉,任何錯誤都可能不被容許。在我的校園經歷中,我會這樣描述自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踏入職場後的生活中,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忙碌與壓力。這篇文章講述了從學生變為社會人的心境的變化,以及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描述了過去的幻想與現實的落差,並探討瞭如何在繁忙的日常中抽出時間,保持對個人興趣的追求,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希望這些經歷能幫助剛入職場的朋友們更快適應社會生活。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這週是我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二週。趁著記憶猶新,我想來紀錄一下我對於這次轉職的一些想法。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二次換工作。原因其實跟第一次換工作時差不多,就是自己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這篇文章會分享: 我前一份工作的狀況 轉職的契機 離開舒適圈的正反考量 舒適有什麼不好?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什麼時候,我們會被稱作是大人呢?當我們初入職場,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那瞬間,可以說是脫胎換骨,踏入「大人」的世界。 初入職場的第一個月,我感受到成語「力不從心」的真正含義,從當了20年的學生,突然轉換環境,不是容易的,任何事情都變得不熟悉,任何錯誤都可能不被容許。在我的校園經歷中,我會這樣描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