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形式」的心理防衛,是使關係破滅的隱形殺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吳景濱 諮商心理師
「唉,你那個有什麼。」、「你不懂啦!」、「你不理解我…」其實是用攻擊的方式來掩飾內心的脆弱。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這就是職場文化,好好學,之後就會懂。」
而正要侃侃而談的你,熱情瞬間被澆熄,感覺自己像笨蛋。話題也很自然而然地被打上了句點,談話焦點也轉移到了其他人手上。
轉到另一個場景,現在你的朋友正在跟你訴苦…
「我跟你說,為什麼他就不能上心一點,為何不能理解我的難處?我真的很痛苦…」,而當你試圖想安慰她時,她卻又回應:「拜託,你不懂啦,你又沒經歷過我這樣的事。」,結果讓你感覺到要回應她什麼都不對,反而怪罪自己,自己怎麼會說出那麼沒同理心的話,成了位加害者。
這兩種把你「句點」的例子,發話者都是用貶低方式,來拒絕你的經驗以及情緒,把話題拉回自身身上,來霸佔整個話語權。其實,他們會這麼做,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
會提「當年勇」,其實現在已經「不勇」了;然而,「沒人懂我」,其實是擔心被「真的懂了」。
會出現這樣的溝通方式,有許多是為了掩飾自己對自身的無能感,所產生的心理防衛機制。因為害怕面對現實,接觸到內心真實的感受,所以利用攻擊的言語來包裝自我,而讓自己好過一些。
用這樣的方式,面子是贏了,裏子卻是輸了。然而,這往往是造成關係毀壞的開始。
「拒絕形式」的心理防衛,是使關係破滅的隱形殺手
為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用武裝方式拒絕他人,久而久之,他人會漸漸地遠離自己,終究印證了「沒人會關心自己」的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而陷入無助的狀態。
或許,你可能也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顯露出這樣的狀態。的確,這樣可以讓在當下的你好過一些,但也讓真實的自己,以及與他人的關係越來越遠。
那麼你可以如何做呢?
若你是被拒絕的那個人:
1. 試著讓自己內心平靜,不用去做意氣之爭。
2. 看見自我真實的感受,如:我的確感到落寞。
3. 試想:「這也不過是一場交際的飯局。」
4. 不用急著為自己辯護,或急著想當拯救者。
5. 進行課題分離:他是他,我是我。
你正拒絕他人:
1. 看見自己正用什麼方式與他人互動。
2. 覺察自己:為何會下意識地去貶低他人?
3. 真實接觸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4. 練習打開心房,相信他人能夠接住自己。
5. 學會接納他人與自我的不同。
若你願意真誠的面對自己,這個世界將會對你溫柔以待。
吳景濱諮商心理師,現任身心科診所、大專院校之心理師。喜歡透過文字、影像及音樂,與人產生連結;希望使更多人能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我能做多一點就好了,或許…他就不會離開了。」小強難掩失落的情緒,但又像自我隔離般,面無表情地講述這一切。   在聽他的故事時,他無意識地拉了一下衣袖,我注意到了他在手腕上一道一道的傷疤。   面對至親摯友驟然離世,如同自我的一部份也跟著突然消逝;即是內心空了一塊,頓時怎麼修補都補不回來。
市面上有好幾種談及正向激勵的書籍,以及心靈雞湯的講座。裡面所提及的,便是強調給予的重要性。透過給予,你會感受到心靈真正的充實;散發出的能量,會用不一樣的方式,回饋給自己。並且,要學會感恩,那便是吸引力法則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既然,這已是大家公認的概念了,那為什麼我還要談?
可以說,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是學習而來的。當我們遇到一些中性刺激,或挑戰;照理來說,我們應該會先去做評估,而後,整理自身資源,來因應當下的壓力。但是,有些人會跳過評估的階段,直接連結到擔心、害怕失敗,以及恐懼未發生的事物;甚至產生習得無助【註1】的感受,而陷入憂鬱。 對於焦慮、憂鬱的人來說,他
現今世代變化,轉換的越來越快速,網路,儼然變成現代人第二個生命,是人與人重要的聯繫橋梁。很特別地,每個人因為網路的快速、便捷、匿名化、平等、責任分散下,造就了所謂的網路人格,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漸漸地討論網路人格,與真實的差異,以及影響。
為何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心理諮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或許,找心理師談談,是這世代紓壓新選擇。透過心理諮商,可以協助你做情緒抒發、給予支持、盤點資源、正向鼓勵;但心理諮商可做的不僅如此。
你最近也感到身體使不上力嗎?或是,做任何事情,都好像沒有動力。    我也是。 從夏季轉向秋冬時,日照開始減少,陽光強度也下降,會造成腦部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改變,分泌過量的褪黑激素 導致情緒的低落。也因此,有人得到了季節性的憂鬱症。
「如果我能做多一點就好了,或許…他就不會離開了。」小強難掩失落的情緒,但又像自我隔離般,面無表情地講述這一切。   在聽他的故事時,他無意識地拉了一下衣袖,我注意到了他在手腕上一道一道的傷疤。   面對至親摯友驟然離世,如同自我的一部份也跟著突然消逝;即是內心空了一塊,頓時怎麼修補都補不回來。
市面上有好幾種談及正向激勵的書籍,以及心靈雞湯的講座。裡面所提及的,便是強調給予的重要性。透過給予,你會感受到心靈真正的充實;散發出的能量,會用不一樣的方式,回饋給自己。並且,要學會感恩,那便是吸引力法則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既然,這已是大家公認的概念了,那為什麼我還要談?
可以說,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是學習而來的。當我們遇到一些中性刺激,或挑戰;照理來說,我們應該會先去做評估,而後,整理自身資源,來因應當下的壓力。但是,有些人會跳過評估的階段,直接連結到擔心、害怕失敗,以及恐懼未發生的事物;甚至產生習得無助【註1】的感受,而陷入憂鬱。 對於焦慮、憂鬱的人來說,他
現今世代變化,轉換的越來越快速,網路,儼然變成現代人第二個生命,是人與人重要的聯繫橋梁。很特別地,每個人因為網路的快速、便捷、匿名化、平等、責任分散下,造就了所謂的網路人格,目前也有許多研究,漸漸地討論網路人格,與真實的差異,以及影響。
為何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心理諮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或許,找心理師談談,是這世代紓壓新選擇。透過心理諮商,可以協助你做情緒抒發、給予支持、盤點資源、正向鼓勵;但心理諮商可做的不僅如此。
你最近也感到身體使不上力嗎?或是,做任何事情,都好像沒有動力。    我也是。 從夏季轉向秋冬時,日照開始減少,陽光強度也下降,會造成腦部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改變,分泌過量的褪黑激素 導致情緒的低落。也因此,有人得到了季節性的憂鬱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 我想請問你,在現場如何處理「別人情緒」爆發,自己如何能打開自己的保護基制?」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收到諸如上述各式各樣的問題。 比較沒經驗的時期,我常常會滿腔熱血的幫忙,可是..................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