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覺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修行的路上,振動頻率提升了,可以加快物質實相的顯化速度,讓我們更容易心想事成。
但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我們的顯化能力其實只會為自己製造混亂。
我們不是經常在得到之後,才發現到手的滋味不如想像,或不過如此,繼而想求取更多。
又或者我們希求的事物到來,卻同時帶來之前未曾料想的複雜情境,我們反而想方設法去擺脫這件事物。
最常見的是我們埋頭苦幹加求神拜佛,終於如願升遷到理想的職位,或進入百大企業上班,卻發現這職務需承擔非人的壓力,於是又轉而祈求上蒼將我們帶離火坑。
所以不管使用什麼靈性工具提升頻率,到最後,都還是必須回歸最根本的生命問題-我是誰,我真正要的是什麼?這也是自古以來所有宗教修行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開悟覺醒。
使用靈性工具,只是幫助我們能更有效率的去到達這終極目標。否則再如何創造顯化,終究也是在輪迴中生死流轉。
在生命的體驗中保持覺知,清醒行事。覺知每一個欲望及起心動念,不隨之起舞,便能將這些能量省下來,幫助我們開悟覺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把自己活成光,便可照亮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我們真正找回自己之前,我們不會有真正的自由。 我們的思想意念,不斷受到受到集體意識與生理運作的影響,我們的每個欲望,每個起心動念,每個行為,都是在這兩者交互作用的支配下進行。 當我們肚子餓時,剛好看到一個美食節目,便會去尋找相同的食物進食。 當我們灰心喪志時,剛好閱讀一本激發人心的勵志書籍,便會興
你是否有覺察到,每天的自己都處於不同的能量狀態嗎? 從早晨甦醒睜開眼的那一刻,我們的腦袋開始有念頭升起,身體四肢出現了感受,內心開始浮現一些情緒,胸口與呼吸狀態也隨之有或鬆或緊的感覺。 有時我們做了惡夢,夢的記憶揮之不去,以致一整天的能量狀態都處於低谷,而若整夜無夢深眠,或在一場甜蜜的美夢中
當你找回真正的自己,你會發現,你已跳脫原來的生命次元,你的思維模式已煥然一新,而這些都不是頭腦的刻意造作與形塑,而是接納與臣服之後的自然發生。
當我們太忙碌就渴望清閒,太清閒又想找點事情做,太安靜就想熱鬧,太熱鬧又渴望獨處,生活太順遂會想來點刺激,風波太大經受不起又祈求回歸平順。 看來清閒無事,清淨無為的生活是天上神仙所有,人間的頭腦總是不停地渴望著不屬於當下的東西,所以我們被頭腦帶入各種業力情境當中,不斷輪迴流轉。 而我們所欲求的,經常不
我們常說要做自己,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經常在某個時間認定的自己,會在事過境遷之後,被推翻更新,被另一個重新定義的自己所取代。 而過去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其實沒有所謂真正的自己,當我們開始定義自己時,我們就被框限在自我的定義中。 也就是我們認定的自己,經常只是頭腦
我是一個略有敏感體質的人,雖然沒有靈視力,但能感覺氣場頻率的高低,我的敏感天線位於心輪、太陽神經叢、臍輪跟頭部,我能感受到音樂、食物、空間、影視、書籍經典的頻率,舒服的能量會令我的心輪充滿清涼之氣,腹部也會有像溫泉水般的熱流竄動,通常我在念經,打坐時會感覺到腹部的熱氣,像是在為我療癒及清理,而進入廟
在我們真正找回自己之前,我們不會有真正的自由。 我們的思想意念,不斷受到受到集體意識與生理運作的影響,我們的每個欲望,每個起心動念,每個行為,都是在這兩者交互作用的支配下進行。 當我們肚子餓時,剛好看到一個美食節目,便會去尋找相同的食物進食。 當我們灰心喪志時,剛好閱讀一本激發人心的勵志書籍,便會興
你是否有覺察到,每天的自己都處於不同的能量狀態嗎? 從早晨甦醒睜開眼的那一刻,我們的腦袋開始有念頭升起,身體四肢出現了感受,內心開始浮現一些情緒,胸口與呼吸狀態也隨之有或鬆或緊的感覺。 有時我們做了惡夢,夢的記憶揮之不去,以致一整天的能量狀態都處於低谷,而若整夜無夢深眠,或在一場甜蜜的美夢中
當你找回真正的自己,你會發現,你已跳脫原來的生命次元,你的思維模式已煥然一新,而這些都不是頭腦的刻意造作與形塑,而是接納與臣服之後的自然發生。
當我們太忙碌就渴望清閒,太清閒又想找點事情做,太安靜就想熱鬧,太熱鬧又渴望獨處,生活太順遂會想來點刺激,風波太大經受不起又祈求回歸平順。 看來清閒無事,清淨無為的生活是天上神仙所有,人間的頭腦總是不停地渴望著不屬於當下的東西,所以我們被頭腦帶入各種業力情境當中,不斷輪迴流轉。 而我們所欲求的,經常不
我們常說要做自己,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經常在某個時間認定的自己,會在事過境遷之後,被推翻更新,被另一個重新定義的自己所取代。 而過去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其實沒有所謂真正的自己,當我們開始定義自己時,我們就被框限在自我的定義中。 也就是我們認定的自己,經常只是頭腦
我是一個略有敏感體質的人,雖然沒有靈視力,但能感覺氣場頻率的高低,我的敏感天線位於心輪、太陽神經叢、臍輪跟頭部,我能感受到音樂、食物、空間、影視、書籍經典的頻率,舒服的能量會令我的心輪充滿清涼之氣,腹部也會有像溫泉水般的熱流竄動,通常我在念經,打坐時會感覺到腹部的熱氣,像是在為我療癒及清理,而進入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要能夠每時每刻 洞悉到自己的心靈在發生什麼事情, 並且善於引導自己的心走向正確的方向, 不停地棄暗投明。 學習覺照的第一步, 要先打擊最粗猛的煩惱。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靈性開悟的常見迷思和誤解,並分享了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看法。透過對開悟的重新認識,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的靈性路徑,並以開放的心態繼續探索生命的深層意義。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要能夠每時每刻 洞悉到自己的心靈在發生什麼事情, 並且善於引導自己的心走向正確的方向, 不停地棄暗投明。 學習覺照的第一步, 要先打擊最粗猛的煩惱。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靈性開悟的常見迷思和誤解,並分享了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看法。透過對開悟的重新認識,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的靈性路徑,並以開放的心態繼續探索生命的深層意義。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