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的你》|從腦落到心,尋回真正的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類活了幾千萬年,一直都被自己的念頭綁架,困在自己的念相之中,從來沒有一天過得真正的自由。
我們思考。我們回憶。我們展望。「我」由過去所形成,我們以為那就是我們的全部。
越去累積越多的回憶,越多的牽絆,「我」的形相更加緊實無法分開。
在這個高度發展,科技越來越進步,社會越來富庶的社會裏,人卻生活得越來越不快樂,焦慮、抑鬱、害怕、恐懼,整天在我們的腦裏轉個不停。
我們不停的追趕著急速發展的社會,步履不停的學習,吸收更多的知識,生怕被時代的巨輪輾壓過去,變得體無完膚。
我們沒一刻停下來,腦子總是計劃著將來,終日恐懼著那些我們害怕的事情會來臨,我們向前跑,從來沒有停下,也不敢停下,滿滿的工作,滿滿的思緒,滿滿的資訊,每天充斥著我的眼睛與腦袋。
在各種不同的情緒襲來之下,我們忘記了一樣重要的東西,是時候重拾回來了。
我們忘記了靜,忘記了存在的本身,忘記了剛出生時的單純的欣喜,我們忘記了最純粹的感受。
真正的存在是只要輕輕鬆鬆的存在,什麼也不用做,什麼也不要想。
「空」便是一切。
「空」是無限。
「空」並不「有」的相對,有空才能有,沒有空就不會有,「空」和「有」並不相對的,空之中包含著所有,就像沒有一塊空白的畫布,我們不能畫出形形式式的人生,然而人生只是空的一小部分。
色彩繽紛的人生,只是一小部分,最大的「我」其實是那一片畫布,然而我們常常將人生聚焦在有色彩的部分,而忘記了身後的背景。
但人生的悲歡苦樂並非說不能想就可以不想,那可怎麼辦呢?
那就接受吧,接受當下的情緒,接受當下的自己,臣服於宇宙的安排。
要知道,宇宙是不會出錯,即使是面臨巨大的悲傷,也是有其意義在傳達。
很傷心的時候,就盡情的哭吧,全心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紛亂的情緒。
在全情投入之下,你會發現,悲傷之極的當下,會出現一個空,一個靜,這便是在不抵抗生命的結果下,我們得到了心靈的安恬。
楊博士的書,總是帶有一種全盤接納生命的態度,不論你是好是壞,做過什麼,都可以全盤接納自己的生命,接受自己的人生。因為我們都是一群昏迷中的人,在昏迷之下,會做出各樣瘋狂之事也不足為奇。
接受自己全部的經歷,不論好壞,因為我相信再選一次,我也是會如此選擇自己的人生,當你知道這是你自己的選擇,那又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對自己的每一個經歷都說好,對自己每一個遭遇都說謝謝,抱怨、嘲弄、批判的念頭就會逐漸減少,然後你一直不順的人生,便會慢慢的變順利了。
不要被念頭和念相主宰,把它們當成自己生活在這世間的工具,有需要時用,不需要時放下。
隨時隨地的活在「這裏!現在!」。
楊博士特意不用「活在當下」,因為語言本身就是屬於頭腦的東西,一個被泛用的名稱,頭腦不期然會自行的解釋其意。
「這裏」是空間,「現在」是時間,唯有把「這裏!現在!」活好,我們才能活出全部的人生,獲得真正的自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19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七里浮香 的其他內容
還沒有閱讀這本書時,以為是一本身心靈的書藉,在看完後才了解,這是一位森林僧人的自傳。 比約恩是出生於瑞典,於瑞典著名的大學畢業,在還沒有畢業時已經受聘於國際企業,畢業後成為一名經濟學家,高薪厚職,過著令人欣羨的生活。
這本書寫於2010年。 我翻閱這本書時,只感到無限的唏噓,因為在2021年塔利班又重掌了阿富汗,而國際已經與其斷交,由著阿富汗自生自滅。
作者深入的刻劃女性在三十多歲時的徬徨與忐忑。 要結婚不? 要生孩子不? 還是要在工作上拼博? 到底這個男人可不可以結婚? 故事中的小都是一個三十二歲的女性,因為母親得到了更年期障礙的疾病,所以便辭去了東京的工作,回鄉與父親一起照顧患病的母親。 她在暢貨中心做特約店員,賣平價的服飾,與她在東京的生活完
閱讀心靈書藉常常是一個奇妙的體驗,在於找到共振的頻道,不是我找到了書藉,也不是書藉找到了我,而是一切都是剛剛好,剛剛好的時刻,剛剛好的心態去閱讀這本書。 楊博士先是說明了西方的吸引力法則、希爾的成功法則,都在於專注的守住一個目標,一個願境,然後朝目標進發。
這本馬奎斯的名作,簡體版的名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繁體版的名稱是《愛在瘟疫蔓延時》。 《愛在瘟疫蔓延時》這個譯名乍聽之下會以為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會讓人聯想到一對情侶在瘟疫肆虐的環境中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實則不然,看完了整個故事,我覺得簡體版的名稱《霍亂時期的愛情》雖然平淡,但卻道盡了一切
這是一個六十八歲的老太太和七十歲老公公的故事。 廉太郎是日本傳統社會標準的大男人,勤奮的上班工作,在公司力求表現,將一切的精力奉獻給工作,回家只等太太杏子照顧,覺得自己在外辛苦工作,太太打理家庭,照顧兩名女兒是理所當然,從來對家庭和女兒們學業與成長不聞不問,也不關心太太。
還沒有閱讀這本書時,以為是一本身心靈的書藉,在看完後才了解,這是一位森林僧人的自傳。 比約恩是出生於瑞典,於瑞典著名的大學畢業,在還沒有畢業時已經受聘於國際企業,畢業後成為一名經濟學家,高薪厚職,過著令人欣羨的生活。
這本書寫於2010年。 我翻閱這本書時,只感到無限的唏噓,因為在2021年塔利班又重掌了阿富汗,而國際已經與其斷交,由著阿富汗自生自滅。
作者深入的刻劃女性在三十多歲時的徬徨與忐忑。 要結婚不? 要生孩子不? 還是要在工作上拼博? 到底這個男人可不可以結婚? 故事中的小都是一個三十二歲的女性,因為母親得到了更年期障礙的疾病,所以便辭去了東京的工作,回鄉與父親一起照顧患病的母親。 她在暢貨中心做特約店員,賣平價的服飾,與她在東京的生活完
閱讀心靈書藉常常是一個奇妙的體驗,在於找到共振的頻道,不是我找到了書藉,也不是書藉找到了我,而是一切都是剛剛好,剛剛好的時刻,剛剛好的心態去閱讀這本書。 楊博士先是說明了西方的吸引力法則、希爾的成功法則,都在於專注的守住一個目標,一個願境,然後朝目標進發。
這本馬奎斯的名作,簡體版的名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繁體版的名稱是《愛在瘟疫蔓延時》。 《愛在瘟疫蔓延時》這個譯名乍聽之下會以為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會讓人聯想到一對情侶在瘟疫肆虐的環境中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實則不然,看完了整個故事,我覺得簡體版的名稱《霍亂時期的愛情》雖然平淡,但卻道盡了一切
這是一個六十八歲的老太太和七十歲老公公的故事。 廉太郎是日本傳統社會標準的大男人,勤奮的上班工作,在公司力求表現,將一切的精力奉獻給工作,回家只等太太杏子照顧,覺得自己在外辛苦工作,太太打理家庭,照顧兩名女兒是理所當然,從來對家庭和女兒們學業與成長不聞不問,也不關心太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全息宇宙生命 從生到永生的終極輪迴,這是宇宙生命的真相,無論我們投生在哪,其實都是一回事,我們和宇宙是同一個,是沒有分別的一體,這是我們生命的終極真相。我們的世界裡居住著所有境界的眾生,這些境界裡的眾生又都是具有全息能量的生命,雖然他們有時候並不這樣看自己,但是,那根本不重要...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所有的本質,從來不能被改變,不會有變化,我們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能夠體驗各種的事物,但本質上,我們必須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假想題 總想明天、後天、未來還沒到的恐慌, 這個問題應該是生活大眾都有的存在。 只是有人選擇一天過一天! 有人選擇面對並去深入探討! 看的見的,永遠可解~ 看不見的是焦慮不安! 因為像無底深淵般的黑洞⋯⋯ 是自我想像的世界, 一直想一直想! 後來最終原來黑洞是我們的投影,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全息宇宙生命 從生到永生的終極輪迴,這是宇宙生命的真相,無論我們投生在哪,其實都是一回事,我們和宇宙是同一個,是沒有分別的一體,這是我們生命的終極真相。我們的世界裡居住著所有境界的眾生,這些境界裡的眾生又都是具有全息能量的生命,雖然他們有時候並不這樣看自己,但是,那根本不重要...
Thumbnail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分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 它代表你能想像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化。
所有的本質,從來不能被改變,不會有變化,我們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能夠體驗各種的事物,但本質上,我們必須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假想題 總想明天、後天、未來還沒到的恐慌, 這個問題應該是生活大眾都有的存在。 只是有人選擇一天過一天! 有人選擇面對並去深入探討! 看的見的,永遠可解~ 看不見的是焦慮不安! 因為像無底深淵般的黑洞⋯⋯ 是自我想像的世界, 一直想一直想! 後來最終原來黑洞是我們的投影,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