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與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練勁時,有個常聽到的詞叫“紮根”,紮根的意思就是感受到有力或勁穿過地面向下延伸,同時使身體更加穩固的現象。紮根有兩個重點,一是體外感受力,若能清楚感受的距離越遠,根就能紮的越深。另一個是勁或力如何沉入地下。

所謂的沉,指的是介面進出的現象,同時帶有滲透的感受,因此紮根是沉,發勁也是沉,而向下穿越滲透最有沉的質感。沉的功法基礎來自於皮膚的功法:接觸面的接觸感控制。當我們對接觸面很有感時,身心的感受力會集中在皮膚上,導致對皮膚的內外兩側沒有感覺,自然就沒有沉的效果。而接觸面的感覺下降時,體內外的感受力就會上升,會感覺到介面彷彿消失了一般,此時就容易感受勁或力從體內延伸到體外,熟練後還能指揮勁或感受在體外轉彎滲透。

而沈指的是當沉發生時(向下向外),感受到回饋的現象(向上向內),以骨頭入榫為例,當全身站立入榫時,會感受到體重藉由骨頭結構傳導到地下,此為沉,完成後感受到由地面回饋到身上的支撐力,就是沈,因此沈的重點在於感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發生與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四羽的練功房
5會員
38內容數
內功就是人體精準控制,而控制的方法稱為心法、功法或作法。以人對於自身具體的感受為根本,透過功法逐一了解身體的運作,發展與眾不同的能力,使生活變得更加美滿自在,在此將我所體悟的功法加以解析,用現代化的語言分享給大家。
四羽的練功房的其他內容
2024/02/24
恭賀新禧,新的一年,來分享滿滿正能量的功法:氣沉丹田。 許多練氣沉丹田的人,大多從呼吸法入門: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透過改變呼吸的形式,搭配意念導引,想像空氣由鼻入身,將氣引入腹部的丹田之中,再啟動丹田運作產生能量,達到精氣神飽滿的結果。
2024/02/24
恭賀新禧,新的一年,來分享滿滿正能量的功法:氣沉丹田。 許多練氣沉丹田的人,大多從呼吸法入門: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透過改變呼吸的形式,搭配意念導引,想像空氣由鼻入身,將氣引入腹部的丹田之中,再啟動丹田運作產生能量,達到精氣神飽滿的結果。
2023/12/24
在內功的學習裡,像精氣神這樣的非實體元素,學起來比較困難,這是因為我們經常要透過感受身體各部位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單一狀態來學習與體會,而不像皮肉筋骨這樣有著明確的器官組織來操作與理解。
2023/12/24
在內功的學習裡,像精氣神這樣的非實體元素,學起來比較困難,這是因為我們經常要透過感受身體各部位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單一狀態來學習與體會,而不像皮肉筋骨這樣有著明確的器官組織來操作與理解。
2023/08/21
學習古人的智慧,並實踐於現代生活,這個過程我們稱為追古溯源求典
2023/08/21
學習古人的智慧,並實踐於現代生活,這個過程我們稱為追古溯源求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當教練一段時間,觀察力也會變得提高許多,因為上課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只有數數字而是一直持續的觀察動作(難怪教練數學不好,沒辦法一心二用),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會希望學生不是只是做出我要完成的動作次數,而是去感覺身體的每一個細節,畢竟牽一髮動全身,一有個動作改變,可能後面的動作就開始走樣了
Thumbnail
當教練一段時間,觀察力也會變得提高許多,因為上課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只有數數字而是一直持續的觀察動作(難怪教練數學不好,沒辦法一心二用),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會希望學生不是只是做出我要完成的動作次數,而是去感覺身體的每一個細節,畢竟牽一髮動全身,一有個動作改變,可能後面的動作就開始走樣了
Thumbnail
根據小孩子動作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先學會蹲著,最後才學會站起來,但是我們在學深蹲的時候,包含我自己一開始學的時候,我的教練也是叫我站著,然後蹲下去,包含我自己在教學時,也有好一段時間也是用這個方式在教
Thumbnail
根據小孩子動作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先學會蹲著,最後才學會站起來,但是我們在學深蹲的時候,包含我自己一開始學的時候,我的教練也是叫我站著,然後蹲下去,包含我自己在教學時,也有好一段時間也是用這個方式在教
Thumbnail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Thumbnail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Thumbnail
之前分享過三個基礎核心訓練結合身體動力鍊,有包含 1. 前側:胸肌、腹肌、對側內收肌群 2. 後側:擴背肌、對側臀肌 3. 側向:側向腰部肌群、對側臀部肌群和內收肌群 裡面常練習到的分腿蹲姿,只要擺出前後腳不對側,此時就會讓身體自然練習到側向動力鍊,再加上半身的一些動作,就可以練習到前、後側動力鍊
Thumbnail
之前分享過三個基礎核心訓練結合身體動力鍊,有包含 1. 前側:胸肌、腹肌、對側內收肌群 2. 後側:擴背肌、對側臀肌 3. 側向:側向腰部肌群、對側臀部肌群和內收肌群 裡面常練習到的分腿蹲姿,只要擺出前後腳不對側,此時就會讓身體自然練習到側向動力鍊,再加上半身的一些動作,就可以練習到前、後側動力鍊
Thumbnail
核心旋練在肌力與體能領域裡面,佔很重要的部分,有好的軀幹穩定能力,遠端才能好好的活動,我們可以將核心看待成抗伸展,抗屈曲,抗側彎,抗旋轉,但是用另外一種角度,當我們跑步、走路時,都會串連到身體其他肌肉,這些肌肉會串連成一條線,簡單說成是動力鏈的表現。
Thumbnail
核心旋練在肌力與體能領域裡面,佔很重要的部分,有好的軀幹穩定能力,遠端才能好好的活動,我們可以將核心看待成抗伸展,抗屈曲,抗側彎,抗旋轉,但是用另外一種角度,當我們跑步、走路時,都會串連到身體其他肌肉,這些肌肉會串連成一條線,簡單說成是動力鏈的表現。
Thumbnail
《2021.10.24-健身研究生-不能不知道的深蹲之王》在做深蹲之王前,先瞭解為甚麼要做?
Thumbnail
《2021.10.24-健身研究生-不能不知道的深蹲之王》在做深蹲之王前,先瞭解為甚麼要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教大家幾個簡單的動作來「伸展」你緊繃的肌肉 拉筋,或者說伸展,顧名思義是將肌肉的兩端繃緊 讓肌肉在延長後停留一段時間 肌纖維會慢慢被你延展,達到讓肌肉稍微「變長」的目的 此外,那些在健保骨科、復健科診所能做到的「熱」療, 無論是熱敷、短波、蠟療 都是對組織加熱,目的是將組織「變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教大家幾個簡單的動作來「伸展」你緊繃的肌肉 拉筋,或者說伸展,顧名思義是將肌肉的兩端繃緊 讓肌肉在延長後停留一段時間 肌纖維會慢慢被你延展,達到讓肌肉稍微「變長」的目的 此外,那些在健保骨科、復健科診所能做到的「熱」療, 無論是熱敷、短波、蠟療 都是對組織加熱,目的是將組織「變軟」
Thumbnail
不同於第六階段基本伸蹲姿勢重點在臀肌訓練,第十階段深蹲進階的重點在於訓練背肌。原本蹲姿雙手拄杖撐地,用健走杖分散支撐上半身的重量。舉單手減少一半的地面支撐,轉由軀幹支撐並且增加單手的重量。漸進式的左右交替舉單手再雙手一起舉。注意左右手舉起時的活動度差異,不要聳肩。
Thumbnail
不同於第六階段基本伸蹲姿勢重點在臀肌訓練,第十階段深蹲進階的重點在於訓練背肌。原本蹲姿雙手拄杖撐地,用健走杖分散支撐上半身的重量。舉單手減少一半的地面支撐,轉由軀幹支撐並且增加單手的重量。漸進式的左右交替舉單手再雙手一起舉。注意左右手舉起時的活動度差異,不要聳肩。
Thumbnail
上一篇拋出了一個疑問給大家,對於核心的想像是什麼?在說到鍛鍊之前,有一個小問題需要問大家,如果現在有兩棵樹,一棵主幹是粗粗壯壯,另一顆主幹細細的,而它們長出的枝幹一樣的茂密。那想像一下,現在來了一個颱風,在狂風暴雨之下,哪一棵樹會出事呢?相信我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主幹細細的那棵樹。 我們再把這個結論
Thumbnail
上一篇拋出了一個疑問給大家,對於核心的想像是什麼?在說到鍛鍊之前,有一個小問題需要問大家,如果現在有兩棵樹,一棵主幹是粗粗壯壯,另一顆主幹細細的,而它們長出的枝幹一樣的茂密。那想像一下,現在來了一個颱風,在狂風暴雨之下,哪一棵樹會出事呢?相信我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主幹細細的那棵樹。 我們再把這個結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