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重振工業(3)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多東西,要去實際聽,聽工廠不間斷的機械音;現場聞,聞那些混合汗水與化學藥劑的味道。體驗,用皮膚接觸刺激的空氣。大部分的工業都不是故意要這樣做,而是大時代下不得不為,更多屬於順勢而為。而且多數中小企業,員工也沒有很強的適應力,一個產業若是消亡,老員工畢生所學都毫無用處。我們高學歷者在那邊空談轉型升級,大談如何輔助技轉,筆者當年的心境是很慚愧的。
外移可以很簡單,重建非常困難。這些年筆者跟朋友討論產業的事情,找到國內具有生產能力的廠很費工夫,技術能力足夠的更少,沒有在該產業一定時間的前輩告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不是沒有工業需求,是政府放任與社會鄙視致使其淪亡

各位有空可以上YOUTUBE,找一些日本工業相關介紹的頻道,有一些產業在日本衰退到只剩下幾家小廠,產能卻足以供應全日本,我們會發現換算人口數,台灣要保留一兩家作為基底,完全沒有問題。
若依舊粗製濫造,市場邏輯下被淘汰無話可說,現在台灣製造的品質已經上升,作為中高階產品的價格,台灣人的購買力也足以撐起。但卻為何常常看不到?低階品依舊是中國與東南亞,高階品則是歐日的天下,中階的呢?
以前,筆者會認為這就是市場機制,現在想法逐漸轉變,市場確實扮演相當重要的腳色,但政府放任消亡也是主因。有時候多一筆貸款,多一點補助,就足以讓工廠決定繼續留存,而不是收起來炒房產,在一推一拉之間,筆者看到的是台灣人竭力想要把工業踢出生活圈的思維。
無論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或是藍領階層,都對保留工業沒興趣。這可不能說是市場發展,真的是台灣人自己砸自己腳而來。
  • 講述日本傳統工廠製造精密零件故事的「下町火箭」(編)

教育、媒體合力創造出的傳統工業「落後」形象

在教育上,學校教職對工業的敵視甚深,認識卻很淺,媒體產業對新興科技抱持興趣,對傳統工業捏鼻以向。其結果是塑造一個美好的就業景象,而學子畢業後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現實是有層次的,一樣是電子產業鏈,無塵室的晶圓生產,到最後端電路板過錫爐上件,每一間廠的條件都不同,工業汙染狀況不一,法規標準業不同,勞工素質與工作環境也不一致。
拿同一套標準下去,鐵定出大事。
且這些層次都有歷史,一間化工廠之所以看來那麼糟糕,多半是30年前就長這樣,每隔幾年加裝些新產線,為了符合法規安裝了新設備,處在低空飛過環保工安下運作。但在30年前剛興建的時候,這家廠有刻意違法嗎?恐怕是一條都沒有犯,薪資水準、工作條件還遠勝其他勒。
而一間看來很有良心的工廠,可能只是興建時法規就長那樣,要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老工廠比照辦理,更接近於打掉重建。

為了人情義理死撐活撐,卻被說成剝削勞工應該淘汰

實際情況更加糟糕的是,台灣本就不是遺世獨立的國家,工業與周邊連動,之所以還能留在台灣沒外移,產能收入的標準就在那,老闆沒有發大財,員工也只是領個還可以的薪水。
換言之,本就處在一個很不穩定的平衡上,憑著一口氣沒倒掉,至少還能養活一群人。
更慘的是,因為薪資拉不上去,環境對現在的畢業生來說很糟,新人也不可能有高薪,只能年復一年的用老員工,無新血加入的情況下,形同一台老車等著開到報廢。
然後,然後技術就沒了,就算只是產線機器的調整,有經驗的總是比沒經驗的好。多年以後,即便我們想重建一個新廠,也找不到可用的人,重頭開始的成本遠遠大於興業的好處。
這就是橫跨兩大洋,歐美日到台灣共同的困境,產業外移得太快,形同瞬間吸走具有經驗技術的能量。能量被大幅抽乾後,僅剩可以維持運作的能源,已無改善、改變、改革的動力。
而這進一步被我們不食煙火的高學歷知識份子,貶低為不思進取的鐵證。

消滅全部的工廠,讓工人選擇更糟糕的工作?

筆者何時跳出這個鄙視循環鍊?
在傳產的最後幾年,補教業的學生已經有人畢業,開始要進入職場,而他們的際遇讓筆者難以釋懷。
因為就真的有超過3成的人,沒有我們所稱的適應力,他唯一能找的工作就是家裡附近的,投履歷到工廠找班上。若家裡附近已經沒有工廠了呢?找些商業外送或是體力工,連這些都沒有的,會咬牙去其他縣市。
當台灣各縣市狀況很接近,東西南北漂都改變不了太多,差別只是省哪些小錢。
也就是作為製造業的基底,數量已經少到無法容納中後段學生,少子化讓此趨勢放緩,但沒有根本性的解決問題。
我們總是講著產業升級轉型,好像這是萬靈丹。
對於那些20多歲進入傳產,也只能在這裡討生活的人來說,他的寄望就在這裡,而我們卻覺得工業應該被剷除,最後全部都開發成為住商區?
正因為大家都想要趨向好的一面,所以才會讓壞的一面惡化到牽連全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足,社會整體資源才有辦法累積,促成下一次技術進步。工業革命打破大自然宰制人類,讓人類可以主掌自己命運,也不過數百年前。若我們在此停步,認為累積是錯的,每一個人都要追求最大的快樂,且快樂指標物質化,那累積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揮霍,二戰後的數十年和平即將結束。 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
台灣現在人覺得生活難過,並不是虛像,正確的說法是每個年代的人,在每個時代都覺得日子難過。因為人是比較的動物,總會想要日子過更好,故真正的情況是,過不了期待中的日子,就會覺得日子難過。
這裡請讀者思考一下,是「先有技術上的改變,而我們發現這項技術在應用上,可以改善我們生活,促使生活水準提升」,還是「先有技術上改變,而不管怎樣就先去用了再說,生活水準就能提升」?
國三下的最後,電流與磁場的關係。前面講那麼多了,這邊也是不例外,複雜艱深的題目已經拿掉,只剩下概念型的題目,與新型的素養考題。某種程度上會跟小學的磁鐵類似,但由於牽涉到電的內容,所以就很麻煩,電流的磁效應、電流與磁場、電磁感應,全部都跟電流有關。
許多家長求學時代的惡夢,即將在各位的寶貝身上降臨。呃,並沒有。108課綱後已經修改了,筆者遇到一堆老師抱怨,不知道怎麼教。因為呢,計算的部分幾乎都拿掉了,只剩下非常簡單的概念計算,以及了解什麼是電化學這些東西。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足,社會整體資源才有辦法累積,促成下一次技術進步。工業革命打破大自然宰制人類,讓人類可以主掌自己命運,也不過數百年前。若我們在此停步,認為累積是錯的,每一個人都要追求最大的快樂,且快樂指標物質化,那累積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揮霍,二戰後的數十年和平即將結束。 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
台灣現在人覺得生活難過,並不是虛像,正確的說法是每個年代的人,在每個時代都覺得日子難過。因為人是比較的動物,總會想要日子過更好,故真正的情況是,過不了期待中的日子,就會覺得日子難過。
這裡請讀者思考一下,是「先有技術上的改變,而我們發現這項技術在應用上,可以改善我們生活,促使生活水準提升」,還是「先有技術上改變,而不管怎樣就先去用了再說,生活水準就能提升」?
國三下的最後,電流與磁場的關係。前面講那麼多了,這邊也是不例外,複雜艱深的題目已經拿掉,只剩下概念型的題目,與新型的素養考題。某種程度上會跟小學的磁鐵類似,但由於牽涉到電的內容,所以就很麻煩,電流的磁效應、電流與磁場、電磁感應,全部都跟電流有關。
許多家長求學時代的惡夢,即將在各位的寶貝身上降臨。呃,並沒有。108課綱後已經修改了,筆者遇到一堆老師抱怨,不知道怎麼教。因為呢,計算的部分幾乎都拿掉了,只剩下非常簡單的概念計算,以及了解什麼是電化學這些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台灣傳統產業2024年6月的最新營收數據,重點分析股本規模、營收和可轉債轉換情形。標示需注意的訊息,如股本小於10億、營收變動超過20%和可轉債轉換餘額低於30%。提供各產業內可轉債競拍個股的連結,供投資人深入研究。若需詳細資料,歡迎來信索取Excel檔案,期望幫助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看到很多網路上的留言分析,中國大陸的各種廠商為什麼可以把價格搞的這麼殺?很多人會把原因歸咎在什麼政治體制拉什麼政府補貼等等… 政府補貼這件事很常見,許多產業發展初期與政府合作是很正常的(甚至政府帶頭),想當年兩兆雙星台灣大力扶植面板和半導體(當然韓國也是),要知道當年台積從工研院獨立出去的時候,蓋
Thumbnail
在台灣隨處可見洗衣店,通常我的娃娃都會直接送洗,但在越南這個開發中國家可沒這麼方便。 台灣企業會選在開發中國家設廠,通常是為人力考量,需要勞力密集的產業,所在的地方不會是大城市,工廠選址通常會在比較偏鄉的地方。 像我所待的工廠,佇立在田中央,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田(田野第一排),剛來時真的是一望無際
地震、颱風、中國是台灣的三大危險,地震跟颱風是天災,中國是人禍。但是也因為憂患太大,讓台灣人的能力在這三險中不斷磨鍊壯大,台積電就是這三險練出來的能力之一。換作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國家,他們的人民不需要這些能力也能過的安穩幸福,但天災人禍很多的國家不在少數,台灣為何能這麼特別?比如中國? 因為台灣人是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本文整理了台灣傳統產業2024年6月的最新營收數據,重點分析股本規模、營收和可轉債轉換情形。標示需注意的訊息,如股本小於10億、營收變動超過20%和可轉債轉換餘額低於30%。提供各產業內可轉債競拍個股的連結,供投資人深入研究。若需詳細資料,歡迎來信索取Excel檔案,期望幫助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看到很多網路上的留言分析,中國大陸的各種廠商為什麼可以把價格搞的這麼殺?很多人會把原因歸咎在什麼政治體制拉什麼政府補貼等等… 政府補貼這件事很常見,許多產業發展初期與政府合作是很正常的(甚至政府帶頭),想當年兩兆雙星台灣大力扶植面板和半導體(當然韓國也是),要知道當年台積從工研院獨立出去的時候,蓋
Thumbnail
在台灣隨處可見洗衣店,通常我的娃娃都會直接送洗,但在越南這個開發中國家可沒這麼方便。 台灣企業會選在開發中國家設廠,通常是為人力考量,需要勞力密集的產業,所在的地方不會是大城市,工廠選址通常會在比較偏鄉的地方。 像我所待的工廠,佇立在田中央,四周是一望無際的田(田野第一排),剛來時真的是一望無際
地震、颱風、中國是台灣的三大危險,地震跟颱風是天災,中國是人禍。但是也因為憂患太大,讓台灣人的能力在這三險中不斷磨鍊壯大,台積電就是這三險練出來的能力之一。換作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國家,他們的人民不需要這些能力也能過的安穩幸福,但天災人禍很多的國家不在少數,台灣為何能這麼特別?比如中國? 因為台灣人是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