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與被傾聽的取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生活中與人交流的每個時刻,你是「傾聽者」?還是屬於「被傾聽者」呢?

對我而言,我時常在當一位被傾聽者,喜歡自己思考,熱衷分享與表達。當然,這樣可以很好培養我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我發現如果我完全只當一位被傾聽者,是很難和他人建立情感連接的。

當我發現一位朋友,聊天時都是一直在講他自己的事情,我對他說的話通常都有所回饋,而當我從話題中連想到跟我自己有關的話題,他總能夠很快止住然後拉回自己的話題。如此反覆,我跟這位朋友也因此漸行漸遠。

在人與人的相處關係中,我認為是需要互相的,能夠彼此傾聽,也能彼此被傾聽。當然,我不會單純因為一個人都只說自己的事而和他走遠,然而,傾聽的過程是會消磨能量的,共情、理解、尊重、包容等等正向的支持能量,並不會是源源不絕的。

傾聽者需要同時成為一位被傾聽者。除了偶爾同理、支持、溫暖他人以外,適時勇敢的表達與分享自我,從關係中尋求支持、思考問題,甚至是找到愛與歸屬感,避免自己在關係中內耗能量。

被傾聽者需要同時成為一位傾聽者。除了抒發自己的言語和情緒,如果也能注意到他人的立場,適時的讓他人表達自我,將會迎來一段深具連結的穩定關係。

可以見得,在一段關係的連結與維持上,傾聽與被傾聽的取捨相當重要。當兩者共存時,我們可以為彼此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連結。
---------------------------------------------------------------------
✨下一則貼文將繼續分享,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覺得內容有幫助,歡迎按讚+追蹤+分享。
📚這裡是馭心坊,馭思獨行,心口相應。陪你一起思考生活細節,從實踐中取得生活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多時候,努力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但要注意努力是否符合事實。否則,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穫。就像是在學校明明就是要考英文考試,而你前一天晚上很努力、很用心地在讀中文課文。不符事實的努力雖然仍然會有成果,但對眼前的目標而言,沒有什麼幫助。
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書中提及,這個社會普遍習慣用「羞辱」的方式教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類似的話語不經意的從父母口中說出。 甚至是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種種都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難以言喻的傷痛。
很多的家庭其實都充斥著不美滿,些許是父母管得太多,讓小孩在生活上感到窒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是具有控制性的情緒勒索;些許是父母管得太少,讓小孩覺得不被重視,沒有方向感;些許是生來就遭到父母討厭等等...
你平常會害怕錯失一些事情嗎? 擔心錯過新聞、新知、新潮流,深怕在自己的生活圈中資訊落後....… 網路世代下「資訊」的增加也帶動了「雜訊」的增長。人們對於錯失的恐懼也隨之加劇… 在這個世代,我們日益擔心錯失一些事情,包括新聞、新知、新潮流,深怕在自己的生活圈中資訊落後。
在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下,如何「獨立思考」並小心篩選所要吸收的信息,往往是影響我們價值觀與人生走向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乎了我們度過的是一個自主的人生,還是只是別人的人生。 吸收大量的知識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沒有仔細地去思考一些知識可能無用甚至有害的可能性,將為我們帶來難以預想的後果。
很多時候,努力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但要注意努力是否符合事實。否則,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穫。就像是在學校明明就是要考英文考試,而你前一天晚上很努力、很用心地在讀中文課文。不符事實的努力雖然仍然會有成果,但對眼前的目標而言,沒有什麼幫助。
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書中提及,這個社會普遍習慣用「羞辱」的方式教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類似的話語不經意的從父母口中說出。 甚至是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種種都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難以言喻的傷痛。
很多的家庭其實都充斥著不美滿,些許是父母管得太多,讓小孩在生活上感到窒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是具有控制性的情緒勒索;些許是父母管得太少,讓小孩覺得不被重視,沒有方向感;些許是生來就遭到父母討厭等等...
你平常會害怕錯失一些事情嗎? 擔心錯過新聞、新知、新潮流,深怕在自己的生活圈中資訊落後....… 網路世代下「資訊」的增加也帶動了「雜訊」的增長。人們對於錯失的恐懼也隨之加劇… 在這個世代,我們日益擔心錯失一些事情,包括新聞、新知、新潮流,深怕在自己的生活圈中資訊落後。
在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下,如何「獨立思考」並小心篩選所要吸收的信息,往往是影響我們價值觀與人生走向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乎了我們度過的是一個自主的人生,還是只是別人的人生。 吸收大量的知識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沒有仔細地去思考一些知識可能無用甚至有害的可能性,將為我們帶來難以預想的後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往的經驗中,我總是盡力去理解每個選擇背後的需求和原因,並嘗試用多角度看待事物。這是我的個人優勢,它幫助我在跨部門溝通、跨世代溝通上能夠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有時候,我們會認為這樣的人很有同理心,很能共感他人的需求。 然而這樣的習慣卻容易讓人陷入一種「不表態」的停滯。
Thumbnail
針對這四步驟,我才意識到以往在扮演傾聽者這個角色時,常常犯了兩大錯誤,其一是總是急著想要解決問題;我常常會在聽完對方的問題後,立即給予建議,比如「你有沒有想過,你應該要做的是……」,以自己的想法給予對方自以為好的意見,雖出發點是好心,但事實上卻沒有選好時機或是顧及對方的感受。其二則是不認可的反應……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擁有八卦體質的人特徵,尤其是如何成為他人的良好傾聽者。這些人擁有強大的吸引力,不僅令熟悉的人願意訴說心聲,就連陌生人也會不自覺地分享祕密。文章還分享瞭如何保持理性,不至於模糊自身與他人的界線,以及提升自身聆聽能力的技巧,讓這種獨特的魅力成為他人依靠的力量。
Thumbnail
允許別人做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不試圖改變任何人,包括尊重對方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處理情緒的方法。 在對方沒有提出需要建議的狀況下,充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套用在別人身上。更不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試圖提供他人任何的情緒價值。 不請自來的建議,往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即使心
吐吐心聲、聊聊埋怨、羨慕羨慕一下別人,有時候..聊天,成為一種抒發。 最近,我做了一項顧人怨的研究... 那就是彼時對我說出-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些人群中的聊天。 他們應該沒有意識到,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句話多麽令說話得罪人的人一解罪過。 說是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也沒錯。 很有趣
Thumbnail
我們的天賦和情感表達其實是連動的。當一個人的表達是被壓抑時,往往他的天賦也還沒辦法開啟。如何改變這股「被壓抑」的能量呢?可以從「傾聽自己」開始。
Thumbnail
有一次孩子問我說:「媽媽,為什麼妳不管跟誰都有話聊?」 其實,我覺得秘訣在於找到與不同人的共同話題。 雖然聽起來容易,但其實最需要的是對他人的好奇心,以及善於觀察的敏銳力,更重要的是適時地給予對方具體的讚美,再附帶真誠的微笑,我想就能讓溝通順暢,還能增加彼此的好感度。 許多人總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往的經驗中,我總是盡力去理解每個選擇背後的需求和原因,並嘗試用多角度看待事物。這是我的個人優勢,它幫助我在跨部門溝通、跨世代溝通上能夠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有時候,我們會認為這樣的人很有同理心,很能共感他人的需求。 然而這樣的習慣卻容易讓人陷入一種「不表態」的停滯。
Thumbnail
針對這四步驟,我才意識到以往在扮演傾聽者這個角色時,常常犯了兩大錯誤,其一是總是急著想要解決問題;我常常會在聽完對方的問題後,立即給予建議,比如「你有沒有想過,你應該要做的是……」,以自己的想法給予對方自以為好的意見,雖出發點是好心,但事實上卻沒有選好時機或是顧及對方的感受。其二則是不認可的反應……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擁有八卦體質的人特徵,尤其是如何成為他人的良好傾聽者。這些人擁有強大的吸引力,不僅令熟悉的人願意訴說心聲,就連陌生人也會不自覺地分享祕密。文章還分享瞭如何保持理性,不至於模糊自身與他人的界線,以及提升自身聆聽能力的技巧,讓這種獨特的魅力成為他人依靠的力量。
Thumbnail
允許別人做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不試圖改變任何人,包括尊重對方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處理情緒的方法。 在對方沒有提出需要建議的狀況下,充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套用在別人身上。更不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試圖提供他人任何的情緒價值。 不請自來的建議,往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即使心
吐吐心聲、聊聊埋怨、羨慕羨慕一下別人,有時候..聊天,成為一種抒發。 最近,我做了一項顧人怨的研究... 那就是彼時對我說出-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些人群中的聊天。 他們應該沒有意識到,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句話多麽令說話得罪人的人一解罪過。 說是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也沒錯。 很有趣
Thumbnail
我們的天賦和情感表達其實是連動的。當一個人的表達是被壓抑時,往往他的天賦也還沒辦法開啟。如何改變這股「被壓抑」的能量呢?可以從「傾聽自己」開始。
Thumbnail
有一次孩子問我說:「媽媽,為什麼妳不管跟誰都有話聊?」 其實,我覺得秘訣在於找到與不同人的共同話題。 雖然聽起來容易,但其實最需要的是對他人的好奇心,以及善於觀察的敏銳力,更重要的是適時地給予對方具體的讚美,再附帶真誠的微笑,我想就能讓溝通順暢,還能增加彼此的好感度。 許多人總
Thumbnail
朋友和我討論了文字和行為對人的觀察作用,並思考了識人的挑戰。我回顧了溝通時的意圖和目的,認為先澄清目的有助於避免誤解。最後,我們談及了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擴大聆聽能力的必要性,以實現真正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