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在方格子發表讀書心得後,更發現專注的重要性。
從在方格子看完一篇長文,到看完一本書,乃至於寫完一篇心得,這過程需要許多專注累積而成。
大腦的運作方式
在有許多螢幕試圖吸引大眾目光的現代,專注更顯得難得。《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主要從腦科學跟心理學面向,探究分心的原因,以及要如何才能專注。
就腦部運作來說,書中提到我們有兩種運作方式,一種是「由下而上」,它的運作速度快、為自發性、衝動性、習慣性,用最原始、直覺的運作方式,在以前人類必須與猛獸搏鬥求生存的時代,我們因為這個方式得以生存;另一種則是「由上而下」的系統,這個迴路是後來才加入的,講求主觀控制,為自願性、費力的,負責自我控制,減輕情緒衝動,能學習新模式、制定新計畫,負責自發性的技能。
比如開車,一開始我們得藉由「由上而下」的系統,學習這項新技能,等到學會,慢慢駕輕就熟後,就交由「由下而上」系統,由習慣主導各項開車動作,這樣可以節省大腦的精力。
專注的種類
注意力就像肌肉一樣,是可以透過鍛鍊增強的。《專注的力量》對於專注的分類,則讓西恩有了更開闊的想法。一般談到關注,我們腦袋想到的可能是「自身的專注」,專注做某件事,確實這是現在許多人缺乏的。不過如果過分專注自身,而不關注他人,關心世界,這樣的專注就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書中提出內在專注、對他人的專注,以及對外的專注。
●內在的專注:聆聽自己的聲音,察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釐清事物的優先順序,了解「要做什麼事」和「不做什麼事」。 ●對他人的專注:能以同理心去了解他人的內在想法與感受,並給予協助。同理心則分三種,認知的同理心、情緒的同理心、同理關懷。 ●對外的專注:如領導者的視野,理解所處的大環境或生態體系,對策略的制定、組織的管理和創新非常重要。
專注的方法
會讓人分心的事物主要分為兩類,感覺與情緒。當我們專注閱讀,大腦會忽略背景聲音、形狀等,這就是感覺;比較麻煩的的是情緒,即使是專注力很強的人,一旦遭遇生活中情緒的混亂,專注力也會受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性注意力的神經線路包含抑制情緒的功能,這表示專注力好的人,能相當程度避免情緒起伏的困擾。
啟動內心的健身房
書中分享注意力就像是心理的「肌肉」,可以透過練習來強化。具體強化的方式,有幾個步驟:當心思飄移了,「注意」心思正在漂移,並將注意力移至呼吸,然後將注意力維持在那裡。
因為當心思飄移時,大腦會啟動內側的神經迴路,此時如果能夠將專注轉回到呼西並維持,前額葉的認知控制系統就會接管。研究發現,較有經驗的冥想者,在注意到心思飄移時,比較能阻止大腦內側啟動,所以透過這樣的練習,是可以強化專注力的。
強調正面
「我們需要負面的專注以求生存,也需要正面的專注以求成功」。書中提到,當我們保持正面(比如說出正面的目標和夢想),就會啟動大腦中心,同時相關的獎勵神經迴路會保持活潑積極。
注意力的戰略配置
作者以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為例,分析出最後能夠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在「注意力的戰略配置」獲得較高的評分,如果小孩只盯著棉花糖看,那麼很容易就會忍不住吃掉棉花糖,因此他們透過唱歌、矇眼睛、假裝玩耍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而這些忍住不吃糖的小孩,所使用的方法涉及三種不同的注意力,第一是自願將專注從慾望目標脫離的能力,第二是對抗分心,專注其他事物,不被誘惑的東西吸引的能力,第三是將專注力維持在未來目標(比如兩顆棉花糖)的能力,這三種加起來就是意志力的展現。
西恩後見
總結《專注的力量》,專注力的增強,要從目標跟過程著手。有一個大的戰略性目標(比如15分鐘內沒吃棉花糖,就可以獲得兩顆),才能夠用來抵擋過程中的誘惑。
而在過程中,分心是難免的,重點是要能夠知道自己分心了,再藉由專注呼吸拉回專注力,透過長期持續的練習,是能夠強化「專注肌肉」,提升注意力的。
另外,書中提到對他人與對外專注,則是為專注帶來一個新的觀點。所謂的專注,應該是指「專注當下」。當個人獨處時,能夠專注當下,好好享受當前,做自己的事;當和別人相處時,也能專注與別人的相處,同理對方,並給予協助;並能專注當下的大環境,適時作出調整。這些道理也許我們都懂,但將之都歸類在專注,則能避免過份「專注於自己」,因而屏蔽與外界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