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妻與子/操守於正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著:善戒尼師
護養妻子與孩子也是真吉祥,佛陀說這是在家人的責任。 佛陀沒要求每個人都出家。 所有的丈夫應該對妻子忠誠、體貼、尊重,不可以另尋他歡。 如果丈夫對太太忠誠體貼尊重,太太也能以這種態度來回報,那麼就會家庭和睦其樂融融。 如果丈夫不忠,外面另有女人,會使家庭破碎,孩子不但會失去對父親的尊敬,還會導致三觀錯誤,有樣學樣,模仿父親的不良行為,遺留許多後遺症。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保持忠誠,這樣才能不斷鞏固相互的信任,然後又能互相扶持,這樣家庭生活就會越來越美滿,每個家人都能得到照顧,共同得到越來越多的吉祥。
佛陀在《長部》31經《善生經》中教導了居士對孩子和妻子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對孩子的責任:
1. 勸阻作惡;
2. 引導向善;
3. 給予教育,使有一技之長;
4. 幫助尋找適宜的伴侶『注1』;
5. 適當時候分予家財。
『注1』現在的時代追求自由戀愛,所以這一條可能不適用。
丈夫對妻子的義務:
1. 敬重;
2. 有禮;
3. 忠誠;
4. 在家中給予主權;
5. 贈予裝飾品(女人愛美,贈予裝飾品可以討她歡心)。
愛護孩子包括培育他們優良的品德,一旦他們犯錯,要及時指正。 在經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隱士,當他經過一個地方的時候,有一個小孩子譏笑他、嘲弄他,這個隱士也不生氣,但是他提醒小孩的父親要訓導這個孩子,因為這小孩子太沒有教養。 但那位父親並不以為意,把隱士的提醒當成耳邊風。 二十年後,隱士來到同樣的地方,看到一個年輕人被吊死在樹上,一個母親在旁邊哭,這個年輕人就是當初嘲笑隱士的小孩子。
《法句經》中記載了給孤獨長者善巧教導兒子的故事。 雖然父母和姐姐們是入流聖者,給孤獨長者的小兒子卡拉(Kala)卻個性乖張,對佛法毫無興趣。 給孤獨長者悲悯兒子,不想讓他帶著邪知邪見而墮入惡道。 他了解兒子最大的興趣在於金錢,便善巧地對他說:「你去寺廟受持八關齋戒,去一天我就給你一兩黃金。 」卡拉非常高興地去了。
雖然他在寺廟守了一天八關齋戒,但心思卻完全沒有放在佛法上。
給孤獨長者看出這點,改天又和他說:「你今天去寺廟聽佛陀講法,如果能夠記住,回來說給我聽,我給你十兩黃金。 」
這下子卡拉必須要認真聽佛陀說法了。 因為會有十兩黃金的獎勵,他聽得非常用心,終於契入佛法,當下證得須陀洹道果,和父親一樣成為了入流聖者。 這個時候他有慚有愧,也不再向父親索取黃金了。
給孤獨長者覺得很奇怪,一向貪財的兒子怎麼不要黃金了呢?
佛陀對他說:「今天你兒子得到的,比起大地所有的財產、天堂和一切梵天所有的財產,都還要殊勝啊! 」
所以,愛護孩子不僅是滿足他成長的需要,還要指出他們的錯誤,教導孩子遠離邪惡,去掉不良的嗜好。
還要讓孩子受教育,學一門好的手藝,因為懂得一門手藝也是最大的吉祥。
正行是在思想、言語和行為上遵守道德。 這就要求我們先知道什麼是道德的行為。 通過聽聞正法,我們能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但我們不是聖者,難免仍會犯錯,因此培育正念來保護自己的心顯得那麼重要。 無論我們做什麼,盡量保持正念,清楚地了知自己的起心動念。
如貪欲生起了,知道貪欲心是不善法,提起正念覺知它,然後如理思惟貪欲心是不善的,把心傾向觀照貪欲心的(滅去、滅去)。 如果貪欲心就此滅去,我們就不會造惡業,就能操守於正行。 就算不善的心沒有滅去,也能減緩它的力道。 對生起的嗔恨心、妒忌心等煩惱也是一樣用同樣的方法處理。 有了正念護心,我們才會被保護,不造惡業。
要達到操守於正行,花一點時間在禪修上,是培育正念不可缺的環節。 一個太忙而無法禪修的人,就是心死了。 (忙)字拆解開就是心亡。 有正念,可以從貪、瞋、邪見中暫時解脫,避開不真實、誹謗、辱駡和輕浮的言論,以及殺戮、偷盜、賭博、販毒等惡行和邪淫的行為。
這樣就不會因過失而被聖者責備,不會讓自己的家族蒙羞,不會因為自責而產生強烈的痛苦,也不違反國法,這會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喜悅、平靜、無悔,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作為人,在未證到涅槃之前,我們都需要這些善業來支持我們生在人界或天界。 因為這些善業的支持,我們有機會遇到善知識,才能夠修習佛法,最後證到涅槃的快樂,解脫整個輪迴生老病死的痛苦。 所以操守於正行是最大的吉祥。
本書 | 合集
👉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本書 | 合集
👉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段開示來自2019年的時候尊者在悉尼的現場開示,隨喜悉尼法友的邀請和悉心準備,在這段開示中,您如果能仔細收聽學習,會清楚很多僧俗互動時的注意事項,能夠避免很多過失,也會因為懂道理後,可以造更多護持僧團的善業。 出家人主動提出幫忙,這樣沒問題,不算役使。當居士在處理寺院事務的時候,不要去指使出家人做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常聽人說:「受苦時作消業想。」 那我們省思,受苦能消業的前提是什麼? 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消業? 受苦時能夠消業,前提是什麼。 我們來看,三界六道輪迴中的眾生都是以苦為本,而諸佛菩薩又是以苦為師。一樣的苦,為什麼會有兩樣的看待呢? 這就是我們發心不同導致的。也就是說,受苦能夠消業,它的前提就是看我
包括在三十二種無益的言論之內的言論是不適合的,因為它導致禪相消失。 與十論有關的言論則適合,但是即使如此也應該適量。 獸語(tiracchànakathà): 許多譯者把這一詞譯為「獸語」。 然而,直譯 tiracchāna 是「向橫走」。 雖然這一詞用來稱呼動物,註釋(中部注)解釋,在這裡它是指向
智慧能夠去除無明的黑暗。這種黑暗朦蔽了身心現象中無常、苦和無我三共相。 在觀禪中,五取蘊是正念觀察和擇法的目標,五取蘊是色蘊(身)、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心),由於身見和渴愛而有執取。 我們為什麼會執取五取蘊呢?因為我們還沒看到其背後隱藏的過患和危險。一個稚子因迷戀燦爛美麗的焰火,發展出強烈的渴愛
一、正念 正念是面對面接觸並如實觀察所欲觀察的目標,並保持不忘失。正念遠離評斷、偏差、偏見或偏愛。相反地,心念保持衡端正,僅僅如實觀察、了知、開放,並接受當下所生起的現象,不加修飾或減損。 比方說,生氣時,知道憤怒現起,只純粹去觀察、覺知它持續存在。觀察其他名法色法也此。純粹的了知,可善巧偵測微細的
這段開示來自2019年的時候尊者在悉尼的現場開示,隨喜悉尼法友的邀請和悉心準備,在這段開示中,您如果能仔細收聽學習,會清楚很多僧俗互動時的注意事項,能夠避免很多過失,也會因為懂道理後,可以造更多護持僧團的善業。 出家人主動提出幫忙,這樣沒問題,不算役使。當居士在處理寺院事務的時候,不要去指使出家人做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常聽人說:「受苦時作消業想。」 那我們省思,受苦能消業的前提是什麼? 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消業? 受苦時能夠消業,前提是什麼。 我們來看,三界六道輪迴中的眾生都是以苦為本,而諸佛菩薩又是以苦為師。一樣的苦,為什麼會有兩樣的看待呢? 這就是我們發心不同導致的。也就是說,受苦能夠消業,它的前提就是看我
包括在三十二種無益的言論之內的言論是不適合的,因為它導致禪相消失。 與十論有關的言論則適合,但是即使如此也應該適量。 獸語(tiracchànakathà): 許多譯者把這一詞譯為「獸語」。 然而,直譯 tiracchāna 是「向橫走」。 雖然這一詞用來稱呼動物,註釋(中部注)解釋,在這裡它是指向
智慧能夠去除無明的黑暗。這種黑暗朦蔽了身心現象中無常、苦和無我三共相。 在觀禪中,五取蘊是正念觀察和擇法的目標,五取蘊是色蘊(身)、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心),由於身見和渴愛而有執取。 我們為什麼會執取五取蘊呢?因為我們還沒看到其背後隱藏的過患和危險。一個稚子因迷戀燦爛美麗的焰火,發展出強烈的渴愛
一、正念 正念是面對面接觸並如實觀察所欲觀察的目標,並保持不忘失。正念遠離評斷、偏差、偏見或偏愛。相反地,心念保持衡端正,僅僅如實觀察、了知、開放,並接受當下所生起的現象,不加修飾或減損。 比方說,生氣時,知道憤怒現起,只純粹去觀察、覺知它持續存在。觀察其他名法色法也此。純粹的了知,可善巧偵測微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觀音山在父親節前夕舉辦「報父恩──長壽三尊祛病聚福增壽法會」,最主要目的在於喚起大眾對孝道的重視。如果無法返家,也別忘了打電話跟父母聊一聊天,他們最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現在的我們重視孝道,同時也是為子女做好榜樣。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以佛法的觀點,小孩常受霸凌,想保護他,你自己要做一個常常愛護有情、利益有情的人,用這樣的功德來福蔭自己的子女。小孩子直接受到祖先、跟父母親的福蔭;祖先、父母親如果造業也會禍延子孫,形成共業。所以,你能結婚、能生小孩、能養他,也要能教他。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多為他助印佛經、戒殺護生..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 印光大師法語 : --- 龍鳳子女來自於(父)母親修身修德,篤行其職責。 ○男人為一家之主的角色,對於女子的言語要謹慎思考分辨,以免不孝父母,使家庭崩毀。 ○人類習慣喜新厭舊的愚行,對一切物質應該要節儉惜物,對於親友要長情珍惜故舊。 ○善人表裡如一,誠信待人;惡人是口是心非,表裡不一。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觀音山在父親節前夕舉辦「報父恩──長壽三尊祛病聚福增壽法會」,最主要目的在於喚起大眾對孝道的重視。如果無法返家,也別忘了打電話跟父母聊一聊天,他們最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現在的我們重視孝道,同時也是為子女做好榜樣。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以佛法的觀點,小孩常受霸凌,想保護他,你自己要做一個常常愛護有情、利益有情的人,用這樣的功德來福蔭自己的子女。小孩子直接受到祖先、跟父母親的福蔭;祖先、父母親如果造業也會禍延子孫,形成共業。所以,你能結婚、能生小孩、能養他,也要能教他。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多為他助印佛經、戒殺護生..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 印光大師法語 : --- 龍鳳子女來自於(父)母親修身修德,篤行其職責。 ○男人為一家之主的角色,對於女子的言語要謹慎思考分辨,以免不孝父母,使家庭崩毀。 ○人類習慣喜新厭舊的愚行,對一切物質應該要節儉惜物,對於親友要長情珍惜故舊。 ○善人表裡如一,誠信待人;惡人是口是心非,表裡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