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能力的不確定性
「你明明很厲害呀」,我看著朋友說出這句話來,他彷彿第一次認識自己一樣,同樣露出驚訝的表情,他回說:「謝謝你,如果沒有你回饋,我還不知道自己能幫到你」。
我更了解到人對於自己的能力是很容易沒有意識的。
做為職涯諮詢師到現在作為人資招募,看過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很勇於展現自己,非常有自信地說出自己滿分的實力,這樣的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優勢能力是非常符合職場發揮的。
另一種則相反,平常沒有自信,容易膽怯,但當他說出自己擅長的專業時,眼中的閃耀著光,是非常認真且富有熱忱的,他們的天賦有時候不那麼符合他許選擇的職場,但鮮少被肯定,則容易讓他忽略自己擁有,我都會非常鼓勵他們看到自己。
在能力上的定義是非常不容易的,人的本性和天賦是複雜的,我們透過學習與行動才會慢慢展現出來,而分數則是我們第一個展現能力的指標,但過往考試展現的能力其實是「記憶」和「理解」,是一種對知識的掌握,但並不等同於職場中所需要的「能力」,所以,這也是普遍學用落差問題:
「能力欠缺一個普遍的認知標準」
在職場中,作為招募人資也會面對主管有學歷迷思,學歷做為能力的標籤,是否有完整的公信力,這還是有待反思的,有時候看著求職者在除了學歷之外做了許多培訓與努力,卻沒辦法變成薪資的籌碼,我自己是非常難過的。
作為職涯諮詢師時有時候也苦惱,能力是不容易評估的,能力是需要在情境中完成的本事,有些人掌握了知識,卻欠缺實戰,而有些人則實戰中獲取了能力,但因為欠缺概念則無法意識,那是能力,就導致感覺自己有,但很難在履歷上呈現,或是在面試中表現出來。
二、能力需要一把尺
我有一個NLP培訓的朋友,他非常喜歡社群行銷,但他總認為自己還缺了些什麼,所以他總是沒有說他會什麼,在一次聊天過程,我才意識到對方其實懂得非常的多,舉凡:IG的風格、品牌顏色的掌握、Canva的使用、各種數位行銷的方式,他都有所涉略,他只是欠缺一個系統化的概念來意識自己的知識而已。
加上他對NLP技術的掌握,我們也一起透過催眠、卡牌、來定位自己的品牌價值,我笑說:「嘿!教練,你不覺得你其實蠻強的嗎?」,他笑說:「對欸,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這樣組合」
「能力是需要透過比較才能衡量出來的」
因為他平常都與厲害的人學習,他在學習的路上,對於「足夠好」的標準也不斷拉升,忘記了當初只是一個小白的他,成長了多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學了很多,但用出來太少。
朋友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他來說,就是要追求完美、理想、心中的美,每個完美主義者都有自己心中莫名的堅持:「完美主義者永遠都在追求更好,永遠覺得自己不夠」
如今遇到了我,得到了一個小白的回饋,因為我的不擅長,他才意識到自己能力是有價值的。
我笑說:「能力不只能往上比,也可以往下比,這才平衡呀」。
三、自信來自於對自我的理解
我很喜歡「達克效應」闡述的道理:「能力不足的人們高估自己能力」的認知偏見。」,初學者總是特別有自信,因為他無法意識到,而出現對能力無意識的高估;學習者則會因為看到更高的標準,而顯得沒有自信,反而低估自己的成長。
就像小朋友在學繪畫,一開始拿起畫筆後,開始揮灑,覺得很快樂,當他開始學了水彩、蠟筆畫,等等,他會很開心跟爸媽展示自己的作品。
直到老師開始拿起同學的作品,他才意識到自己的作品沒有想像中的好,開始比較之後,他的自信也開始下降了, 學會了比較,他也更加謙虛,並開始認真的學習。
假設繪畫的極致是一百分,小朋友原本只有十分,同學為二十分,他逐漸變成了小學生,不斷的學習他也慢慢的從十分慢慢超越了二十分,但他又看到六十分的同學,他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但事實上,他已經從十分走到了六十分,並不是他不好,而是他一直努力地把自己擺在比他強的環境中。
比較並不是不好,而是可以更清楚了解自己在能力水平的哪裡,把調整對自己的期待。
客觀的評估自己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功課。
我也因為進入了職場、持續的學習與培訓,遇過許多空有自信卻領有高薪的人,意識到自己其實自己並不差,我才發現學生時期學到的「分數就是一切」其實並不全然正確,職場的經歷更直接告訴我:「能力不等同於薪資」、「能力也不等同於商業價值」;也碰到很謙虛的強者,他們總是毫不藏私地與我分享他們的Know-how,更讓我非常感動,比較賺錢,他們更想要讓社會更好,希望有更專業的人讓社會更好。
來到市場,許多人資、用人主管仍對於人才的理解有不同的偏見與誤解,這也導致用人上有許多不夠客觀的指標,更何況許多企業是欠缺人資專業,老闆本身的偏好與歧視也讓求職市場並不是那麼健康,專業是否能夠被看見,被轉換成商業價值,也是一個我們共同需要努力的事情。
事實上,能力有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高低,但事實上,我們看的不單純只有能力,也在乎你的價值觀、性格、人格的發展是否成熟,因為價值評估是綜合的。
舒伯(D. Super)生涯發展理論中強調「自我觀念」,一個人越理解他的興趣、能力與價值觀,而工作可以使其發揮,他越能夠建立更完整的自我意識,也更能夠對自己有自信,我們也可以透過具體化的歷程,逐步看到自己的全貌,在實踐的過程更認識自己。
作為職涯諮詢師,我希望個案都能對自己有更完整的認識,更能夠知道自己的個性、職涯價值需求以及能力;作為人資我希望可以協助資方,更有人性的看到人的完整面向,並珍惜人才,彼此都能夠好。
讓這份珍惜和尊重可以在職場不斷地被體現,再公司的內部環境、在商業的環境、在家庭在整個社會都可以彼此尊重。
最核心的信念是:我想讓每位沒自信但其實很厲害的人們知道,你可以抬頭挺胸,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
延伸閱讀及好文複習:
- 達克效應(DK Effect)的美麗錯誤 — — 對無知的無法認知:愚昧之巔、絕望之谷 | by George Chan | Medium
- 人生設計(三)何倫職業興趣|比較的盲點:不要拿自己的弱項跟別人的強項比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
職場叢林法則】,也歡迎追蹤
我的臉書與
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在職場不再無力。如果你有生涯上的困難,歡迎私訊聊聊,或是你需要【
職涯諮詢】。昆陽 Peace 20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