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有誤,你會怎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維基百科》(wikipedia)裡有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奈瑟(Ulric Neisser)的生平傳記,裡面提到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失事之後,奈瑟曾在執教的大學給班上的大一新生們填寫一份問卷,包括:自己何時得知這個消息?如何得知的?當時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和誰在一起?三年後,奈瑟請已經大三的那些學生再次填寫同一問卷。結果發現答案完全一致的只有10%。也就是說,學生此時的記憶顯然與當時有極大的出入,然而學生卻認為自己此時的記憶是對的,而且還對此深具信心,他們拒絕接受自己的記憶可能有錯的事實。就算已經看了當年自己所寫的記述,還是有一名學生向奈瑟說:「那是我的字沒錯,但事情不是那樣。」

為何人會死不認錯?

事實擺在眼前,明明你只要承認自己記錯了就可以了,事情就解決了,為什麼這名學生還是覺得自己的新記憶就是正確無誤,讓他無法接受記憶有誤的可能?這似乎跟他的想法關係不大,而是出於他無法控制的"感受"。即令有證據證明我們錯了,但在大腦「確信自己是對的」狀態下,我們只會產生我「知道自己是對的」的感覺,甚至與過去的自己爭辯,不承認過去那個事實的存在。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的作者認為「這整個感覺」和演化有關,這感覺其實來自於一種潛意識層面的大腦運算,它結合了計算與感受,使整個聯想網路(associative network)裡的神經元,在傳遞當下的感覺時,讓我們感覺到某個命題究竟是真是假,之後此感覺被意識所接收。有本書叫《大腦比你先知道》,意思是大腦先做出決定了,然後你才做出決定,並且認為此決定乃出自你的理性分析和選擇。並為此決定尋找各種使之合理化的理由。

如何讓人承認錯誤

你想到了《錯不在我》那本書—儘管他人當面指證歷歷,大多數犯錯的人不但不會改變先前的立場或做法,反而更固執己見,為自己的行為找更多理由。要改變這種狀況,該書認為要從三個步驟來著手:第一個是把錯誤和人格區分開—錯的是人,與人無關。例如打破杯子,與此人是否良善,是否聰慧等無關;第二是接受錯誤;第三是放棄自我辯解,主動彌補錯誤。
接受錯誤,並放棄自我辯解,其實《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一書有相通之處。除非自己察覺到自己有錯,否則如何能讓當事者認為自己有錯?並且接受這是他的錯誤?不接受錯誤又如何讓他放棄自我辯解?因此重要的是讓他自己察覺到自己可能有錯,《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中提到了做法:先建立融洽的關係,讓對方信任你,覺得有安全感(這點最重要)。接著請對方說出對某議題的看法,你聆聽,並重述,並在看似無意中說出一個與此議題有關的不同觀點的故事,問對方看法,聆聽,重述其看法,再舉與之有異的案例,詢問對方看法,聆聽,重述……讓對方發現自己的論述沒那麼合理,沒那麼完整,對方為了彌補論述中的偏失,在不知不覺中,他改變了…

結論

知識其實是相連互通的,某個主題探究到後面,似乎與別的主題交結牽連在一起,《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中講了一個記憶有誤卻死不認錯的案例,然後深究下去發現與潛意識的運作和計算有關,而潛意識似乎比意識更快做出決定(大腦比你先知道),此決定被意識後,就成了意識找理由擁護及支持的對象(錯不在我),除非自己察覺到此決定沒那麼合理…從而改變了想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事實和真相不見得就是事實和真相 前言 晨起聽劉軒的音頻,內容是訪問《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的譯者。當然主要的目的是談這本書。從書名可以了解:"改變別人想法"絶非易事,但也不無可能,問題在:"如何"使用對的方法? 911事件是個陰謀? 劉軒提到自己是因美國的911事件才回到台灣的,因此二人從有團體認為”9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原詩 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賞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鄉鹿門山過著隱居的生活,但內心卻有些糾結,在四十多歲時曾前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並期待朋友能給予援引,可惜入仕希望未能如願,也因此對當朝權貴深表不滿(如<留別王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前言 情緒人人有,說來淡淡愁。且往往容易糾結、陷溺其中,難以自拔。恬淡有味的詩詞,或可讓人脫離糾結,換個心境。 唐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譯文 秋雨颯颯的下著,整片山谷都籠罩在濛濛細雨中,景色顯得隱約淒迷。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溪流,淺淺的
劇情 「菜鳥時,曾兩次和某藝人打招呼,對方都裝沒聽見;還有一次向某藝人問好,卻被翻白眼…」 疑問 如果,僅僅是如果喔,你的好友或閨蜜憤恨難當的告訴你,她被欺負了,情節就如上述,你會如何想?你可能會啞口無言,啞然失笑吧?你起了一個黑人問號,不知道這算什麼欺負?而這還是發生在二十年前?日前當事者還在臉書
前言 昨天(112.6.12)聯合報的影視消費(C)版刊了一篇報導題為《楊繡惠自曝菜鳥時,遭玉女翻白眼》。而網路上的題目則為《被網友指欺負楊繡惠 曲艾玲喊冤「完全沒有不尊重的地方」》 楊繡惠在臉書發文指出剛出道時曾經被人欺負…,綱友指出可能是曲艾玲,後者則喊冤…楊女再指出「那個不算…」並說她說的是菜
旅行為的是離開舒適圈,從而更加瞭解自己 前言 前天(6.10)參加桌球協會舉辦的一日遊,參觀的地點有二,其一是士林官邸,其二是淡水老街->搭渡輪->逛八里左岸。內子他們柔力球協會同一天到新北聯誼,我看她忙著訂早餐,排座位,排桌位,然後不時還有各種情況,什麼上車地點有意見,早餐有意見,座位有意見,聯誼
事實和真相不見得就是事實和真相 前言 晨起聽劉軒的音頻,內容是訪問《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的譯者。當然主要的目的是談這本書。從書名可以了解:"改變別人想法"絶非易事,但也不無可能,問題在:"如何"使用對的方法? 911事件是個陰謀? 劉軒提到自己是因美國的911事件才回到台灣的,因此二人從有團體認為”9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原詩 唐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賞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鄉鹿門山過著隱居的生活,但內心卻有些糾結,在四十多歲時曾前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並期待朋友能給予援引,可惜入仕希望未能如願,也因此對當朝權貴深表不滿(如<留別王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前言 情緒人人有,說來淡淡愁。且往往容易糾結、陷溺其中,難以自拔。恬淡有味的詩詞,或可讓人脫離糾結,換個心境。 唐代:王維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譯文 秋雨颯颯的下著,整片山谷都籠罩在濛濛細雨中,景色顯得隱約淒迷。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溪流,淺淺的
劇情 「菜鳥時,曾兩次和某藝人打招呼,對方都裝沒聽見;還有一次向某藝人問好,卻被翻白眼…」 疑問 如果,僅僅是如果喔,你的好友或閨蜜憤恨難當的告訴你,她被欺負了,情節就如上述,你會如何想?你可能會啞口無言,啞然失笑吧?你起了一個黑人問號,不知道這算什麼欺負?而這還是發生在二十年前?日前當事者還在臉書
前言 昨天(112.6.12)聯合報的影視消費(C)版刊了一篇報導題為《楊繡惠自曝菜鳥時,遭玉女翻白眼》。而網路上的題目則為《被網友指欺負楊繡惠 曲艾玲喊冤「完全沒有不尊重的地方」》 楊繡惠在臉書發文指出剛出道時曾經被人欺負…,綱友指出可能是曲艾玲,後者則喊冤…楊女再指出「那個不算…」並說她說的是菜
旅行為的是離開舒適圈,從而更加瞭解自己 前言 前天(6.10)參加桌球協會舉辦的一日遊,參觀的地點有二,其一是士林官邸,其二是淡水老街->搭渡輪->逛八里左岸。內子他們柔力球協會同一天到新北聯誼,我看她忙著訂早餐,排座位,排桌位,然後不時還有各種情況,什麼上車地點有意見,早餐有意見,座位有意見,聯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這樣的人常被認為是頑固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因為錯誤的決定而事後感到懊悔不已?或是你堅信自己已經做出最佳的決策,卻被旁人指出做事不經大腦思考? 倘若你時常發生以上的情況,那或許要試著了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總認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及作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基於思考後才決定,但《終局思維》這本書的作者夏恩卻指出其實很有可能我們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Thumbnail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普魯斯特憑直覺知道,記憶需要這種變更過程。如果你想要設法防止記憶改變,那麼只能終止它的存在。貢佈雷就這樣遺失了。這就是普魯斯特滿懷歉意的秘密:對於某一件事情,我們為了記住它,就必須記錯它。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這樣的人常被認為是頑固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因為錯誤的決定而事後感到懊悔不已?或是你堅信自己已經做出最佳的決策,卻被旁人指出做事不經大腦思考? 倘若你時常發生以上的情況,那或許要試著了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總認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及作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基於思考後才決定,但《終局思維》這本書的作者夏恩卻指出其實很有可能我們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Thumbnail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普魯斯特憑直覺知道,記憶需要這種變更過程。如果你想要設法防止記憶改變,那麼只能終止它的存在。貢佈雷就這樣遺失了。這就是普魯斯特滿懷歉意的秘密:對於某一件事情,我們為了記住它,就必須記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