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失誤:為什麼我們總愛犯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什麼是失誤?失誤就是對現實做出錯誤的判斷。失誤有兩種,一種是因為誤讀現實,一種是你本來就陷入瘋狂,自然會做錯事。

哇勒,按錯電鈴,走錯路,誤傳照片,能有多大的錯誤。錯誤,真的跟瘋狂有關系嗎?

普利茲特稿獎得主凱瑟琳•舒爾茨(Kathryn Schulz),結合認知科學、行為經濟學及商業心理學,寫出了《失誤:為什麼我們總愛犯錯?》。

作者很巧妙的提到西班牙文跟法文當中,談到對方有錯的時候,通常會出現這樣的回答:「我有道理,我很理智」的意思。翻成中文就是:你瘋了嗎?所以,失誤,真的跟腦袋錯亂有關。

那麼,要怎麼發現別人錯,你是對的呢?

人的感知分成兩步驟:感覺到這個那個,認知到那個這個再做出反應。很多時候,人們只憑,感覺就做出判斷。而且,按照德國哲學家維根斯坦所言:我們常說我知道,卻忘了這句話的B面是,我以為我知道。

當你覺得自己對,別人錯的時候,很可能你是陷入了「無知假設」:你不懂,你不知道。我來告訴你真相。

或者,也有可能是因為「愚蠢假設」:你就是笨。幸好我有耐心,我來告訴你真相。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不斷的催眠說:醒來吧,你錯了。你錯了。你錯了。

作者說這是陷入了第三個假設:「邪惡假設」。認定我一定一定一定是對的,你們錯得太明顯了。

raw-image


話說,為什麼人們要經常性的確認你錯我對呢?因為「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喜歡確定感」,而「我們對確定的執迷也是因為對懷疑的反感」。

然後,最精采的地方是,作者提醒我們不要陷入「信仰投資」的陷阱:既然已經錯到這個地步了,那就再試看看,說不定就翻身了呢。

所以,究竟要怎麼面對我們經常性的失誤呢?這本書到底在教我們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能夠換位思考,從指出我們錯誤的人的角度來理解我們哪里出了問題。

如果我們真的出錯了,那就用我們其實只是「失常」而已,恢復正常就好了,不要無窮無盡的鞭打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3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當我們過於強調要做得完美時,反而容易出錯? 我們來看一下例子 在政治方面,人們可能更容易注意和相信支持他們政治立場的民意調查結果,而忽略其他政治立場的調查數據。 這可能使他們更加堅定地持有特定議題的觀點,而忽視其他可能的看法和解決方法。
Thumbnail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當我們過於強調要做得完美時,反而容易出錯? 我們來看一下例子 在政治方面,人們可能更容易注意和相信支持他們政治立場的民意調查結果,而忽略其他政治立場的調查數據。 這可能使他們更加堅定地持有特定議題的觀點,而忽視其他可能的看法和解決方法。
Thumbnail
《思考101》作者安宇敬任教於耶魯大學,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支持下專攻認知偏誤相關主題研究。她堅信「認知心理學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好的世界是更公平的世界,而為求公平,人們需要更不帶偏見的思考。」 書中挑選了八個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思考偏誤主題,將成因與可行的解法逐一展開,讓讀者察覺自身迷思所在。
Thumbnail
《思考101》作者安宇敬任教於耶魯大學,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支持下專攻認知偏誤相關主題研究。她堅信「認知心理學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好的世界是更公平的世界,而為求公平,人們需要更不帶偏見的思考。」 書中挑選了八個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思考偏誤主題,將成因與可行的解法逐一展開,讓讀者察覺自身迷思所在。
Thumbnail
話說,為什麼人們要經常性的確認你錯我對呢? 因為「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喜歡確定感」, 而「我們對確定的執迷也是因為對懷疑的反感」...
Thumbnail
話說,為什麼人們要經常性的確認你錯我對呢? 因為「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喜歡確定感」, 而「我們對確定的執迷也是因為對懷疑的反感」...
Thumbnail
為什麼承認犯錯這麼難 ? 我們的大腦裡面住了一位迷你的獨裁者,當外界的事實或反對意見要進入我們的心智時,會被它阻擋。 神經科學家也發現,當我們的核心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會觸發杏仁核,也就是原始的「蜥蜴腦」,啟動一場激烈的「戰或逃」反應。 所以在面對他人的論點時,我們很容易看到缺點,而對於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為什麼承認犯錯這麼難 ? 我們的大腦裡面住了一位迷你的獨裁者,當外界的事實或反對意見要進入我們的心智時,會被它阻擋。 神經科學家也發現,當我們的核心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會觸發杏仁核,也就是原始的「蜥蜴腦」,啟動一場激烈的「戰或逃」反應。 所以在面對他人的論點時,我們很容易看到缺點,而對於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越有知識、權力或財富的人,越會加強「像我這樣的人怎麼會犯錯」的想法。即使是擅長邏輯的哲學家、可以開課講「認知失調」的心理學家,也都無法避免各種認知偏誤帶來的錯誤理解。要克服各種認知偏誤,在學術界要靠「同儕審查」,在企業界或團體就給靠「魔鬼辯護人」之類的反覆思辯。
Thumbnail
越有知識、權力或財富的人,越會加強「像我這樣的人怎麼會犯錯」的想法。即使是擅長邏輯的哲學家、可以開課講「認知失調」的心理學家,也都無法避免各種認知偏誤帶來的錯誤理解。要克服各種認知偏誤,在學術界要靠「同儕審查」,在企業界或團體就給靠「魔鬼辯護人」之類的反覆思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