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怕走錯路的你。你好,不務正業,沒有行不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不管你走的是哪一條路,你的所學終將會為你所用。
又是一年鳳凰花開的季節,但今年似乎能明顯感受到熱鬧、活力的氛圍。如果主題是給畢業生的一句話,那我會說:「放輕鬆吧~一切才剛開始呢 (壞笑)。」
新的開始

回歸正題~

同科系,未來職業大不同

來說說我周邊朋友的故事吧~
國文系
國文系朋友一
散文、短篇小說都寫的很好。大學時因為對美術繪畫有興趣,平時除了自己練習繪畫技巧和風格,還去上了美術系的專業課,即使非科班也盡力完成美術系的作業,更是不耽誤國文系的畢業製作。畢業後從事設計相關工作,在工作閒暇時,不忘興趣愛好,出些原創週邊,現在已經有商業合作邀約了。
國文系朋友二
興趣愛好是二次元相關,畢業後從事跟作文教學相關工作。
教育系
教育系好友1
畢業後堅持正職老師這條路,每年考取代理老師累積經驗,同時準備教師甄試,十年磨一劍。
教育系好友2
教師實習時,即確定自己不適合教職,選擇轉換跑道。如今從事服務業,休閒時間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
教育系好友3
雖然沒有堅持教職這條路,但轉換跑道後,依舊在教育領域裡努力前行。
我的同學們
同學A,畢業後自行創業,現在經營的有聲有色。
同學B,畢業後繼續讀研深造,如今已是博士。
同學C,畢業後,對烘焙有興趣,出國學習,現在從事烘焙相關。
同學D,大學時,對室內設計感興趣,自己報名補習班,現在從事室內設計相關。
那......你猜的出來我是什麼科系的嗎?
哈哈,我是不會說的,畢竟我現在還一事無成呢,只能提供一些自己收集的資訊與累積的經驗給朋友參考。

人生就像各種口味的巧克力

大學就是社會新手村

大學所學就像遊戲中的新手武器、裝備與招式,都是基礎能力。進入職場後,則要依據各種副本(不管是產業、公司......)二次升級,提升自己的裝備及能力,甚至是學習全新招式、打造並合成新武器及裝備,如果換工作,則又是新一輪的升級打造的過程。而這些都不會是打掉重練,別忘了,你的角色經驗值是持續地升級著的,而這些都將積累成你的實力。所以才會說,不管你走的是哪一條路,你的所學終將會為你所用。

沒有不歸路,沒有歹路不要走,只有你想不想

大學時,也總聽學長姊說,這是一條不歸路。當時年輕,總是充滿自信,堅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可以達成。後來自己走過,才理解學長姊這句話,是出自他們過來人的肺腑之言。所以學長姊的勸告還是要聽,尤其是已經畢業的學長姊的建言。
不過我想如果沒有自己親自走過一遍,總是不會甘心的,未來一定總會想著當初應該試試的,即使試了結果不如預期,但總試過了啊。
所以如果建言也聽了,卻仍然想走這條路,那就去吧~即使最後沒達成最初的目標,但相信我,沒有什麼路是白走的。你看,我雖沒達成想走的路,但我所累積的經驗卻幫助別人走成了。而且以後如果我真的想再走,我相信自己不管是心態還是能力,都能更加地遊刃有餘,這真不是心靈雞湯跟自我安慰啊哈哈(笑)。

最後

致不管是還在迷惘不知往哪走的你、正在選擇的你或是已堅定地前行的你,都未來可期~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為花茶菓子所有,請勿任意引用、抄襲、轉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1會員
131內容數
花茶菓子の一期一會分享屋。每一次的相遇與分享都是一期一會。嘿~忙裡偷閒一下,進來喝一杯分享特調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博後,博士後研究員的簡稱。也就是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在研究機構工作的研究員。 我的大學、研究所、博士班,一不小心一直留在同一個學校。畢業後當了幾年工程師,又回到同一所學校當博後。那幾年常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你什麼時候要去上班?
斜槓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得學會玩這一場無限賽局而不是爭個輸贏。前往非凡成功的平凡道路是一段旅程,一段需要耐心、堅持和專注的旅程。有三個關鍵行動可以提醒自己。
記得小時候寫的「我的志願」大概不脱畫家、作家這種很吃才華但看起來不怎麼接地氣的工作。稍微懂事後,看了一些影集和書籍,對於追求正義感和為人打抱不平這件事有點興趣,於是我的志願變成律師;一直要到再大一點,基於當時對於哲學的喜愛,以及以為自己熱愛研究知識,目標又變成大學教授。
博後,博士後研究員的簡稱。也就是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在研究機構工作的研究員。 我的大學、研究所、博士班,一不小心一直留在同一個學校。畢業後當了幾年工程師,又回到同一所學校當博後。那幾年常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你什麼時候要去上班?
斜槓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得學會玩這一場無限賽局而不是爭個輸贏。前往非凡成功的平凡道路是一段旅程,一段需要耐心、堅持和專注的旅程。有三個關鍵行動可以提醒自己。
記得小時候寫的「我的志願」大概不脱畫家、作家這種很吃才華但看起來不怎麼接地氣的工作。稍微懂事後,看了一些影集和書籍,對於追求正義感和為人打抱不平這件事有點興趣,於是我的志願變成律師;一直要到再大一點,基於當時對於哲學的喜愛,以及以為自己熱愛研究知識,目標又變成大學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終於來到大了,通常大二就是開始班上的分崩離析,畢竟有人打算做Class的考試, 有些人開始選修課程,有些人被二一永遠當學弟,有些人開始翹課,而不對翹課從大一就開始了,基本上我們A班比較不團結,將近有3分之一的人離開我們科系,相對的也有人進入我們科系,但目標很簡單能夠混到一張畢業證書,所以水準整體有
Thumbnail
從全校最後一名到「生活發明王」:創新先生陳建銘的勵志故事,分享他的創新思維與發明歷程,以及如何將夢想與工作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畢業出路的幾種可能性,包括升學、就業、跨域專業、出國等選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周圍同學的選擇,以及對於碩士、就業、跨域專業和出國求學或就業的看法以及建議。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從小到大走著最多人走的路,從幼稚園到大學,若有人中途離開了,反而會浮現「怎麼不繼續走了?」的疑問。 走著走著,走到了大學畢業的中繼點,有人說,想去走走看國外的路,說著他們的語言,感受他們的文化;有人說,想往那高山走走,攻讀有興趣的專業,或是更專精於自己的領域,而有些人停下了腳步,猝不及防地
Thumbnail
記得高中考完學測後,我只填了三個志願,分別是台清交的材料系。因為高中在科研社接觸過,加上身邊親戚各種吹捧,那時候還覺得這就是最佳選項了。 但是進到台大材料唸了兩年書後,我發現其實我對這個科系真的沒有興趣,於是開始了我轉換跑道的旅程。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分享給大家,關於美術生的半夜小聊~) 前幾天跟大學同學一起半夜在創作空間趕畢業製作, 忽然聊起未來的規劃。 我的朋友也順勢分享起作為從小接受美術教育的學生,她對畫畫這條路究竟是怎麼看的?
在大學的諮詢現場裡,少有大一就來預約諮詢的,一則因為他們才剛踏入校園,對於可用的資源還沒有那麼瞭解;再則因為他們距離畢業就職或深造的規劃還很遠,也不急著在一進學校就煩惱,但她不一樣,大一上學期開學不久,她就進入了諮詢室......。 老師,我只是因為高中時喜歡而選擇了OO系,但入學後上了幾堂課,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終於來到大了,通常大二就是開始班上的分崩離析,畢竟有人打算做Class的考試, 有些人開始選修課程,有些人被二一永遠當學弟,有些人開始翹課,而不對翹課從大一就開始了,基本上我們A班比較不團結,將近有3分之一的人離開我們科系,相對的也有人進入我們科系,但目標很簡單能夠混到一張畢業證書,所以水準整體有
Thumbnail
從全校最後一名到「生活發明王」:創新先生陳建銘的勵志故事,分享他的創新思維與發明歷程,以及如何將夢想與工作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畢業出路的幾種可能性,包括升學、就業、跨域專業、出國等選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周圍同學的選擇,以及對於碩士、就業、跨域專業和出國求學或就業的看法以及建議。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從小到大走著最多人走的路,從幼稚園到大學,若有人中途離開了,反而會浮現「怎麼不繼續走了?」的疑問。 走著走著,走到了大學畢業的中繼點,有人說,想去走走看國外的路,說著他們的語言,感受他們的文化;有人說,想往那高山走走,攻讀有興趣的專業,或是更專精於自己的領域,而有些人停下了腳步,猝不及防地
Thumbnail
記得高中考完學測後,我只填了三個志願,分別是台清交的材料系。因為高中在科研社接觸過,加上身邊親戚各種吹捧,那時候還覺得這就是最佳選項了。 但是進到台大材料唸了兩年書後,我發現其實我對這個科系真的沒有興趣,於是開始了我轉換跑道的旅程。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分享給大家,關於美術生的半夜小聊~) 前幾天跟大學同學一起半夜在創作空間趕畢業製作, 忽然聊起未來的規劃。 我的朋友也順勢分享起作為從小接受美術教育的學生,她對畫畫這條路究竟是怎麼看的?
在大學的諮詢現場裡,少有大一就來預約諮詢的,一則因為他們才剛踏入校園,對於可用的資源還沒有那麼瞭解;再則因為他們距離畢業就職或深造的規劃還很遠,也不急著在一進學校就煩惱,但她不一樣,大一上學期開學不久,她就進入了諮詢室......。 老師,我只是因為高中時喜歡而選擇了OO系,但入學後上了幾堂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