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MeToo 燒到這個人時,我才深刻體驗什麼叫做細思極恐、逃過一劫。
6/20 那天他寫了一篇內容大致是關於 MeToo 最重要的是「教育」,我瞥到底下有人留言表示不懂他想表達什麼,當時心裡不曾多想,認為就是對議題有不同看法的交流。
這裡有發文與留言的截圖。
6/22 我正準備做睡前冥想,將手機切飛航前,看到臉書第一則動態是他的道歉文,然後底下的留言才讓我震驚了起來,我不敢置信自己到底都看到了什麼?
關於他曾做過的事,這篇只是其一,其他的可以點這位林小姐的首頁。
事情爆發之際,我似驚魂未定,又滿懷對上蒼護佑的感激之情度過了兩夜又一個白天,才將此事告訴姊姊與兩位摯友,當時決定跟她們說是想讓她們知道,人生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錯過機會,也許是上天正在保護妳,當我想到自己有這樣的福報時,更加感激受害者的勇敢,讓我能夠不再被這個人的形象給欺騙。
本打算就此打住,隨著受害者一個個發聲,後怕的感受就一次次堆疊,現在選擇公開,不是要公審這個人,畢竟我沒有被他傷害,真要說的話,他唯一傷害的是我這 19 年來對他的信任。
這篇文裡寫了我與他的認識經過。
那天 PO 完這篇約莫 10 分鐘後,他打了兩次電話給我,語氣嚴肅的表示內容的文字會引人誤會,就算他當時真的喜歡我、想追我,可是不知情的人看到也許不是這樣想。
雖然我表示就是以一個玩笑的方式來呈現,沒想到會讓他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覺得很抱歉,刪掉那段文字後,我也從那次通話記取了教訓,並覺得正人君子確實很難接受這種我自以為的無傷大雅的玩笑,我責怪自己沒有站在人家是一位公眾人物,甚至是導演的身份來好好斟酌文字。
當年那通電話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後來心裡都感到尷尬,現在很難想像他當時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義正嚴詞的?
就像回頭看他寫的「教育文」,當他寫到「加害者」三字時,是否完全沒把自己列入?不曾覺得自己的行為就是一個傷害他人的「加害者」?
現在回想,就會覺得他是不是心虛?因為我在寫的過程並沒有暗指他在約我開房的心態,純粹是搞笑的在拐彎稱讚自己長得還不錯,所以那通指正電話其實讓我很錯愕,也覺得有點委屈自己的意思被曲解,可是會不會就是因為他感覺被點破而惱羞,所以嚴肅的跟我說明那些讓我感到慚愧。
但幸好我一直保有臉書發文的 word 檔記錄,它本身的編輯記錄也可以查看。我後來再去翻我們的文字訊息,赫然發現那次他主動告訴我南下拍片住金典,我看了一下日期那天剛好就是他生日,如果不是因為我覺得孤男寡女約在飯店很奇怪,加上怕生,會不會那一晚就被他毀了我的清白?
如果不是因為我住高雄,他僅有少數機會可以約見面,我是否還能全身而退?
如果我不是心存善意的想幫生日跟我差一天,在我心裡像個弟弟般的邱志宇牽線,而他也答應和我去探班,那麼我孤身前往又會發生什麼事?
曾經寫了一篇《從愛唱歌到金馬獎提名–我和邱志宇的二三事》,現在回想志宇連拍照都還會先詢問可否搭肩,這樣的禮貌才是難得的君子行為。
今年在他生日的隔天是我都會報名參加的短片實驗室講座,講師剛好是他,前一天祝福生日時也提及隔天會去聽課,但就算坐在第一排戴著口罩,我直到離去也沒過去跟他打招呼,如果不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自我介紹,打完招呼後又會發生什麼事?
每次看他在找室友,雖然不解為什麼都要限女性,但我確實曾在想換租處時,有考慮過要不要去看看,只因為他有養貓、認識李中、會下廚、打棒球、有電影的話題可以聊,也知道他父母身心障礙,那時真的覺得在這樣的家庭能夠不長歪那是需要多堅韌的靈魂,他給我印象和感受都是「這個人很陽光正派」,但如果不是租金超出我預算(記得是八千),我也無法想像在看房或住進去時又會發生什麼事?
而李中絕對是拉升我對於他信任的很大因素,原因在此,但我相信這一次,他也同樣瓦解了我們及許多共同好友對他的信任。
太多的陰錯陽差讓我得以沒讓他有機會玷汙。也還好我沒有引薦該位朋友給他認識。
我甚至隱隱察覺到,他似乎會藉著自己生日相約,這讓我一方面感到毛骨悚然,一方面又為他心理的扭曲感到⋯不知道該說是難過、悲哀還是同情,一旦想到他的成長背景⋯
每讀一篇 MeToo 事件,我就像讀一次不同的鬼故事,或像看了一部驚悚片,那些加害人的行為是如此讓人恐懼與令人髮指。
他是我當年想進電影圈的一個存在,以至於有時我都會覺得是我自己放棄了跟他搭上線的機會(例如他每次在找工作夥伴時),是我不夠勇敢而錯過一次次踏入影視圈的機會,如今才明白,也許很多時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覺所帶來的行為反應,因為那是上天的指引,就像我也相信廣播圈的不順遂,最後要引導我走向的是助人的工作,特別是心靈的部分。
我不希望自己又恢復廣播圈夢魘所帶來的對人性感到失望或不信任,而是要小心因為過度熱愛什麼,讓有心人給利用了那份熱情卻失去防備。
因為我依然相信有善良正直的人,儘管這波 MeToo 風浪讓我又湧現過往對男人的厭惡與懷疑,都不要因此否定所有,我也不會忘記當年是他的一封回信,給了我繼續朝電影圈前進的勇氣,所以誠心祝福游智煒勇敢面對內心的陰暗面,去想想是什麼養成了自己膽大妄為的價值觀?去投案改過自新。
慶幸自己沒有那些如果,但也必須說,如果有如果,或許什麼也不會發生,畢竟他確實沒有對我做過不好的事,但他也確實有對其他人做了不對的行為,一碼歸一碼。
而這篇文主要想讓大家知道,有時生活貌似不順遂時,它未必真的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那樣,背後也許藏著天意慈悲,以前覺得自己是幸運兒,現在又多了寵兒的身份。
這段時間我也在問自己,為什麼對 MeToo 事件如此在意?
除了自己也遭遇過之外,我竟隱約憶起一件塵封已久的往事,直到與朋友聊及,才確定不是我記錯,而我竟然下意識的把那次記憶鎖起來。
2021 年,因為《女性日常》這部電影,我爬梳了自己過往的性騷擾事件,寫成了一篇《請讓《女性日常》教會我們挺身而出的勇敢》,內容裡並沒有該經歷。
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遭遇到的人們會選擇把它合理化,或者變成在檢討自己為什麼當下沒有能力反擊,甚至心理起了防衛機制的將它塵封起來。
每個人心裡都有創傷,都需要去找正確、適合的管道來療傷止痛,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雖然心理諮商確實所費不貲,但還是有免費的資源可以善加利用。
諮商或求助身心科並不是丟臉的事,那是想讓自己痊癒,也是對自我慈悲的行為。
前提是要懂得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思考那些成癮、不當行為背後藏著的是什麼?
有病識感才有辦法往療癒自我的路上前進。
願我們都能富有覺察力與更有同理心,
曾犯下的錯,誠心懺悔,
曾受過的傷,一一撫平。
願每個靈魂都不再受苦,找到回家的路。
後記:這是和室友的對話訊息。
如果沒有寫下這篇文,我永遠也不曉得室友也被他搭上線過。
選擇沉默的人為多數,只因說出來的人得面對承受的更多,幸運者被接住,反之則是再度被推下深淵,希望我們的雙手都具有接住他人的力量。
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