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資產的積累過程」有些人在上班,其實是在創業;有些人在創業,其實是在上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我聽到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有些人在上班,其實是在創業; 有些人在創業,其實是在上班。」利用更廣闊的格局,定義未來的每一步,讓知行合一,突破現況的局限。
當接到老闆的任務時,你會想選哪一個:
A:盡可能把任務轉給其他的人
B:精準拿捏能夠過關的程度,不多一分
C:把事情做到比老闆預期更好
D:把事做到最好,且獲得客戶的認可
E:把事情結合公司目標去計畫,一箭雙鵰
選項並沒有好壞差異,有人選擇在職場發光發熱,就會有人想要在其他地方去付出努力,只是不同的選擇,心態會影響我們選擇去做哪些事情,最終會累積多少經驗回饋到我們身上。

【上班與創業】

「有些人在上班,其實是在創業; 有些人在創業,其實是在上班。」
在這語意中,確實是會更偏向創業,希望能能運用「創業者的思維」進行工作,去思考:
機會在哪?怎麼把握住機會?
怎麼找資源?怎麼能將整合資源,妥善運用?
如何達到降本增效?
請運用創業家思維來發想這個問題:
現在公司有 2 個人在執行業務,能賺 40 萬,我再多聘 2 個人,是不是就能變成 80 萬了?

思維的重要性

員工思維、創業者思維到底哪裡不同,以「人、事、時」來舉例:
「人」
員工思維:分析自身優勢,去達到被交辦的目標。
創業者思維:分析他人的優勢,為己所用,達到槓桿效益。
「事」
員工思維:思索如何做好被交辦的事,達到單一目標。
創業者思維:思索如何透過做一件事,達到多個目標。
「時」
員工思維:什麼時候該做完這件事?
創業者思維:現在時機下,做這件事會是最好的嗎?
當擁有創業思維,讓我們能換位思考,破開現有的格局,像上一層獲得更廣闊的視野,也能培養「洞察」能力,從本質上去解決問題。從基層員工逆襲成 CEO 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要小看你遇到的每件事:
爛事:練能力、養心態、找突破
鳥事:練策略、養思維、找機會

【每個經驗都有其價值,更能轉換成知識資產】

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有意義,尤其是想要自己製作知識產品,更要特別記得你的「經歷過程」,例如:
當下的情境是怎麼樣?抱持怎麼樣的心態面對會更好?
如何成功達成目標?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怎麼溝通?怎麼推進?必做哪些事情?
將知識或經驗轉化為知識產品時,從多個經驗提煉方法更容易能打造出更高價值的解決方案,如果還能將經驗轉化成案例、情境說明,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更完整的接收到知識價值的傳遞

將經驗轉換成知識資產案例

  • 經驗情境
    「職場中你經常遇到難搞客戶,雖要使出渾身解數,但終就能有圓滿結局」
把這個經驗轉換成一門課程:
  • 課程名稱:「難搞客戶攻略策略:不受盡委屈又能達成合作目標的服務技巧」
  • 目標:輕鬆摸透難搞客戶,對症下藥,你也能很從容自在地掌握合作主動權。
  • 課程內容
    - 難搞客戶 3 大思維模式:破除認知障礙
    - 難搞客戶溝通 8 原則:掌握溝通的節奏感
    - 服務過程必須避開的 5 大地雷
    - 5 大成事策略:早一步解決問題
    - 10 個情境解析:無壓力服務,高滿意回饋

【經驗不論成敗,都有分享的價值】

你遇到的問題,也可能是別人遇到的問題。經歷的每件事不論成敗,都有機會成為開課的素材,與學生分享。

成功的方法(協助學生用最短途徑達成目標

  • 破開既定思維,重建易成功思路。
  • 如何採取你的方法達成目標。

失敗的經歷(深刻的失敗容易引發共鳴,產生認同)

  • 分析為何會失敗,提取教訓教材。
  • 系統化如何避開失敗的技巧。

【知識調酒師真心話】

不要小看你每一段經歷,當下你有多痛苦,成長果實就會有多甜美,更能成為課程中創造學生共鳴的亮點,因為他們也深有體會。生命不停,成長不止,從零開始培養能力,都會需要一個過程:
「多用」才會理解為什麼這樣做;
「多試」才會知道哪個方法最有效;
「多磨」才能透測掌握使用的最佳方式。
而想成為講師你則要多「分享」這一步,你會用,不代表能教,就像很多厲害的人成為管理者後,沒有辦法讓團隊夥伴都變得跟自己一樣強,拆解知識、說明邏輯、傳遞可複製的技巧都需要大量練習。
👉追蹤不走丟 知識調酒師
🍀 用經淬鍊的知識,產生規模化的影響力
🍀 與你有關的知識經濟,拓展多元收入渠道
「我的難,你能解」當你先走一步,身後都是可以幫助的人
與你分享「知識變現」大小事
線上課程製作|淬鍊知識x孵化產品x行銷策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別人遭遇的毀滅性困難,你隨手就能解決」分享知識能創造極大變現價值,人人都能參與的知識經濟時代已到來。從零到一幫助素人規劃知識變現的策略,從一到百打造專屬數位知識商品,達多元收入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免費真香!能 Google 為何要付費學習? 免費學習「知識」會經歷這些事 免費真香?學習過程中你會遇到的事 在尋找資料上,需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 資訊碎片化,可能無法透徹學習 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努力去爬資料山 不同文章的內容邏輯不一,需具備知識統整分類能力 無法判斷是否已經學會、學到什麼程度 程度
開線上課程是很多人嚮往的事情,前期拼盡全力錄製好課程,但可能是成效不如預期、或是沒什麼概念,一轉身很多講師選擇是走回過去軌跡上,對課程則不管不顧,實在可惜,有些則是連學生問題都沒回答、該做的事情沒做,導致產生大量差評,還要花費更多力氣去解決問題。 整合知識產品線,推動商業模式進步。
你的線上課程賣不出去嗎?線上課程募資銷售很好,卻後繼無力? 想用線上課程賺錢、想要線上課程能持續不斷的銷售業績,就必須回頭審視行銷策略,募資是線上課程常使用的銷售手法,透過大量曝光搶奪潛在用戶,爭取短時間內創造高轉換,而這樣的策略,但想要長銷這樣做遠不夠,必須搭配多元「通路+策略」,才能達到效果。
想用線上課程賺錢,絕對沒問題「開課有門道,成事靠策略」。 線上課能將你的知識或專業能力轉換成收入、成為線上名片、創造知名度等,有如同輸出一樣的效益。而想要線上課程能賣得好,你就要觀察消費者的行為,可以從受眾消費歷程著手研究;另外,培養線上信任感能提高你課程銷售收入的下限,是開線上課程必做的事情。
免費真香!能 Google 為何要付費學習? 免費學習「知識」會經歷這些事 免費真香?學習過程中你會遇到的事 在尋找資料上,需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 資訊碎片化,可能無法透徹學習 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努力去爬資料山 不同文章的內容邏輯不一,需具備知識統整分類能力 無法判斷是否已經學會、學到什麼程度 程度
開線上課程是很多人嚮往的事情,前期拼盡全力錄製好課程,但可能是成效不如預期、或是沒什麼概念,一轉身很多講師選擇是走回過去軌跡上,對課程則不管不顧,實在可惜,有些則是連學生問題都沒回答、該做的事情沒做,導致產生大量差評,還要花費更多力氣去解決問題。 整合知識產品線,推動商業模式進步。
你的線上課程賣不出去嗎?線上課程募資銷售很好,卻後繼無力? 想用線上課程賺錢、想要線上課程能持續不斷的銷售業績,就必須回頭審視行銷策略,募資是線上課程常使用的銷售手法,透過大量曝光搶奪潛在用戶,爭取短時間內創造高轉換,而這樣的策略,但想要長銷這樣做遠不夠,必須搭配多元「通路+策略」,才能達到效果。
想用線上課程賺錢,絕對沒問題「開課有門道,成事靠策略」。 線上課能將你的知識或專業能力轉換成收入、成為線上名片、創造知名度等,有如同輸出一樣的效益。而想要線上課程能賣得好,你就要觀察消費者的行為,可以從受眾消費歷程著手研究;另外,培養線上信任感能提高你課程銷售收入的下限,是開線上課程必做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在職場中,理解老闆的思維和期望對於主動配合工作需求、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以及取得職業成功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五個策略,幫助你更有效地理解老闆的思維方式,並且根據這些理解行動。
90%創業失敗的錯誤思維 創業不是把事情做完,是做好 60%員工思維:之所以成可能成為老闆是因為跟員工想的不一樣 80%錯誤財務思維:個人財務狀況經常反應在公司的財務狀況 50%鬆散的時間分配:創悅最大的誤會就是時間自由 老闆要隨時隨地想賺錢,賺現在的錢,賺未來的錢,多聊天跟創業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在職場中,理解老闆的思維和期望對於主動配合工作需求、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以及取得職業成功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五個策略,幫助你更有效地理解老闆的思維方式,並且根據這些理解行動。
90%創業失敗的錯誤思維 創業不是把事情做完,是做好 60%員工思維:之所以成可能成為老闆是因為跟員工想的不一樣 80%錯誤財務思維:個人財務狀況經常反應在公司的財務狀況 50%鬆散的時間分配:創悅最大的誤會就是時間自由 老闆要隨時隨地想賺錢,賺現在的錢,賺未來的錢,多聊天跟創業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