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習筆記02]焦點解決在企業的應用與實務分享(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題目:焦點解決在企業的應用與實務分享(1)
講者:林丞增 博士
時間:2023.4.14
—- 僅為Sabrina的詮釋、理解。僅供參考 :) ——

心理師生涯發展重點

  • 心理師要有兩把刷子,一個長刷子(做長期個案)、一個短刷子(做短期個案)。
  • 建議新手心理師先到系統內工作(專職),學習跨領域的合作。
  • 成為能演講的心理師,訓練自己 「可講的題目」,而不是自己喜歡的題目(例如: 自我覺察、存在議題) 。企業通常喜歡的題目:高效、紓解壓力。(最好的題目是老闆、HR、員工三方都喜歡的)
  • 對管理者演講的好處,可以有機會影響管理風格、系統,改善基層員工的工作環境。
  • 心理師的藍海在企業。時薪高於社區、大學兼課。
所帶來的磨練(打擊)也很大,而成長也很大。
  • 走行動,要知道每個月不同的收入占比(演講、工作坊、個案)。
  • 20年不間斷的讀書會(SFBT),分享演講、教案,不是一起競爭,是共好。
  • 成熟的心理師,後期可以培養自己的團隊(相互相信的伴,分享彼此的教案)。分享工作機會。

與企業合作的心理師

  • 解決企業問題需要系統觀。
  • 業主的信任是平常的維繫而來。有所代價。例如:私訊問問題一定回。
  • 平時蒐集該公司的產業新聞,間接了解其發展狀況。
  • 企業內團體常見類型:
一、成長型:
  1. 技術教學:例如: 溝通方式。
  2. 深度提高:自我探索。(例如:探索勾心鬥角)
二、必須型:
員工自殺安撫團體。
  • 個案是高威望、高階管理人容易引起心理師的自卑。講師說,不必懂個案的專業,心理師只要是發問的專家就好。個案是他們議題的專家(短期焦點解決SFBT觀點)。—→ 心理師不要自己矮掉
  • 團隊諮詢常見議題:如何與很特殊的人一起工作,特別容易在公部門發生,因為無法開除人。如何與之共存是討論方向。私部門常見主題是合併,工作續存問題。

企業演講

  • 仔細思考為何想帶這樣的團體、活動。
  • 受眾的年齡、性別、發展議題、目前在意什麼。(員工的子女是年幼還是青少年?)
  • 速度要快,含金量要大。不能超時。
  • 企業重視如討論的內容與架構。
  • 每個企業的風格差很多。(外商、本土、公部門)
  • 重視聽完此演講後的效益。(例如: 聽完N場後,OO率下降)
  • 企業本身採購心理測驗是重要的。不能只用滿意度調查。
  • 一開始也沒人教,演講是很需要自學的項目。
  • 多聽別人( 最像自己、最不像自己)。
  • 模仿出自己的Style。

短焦SFBT觀點

  • 「同理要到多久才夠?」不要一直陷在情緒裡面。可透過反映個案的期待,也是同理的方式。
  • 可以變成「短期」的關鍵在於將個案導向「目標」。而非花太多時間找到原因。
  • 解決問題的solution,不在既定的框架之中。答案在框架之外。

資源

<跳過問題,找到解決>
<心靈教練>
九的點點puzz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tEJqQ3_Co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年7月3日,是我結束全職實習心理師的第三天。 昨天十點就睡著,今天九點半才爬起來,想起來自己不用再早起去機構開門了呢。卸除職務,真的好、自、由。 今年已經要3X歲的我,想起自己6/30之前都是全職的無薪實習心理師,常常自己覺得好悲傷。因為身無分文也沒有社會地位(好像有點搞笑的說法)。
2023年7月3日,是我結束全職實習心理師的第三天。 昨天十點就睡著,今天九點半才爬起來,想起來自己不用再早起去機構開門了呢。卸除職務,真的好、自、由。 今年已經要3X歲的我,想起自己6/30之前都是全職的無薪實習心理師,常常自己覺得好悲傷。因為身無分文也沒有社會地位(好像有點搞笑的說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職涯諮詢與心理諮商有著深層的差異。本文探討了職涯諮詢師與心理諮商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職涯諮詢系統的開發者,職游團隊和該系統所引入的六大性格理論。閱讀本文將幫助您更好地瞭解職涯諮詢的獨特價值和應用。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已開工一個月有餘,開始感受到預約諮商的各行各業「壓力山大」,也遇到許多不曾諮商的民眾問我:「工作上的問題,諮商真的有幫助嗎?」,一起聊聊吧。
Thumbnail
心理工作者希望以興趣為主要收入來源,但初期可能需要接一些非興趣相關的工作。使用BCG矩陣分析個人品牌產品,刪除邊際效應低的產品,追求最終目標的產品。關注在高邊際效應的產品上,提升成明星和金牛產品。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和體力下,做最有效的轉換成具體收入的產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職涯諮詢與心理諮商有著深層的差異。本文探討了職涯諮詢師與心理諮商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職涯諮詢系統的開發者,職游團隊和該系統所引入的六大性格理論。閱讀本文將幫助您更好地瞭解職涯諮詢的獨特價值和應用。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已開工一個月有餘,開始感受到預約諮商的各行各業「壓力山大」,也遇到許多不曾諮商的民眾問我:「工作上的問題,諮商真的有幫助嗎?」,一起聊聊吧。
Thumbnail
心理工作者希望以興趣為主要收入來源,但初期可能需要接一些非興趣相關的工作。使用BCG矩陣分析個人品牌產品,刪除邊際效應低的產品,追求最終目標的產品。關注在高邊際效應的產品上,提升成明星和金牛產品。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和體力下,做最有效的轉換成具體收入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