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的才學不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知名兒科醫師日前在臉書發文「我打了我的小孩」,文中自述身為單親爸爸的無奈,小兒科醫師貼文下的留言足足有1.6萬則(截至7/1晚上十點),相信他本人應該也刷不完留言吧。從跟醫師「加油」、「辛苦了」,到發現小孩是被打50幾個巴掌,留言風格也徹底改變。(更新:目前已關閉臉書)
雖然我也很想跟大家一樣說:打人不要還包裝。不過已經幾萬人說了,就談點別的吧。
撇開醫師家暴小孩的部分,醫師主要訴求是:小孩 1.生活習慣極差/2. 沒有自理能力/3. 不瞭解自己的興趣。
這三大問題,很可能是現代小孩很容易有的通病。我自己有小孩,我也認同現代孩子跟以前的自己不一樣。
但是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是要身教出來,不是打出來;所謂的興趣,更是只能發掘、培養吧。
醫師照片裡面很明顯看出,他們的生活習慣應該是真的很不好,而且也會在臥室裡面吃東西。這是成人的怠惰,不能全算小孩的。
父母要身教以外,關於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要怎麼教,我覺得林姓主婦多年前出版的書,還是很可以參考。
由於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是每天要重複做的,所以如果有系統配合,做起來會輕鬆超多。
如何在家庭中打造這樣的環境,都被歸納在她的書:《通體舒暢的順手感_家收納》,雖然這本書已經絕版,但是電子版還有售。當年我老公看到這本書後默默地說,這真是太有邏輯了。
好的系統,讓小孩方便收拾物品、管理學用品、協助家事、養成良好習慣等。自理能力需在每一天「親子的例行與力行」中,油然而生。
不要再用罵的、再用打的了。如果用罵、用打的就學得會,我們都應該學得會三角函數吧?
至於興趣的培養,我真的力推這本《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裡面光是篇章名,就足以寫成標語貼在自家牆壁上,像是「尊重孩子的個性與興趣」、「別急著出手幫忙」、「 適度給孩子選擇權」等等。
可喜可賀的是,這樣做,通常父母也會很省力。
大家當爸媽都不容易,也都不是天生會,都要學。
通體舒暢的順手感:家收納https://www.kobo.com/tw/zh/ebook/dGevaR_knjqqaqQbdnSxGA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https://www.kobo.com/tw/zh/ebook/oCmloectSTOejHHC6D77FQ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46內容數
浮光掠影,或有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莉絲通信 的其他內容
謝春德的metoo事件,被網友稱為是最噁心、最不堪、最人神共憤的。知名藝術家謝春德生於1949年(現在74歲),7/5時,一位今年36的女性,在臉書上指控謝春德,在她13歲時開始無數次被此人性侵、拍攝裸照,直到被害者上高中後才停手。
過兩天就是6月5日芒種。芒種在《紅樓夢》裡,是個送花神的節氣,接近端午節的氣候,已經開始變得炎熱。今年在大凱老師那兒,有機會在夏季來臨前,先預做一些準備,自己幫自己抓香。原來連香包內的香,都可以這樣「回到自己」。
《紅樓夢》的秋天、冬天、春天,各有各的美景,有花有衣裳有美食有歡聲笑語。但是想起其中的夏天,我想到的都是在吵架、生氣、打寶玉。
南京復興捷運站一個小男孩,正在賣自己做的布朗尼,要賺機票錢去美國。其實有很多親子教育的書都很鼓勵爸媽,有目標意識的帶孩子做一回生意。我想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古道家的人在做結界時,並不是一無所思,而是須在這條物理上的界線,反思心理上的的各種界線。換成心理學的說法,應該就是「立界線」吧?除了人與人有界線外,還有人與工作、人與想望、人與概念間,或許也都該立下界線。張開你的領域,拆掉你自己,或許才是接近自己的唯一方法。
我們從星宇航空事件得到前因後果、得到一個故事。從這個故事開展,問一問自己「這個故事有什麼用?」那麼我們討論到的內容真的會很有用處。比如說該如何與乘客溝通、該如何緩解他們的不滿,以及對於公司形象的影響有多大──這個案例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一般人從案例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幾條新聞,還有思維與學習的樂趣。
謝春德的metoo事件,被網友稱為是最噁心、最不堪、最人神共憤的。知名藝術家謝春德生於1949年(現在74歲),7/5時,一位今年36的女性,在臉書上指控謝春德,在她13歲時開始無數次被此人性侵、拍攝裸照,直到被害者上高中後才停手。
過兩天就是6月5日芒種。芒種在《紅樓夢》裡,是個送花神的節氣,接近端午節的氣候,已經開始變得炎熱。今年在大凱老師那兒,有機會在夏季來臨前,先預做一些準備,自己幫自己抓香。原來連香包內的香,都可以這樣「回到自己」。
《紅樓夢》的秋天、冬天、春天,各有各的美景,有花有衣裳有美食有歡聲笑語。但是想起其中的夏天,我想到的都是在吵架、生氣、打寶玉。
南京復興捷運站一個小男孩,正在賣自己做的布朗尼,要賺機票錢去美國。其實有很多親子教育的書都很鼓勵爸媽,有目標意識的帶孩子做一回生意。我想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古道家的人在做結界時,並不是一無所思,而是須在這條物理上的界線,反思心理上的的各種界線。換成心理學的說法,應該就是「立界線」吧?除了人與人有界線外,還有人與工作、人與想望、人與概念間,或許也都該立下界線。張開你的領域,拆掉你自己,或許才是接近自己的唯一方法。
我們從星宇航空事件得到前因後果、得到一個故事。從這個故事開展,問一問自己「這個故事有什麼用?」那麼我們討論到的內容真的會很有用處。比如說該如何與乘客溝通、該如何緩解他們的不滿,以及對於公司形象的影響有多大──這個案例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一般人從案例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幾條新聞,還有思維與學習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沒禮貌的孩子該怎麼教 故事是這樣開始:前陣子在尋找家教當額外收入時,意外遇到一位很神奇的父親,在還沒去試教前,就在訊息中詢問我非常多問題。 在一來一往的對話過程中,我才突然意識到,即使是醫學與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原來仍有很多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異常行為,幾乎沒有什麼病識感。常在遇見孩子有不當行為時…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沒禮貌的孩子該怎麼教 故事是這樣開始:前陣子在尋找家教當額外收入時,意外遇到一位很神奇的父親,在還沒去試教前,就在訊息中詢問我非常多問題。 在一來一往的對話過程中,我才突然意識到,即使是醫學與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原來仍有很多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異常行為,幾乎沒有什麼病識感。常在遇見孩子有不當行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