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不務正業」?沒有人需要用一輩子為18歲的決定負責

或許是因為受益於敝校管理學院同溫層在考照、升學和就業一直都是彼此資訊交流和經驗分享的氛圍,或許是身為「文組人」不捨得看到更多同道後進走冤枉路甚至妄自菲薄了自己的專業和能力,也或許是因為碩班擔任助教的兩年間看過太多迷惘的靈魂,總之看到這次的徵文主題就一直躍躍欲試,終於算是收攏了漫天的想法,凝結成一篇文章。

我的學經歷:會計+地理能做什麼?

檢視我自己的學經歷,自認一直走在「廣義而言學以致用,狹義而言不務正業」的道路上。大學是會計系輔修地理系、研究所念人文地理主修文化研究和性別研究的我,在學期間做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實習、內容網站編輯實習、助教和研究助理、會計師事務所永續部門實習,正職曾經幫銀行寫彩券標案、現職則是電商永續部的staff。

說起來光是會計+地理的組合,從身邊親朋好友到每一次的面試,就已經一定會被問上幾句。本來要從這裡開始談,但寫著寫著已經太長,學歷選擇和影響的部分就放在(上)篇吧。但因為(下)比較切合徵文主題,所以這篇文會先發(下)再發(上):)。

最「正業」的選擇?

我還記得大三的時候,修了會計師事務所來學校開的涼涼系內選修,總之就是聽一些事務所高層聊聊天、分享業務內容、加上一點點招募性質。沒有抱著學到什麼的期望,卻因為其中一次的分享,了解會計師事務所內的「永續」工作,突然發現,原來我陰錯陽差選的會計+地理這個組合,居然有一個完美契合的職位和工作項目。既帶審計性質,也要顧及公司治理、財務及稅務等項目;地理系更不用說,全球暖化跟極端氣候從我進地理系時就早已是學科內顯學,人文地理討論的人地關係、社區營造、在地關懷、以及我碩論專攻的性別研究,也全都是永續界社會面的當紅話題。

找了一張手機裡面看起來很永續的照片。


想著能發揮所學,從那時候我就開始把永續當作我的就業目標,縱使碩班期間因為情勢所逼(?)和論文走向,先做了研究助理、助教、和編輯這些工作,但一畢業到等當兵的期間,我就速速投遞了事務所永續部門的實習,明確表示可以做五天whole day的實習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總之是順利錄取了。

就業後面臨的現實:就業市場要什麼?

大約是這個時候,我開始真正意識到「學什麼」和「做什麼」的分離。雖然所屬部門、工作項目和碰觸的議題確實看起來和所學貼近,但實務上工作時間真正在做的事,可能超過七成是客戶資料處理、產業分析、以及偏向法遵及稽核的查證工作。相對比較有機會學以致用的,是工作中的研究屬性,或許是產業趨勢、或許是最新規範,這些能脫離日常文書處理的時段,我會稍微復活,直到主管又開始交派新的文件。

另一方面,雖然性別或人地關係這些社會面的議題確實被放在永續/ESG的框架之下,但就現在這個時間點,各企業關注的燃眉之急,還是碳管理和生物多樣性議題相關的環境面議題。也因此即使找了一份職稱和工作內容都廣義上算是能碰觸到自己所學的工作,但能不能真正做到發揮所長,終究需要一點天時地利人和。


顧問工作與標案撰寫:「所學」的定義

退伍後因為前主管的一些「激勵」,選擇先不直接回到實習單位,想到其他工作累積更多元的經驗,期許是要充實作為顧問的底氣。也算是意外地,就到了一份撰寫(合法)彩券標案的工作,因為主責是公益性和公益行銷的章節,倒也覺得不算違背初衷。

標案工作基本上就分成資料蒐研分析、整理及彰顯過去績效、標書內容圖文編撰這三個部分。在這些工作內容中,我意識到的是,所需的能力雖然不能和我的學經歷直接掛鉤,但確確實實是我在求學時期培養了這些能力,才讓我能夠上手並妥善完成這些工作內容。例如碩士期間為了完成各門課及助教工作需求所養成的資料搜集和英文閱讀能力、快速吸收期刊論文資訊的能力,也比如經過文獻回顧和撰寫論文的焠鍊後得到的資料整理和排版能力,乃至於編輯工作帶我養成的校稿專業,以及會計系的訓練讓我知道哪些資料在財報年報中找得到、不害怕去讀財務報表、也對數字更加敏感,容易看出趨勢或可能有問題的地方。

會計的部分可能還是有些連結,但前述的資料處理能力應該著實一點也不「地理」,卻實在地是我因為念了這個碩士才「學到」的各種能力,讓我幾乎能完整駕馭這份工作。

跟大家分享新竹動物園紅毛猩猩撈水的畫面,因為我覺得很可愛。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曾經學會的小事,會在什麼時候、誰的眼中,被認為厲害、被覺得可愛。


基於這樣的親身經歷,有機會的時候我都會和其他「文組」(所以擔心找不到工作)的學弟妹們分享。我們曾經走過的那段,成天跟聖賢史哲乃至於近代社會人文期刊論文及專書打滾著的日子,絕對不是白費。或許不能明確地、精準地反映在某一份工作或就業想像上,但在某個恍然總會驚覺,原來當時的那些訓練,在一些突然的時刻會派上用場,然後感激那個曾經在某個深夜打著燈看過某個理論、認識過某個學派、翻閱過那麼多文獻或財務報表的自己。

學歷和「學了什麼」

我們常常聽到科系、興趣、工作這三者之間的取捨或結合。一天要做八小時的事,要是做得不快樂那生命真的是蠻長一段時間都需要抑鬱著。今天先不談工作內容之外的快樂工作(例如同事有趣、辦公室氣氛和樂、又涼又錢多之類,畢竟算是離題),幸運的或許從小立定志向也一步一步順利達成,選了有興趣的科系,培養能力的同時也獲得文憑,最後找了一份貼合科系和興趣的工作。

但或許大部份的我們並不是那麼「幸運」,至少我不是。從求學期間我就知道我還在摸索自己的興趣,但同時也沒有想要設限自己一定要往什麼領域發展。在這個軟硬體、思想與技術都快速變遷的時代,許多過去想像不到的新工作職位也每天都在出現,就學和課堂知識也不再是獲取知識、能力和證照的唯一管道,誠然學歷可以是其中一個面試說故事的材料,但在當代的時空環境下,從各式管道和生命經驗中得到的軟硬實力,以及接受變化、挑戰不確定的心態,或許更能增添人生的苦辣酸甜。

希望我的描述不會看起來像是,因為我自己沒有明確志向就羨慕嫉妒在科系、興趣與工作三者完美契合的人們,反而更是因為我自知現在的我做不到或找不到這樣的工作職位,所以以這樣的心態去調適,拓展興趣也好、學習新專業也好,讓自己更有機會碰觸到一份更符合理想的工作,或甚至愛上現在這一份工作(但目前看來是尚未:))

順道一提現在我又回到永續領域,在甲方做永續工作,和事務所的永續最大的差異應該是,70%在做品牌公關工作,20%在跨部門溝通和一些專案導入,所幸團隊長官願意給我10%的空間做趨勢研析和比較活潑的專案提案。總之是蠻喜歡現在的工作內容,比較困擾的或許就是工作項目繁雜,既有趣、有學習、有挑戰,也時常需要面對陌生或相對不感興趣的工作內容,每天的情緒也會不小心隨著當下的工作分配陣陣起伏。關於永續工作未來有機會再撰文分享吧,讓我先來寫這篇文章的結論。

先寫份履歷表吧!

在這裡我基本上把科系和學歷看做「履歷表上的一部分」。

對於剛畢業或正要轉職的朋友,如果真的和我聊到、向我洽詢意見,我的答案通常都是「先寫份履歷表吧」。尤其對於快畢業、剛畢業的孩子們,可能大部分就如同當年的我,在寫到專長欄的時候兩眼發愣、課外活動寫了又怕太「可愛」和工作的連結度低、證照欄更是繳了一張白卷。

試寫一份履歷表,可以快速地幫助你知道自己缺了什麼。如果撰寫的時候已經有幾個想像的職位,下一步便是,缺證照可以規劃要不要考、缺課餘或工作外經歷可以積極去爭取報名參加、甚至缺了一個貼合目標的學歷也可以開始規劃是要補個在職專班或碩士program,或是考取能證明同等/類似能力的執照等等。

統整我想說的幾件事:

  1. 沒有人需要用一輩子為18歲的決定負責。當年選到熱愛的、深愛的科系很好,念了不那麼滿意、不適合自己的科系,也終究不會是空手而歸。人生不就是不停的嘗試?有些風景是不轉彎看不到的,不管現在看來是好是壞。
  2. 學習沒有終點。聽起來很老套,卻非常適合這次徵文的命題。即使現在的工作和大學的選擇看起來是「學非所用」,那就再學、再學,總有一天能「學以致用」。
  3. 先寫份履歷表吧!關於就業選擇,很多時候我們想著想著會陷入糾結的泥沼,這時候稍微抽離一下,以客觀的方式來審視自己,同時也記錄下當時當刻的自己是什麼模樣,看看自己距離「理想職位」還缺了些什麼,至少是個機會認知自身優劣勢,也有助於擬定下一步的計畫。

起步無分早晚、也不怕快慢。光是願意站起身跨出第一步的自己,就已經值得一份掌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渡狼/DL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