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學歷、科系和學了什麼 或許不那麼直接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決定參加「不務正業」的徵文、開始規劃文章架構後,就很清楚自己會從求學時期開始說起。畢竟很多的決定和心理建設都是受在學期間的經歷和自己的學歷所影響。沒想到洋洋灑灑幾千字,只得把談求學的部分當作前言另起一篇來分享,也是希望能幫助到正面臨科系抉擇或任何未來決定而迷惘著的人們。

就業想像匱乏,先選個安全的科系吧

從國中我就很清楚自己對人文科學的興趣遠高於數理,高中入學也毫不猶豫選了第一類組,成為南部男校裡面的「異類」,整個學年的新生只有34個人勾選第一類組,在平均一個班級40個人左右的狀況下,等於不用電選分班,在繳交分組意願單的瞬間就已經注定可以一起同班三年。

不過儘管知道自己喜歡人文領域,倒也沒有真的減少我填選大學科系的迷茫。舉凡歷史地理外文中文人類哲學政治社會乃至傳播法律商管,我都覺得自己充滿興趣。至於最後會選擇會計系,最關鍵的原因大概是,身在比較傳統的家庭,家人大多是公務員體系,對於「在公司工作」是什麼概念,其實一直很模糊;對各個科系或比較常見的職業選擇,充其量也就是了解到普羅大眾刻板印象的程度左右。「會計」聽起來好像大小公司行號都有,有些證照可以考,也有會計師事務所,稍微有個輪廓,也感覺這個學歷跟必修課程能被認可為就業能力。我就在其實分不清楚公司會計和事務所審計,更遑論什麼稅務、財務分析、MA等等這些實際上後來比較多同儕投入的就業領域,的情況下,選填了會計系作為第一志願。

(這邊可能讀起來跟大學指考分發的規則有點出入,本來不希望我的個人經驗看起來太抽離…不過這確實也可能是我後續「選擇」的原因之一,所以還是補充一個脈絡是,我的指考成績是基本上我把哪個校系填在第一格就會是分發的結果) 

有上山下海的戶外教學,那我要輔修地理系

上了大學、上了台北,開始每天都在吸收過去18年從來沒有可能想像過的一切。基於初生之犢的好奇心,以及學費都繳了不多修課多列學位多可惜的簡單初衷下,就印了輔修申請表、填了高中覺得自己最有興趣的地理系(後續填了中文和經濟,也是按照一些課名給我的想像就填了,真不知道如果當初是上了這些科系人生會有什麼變化)。

這是第二次無心插柳。進了地理系上了第一堂課才發現,「地理」不像是高中時期講究背誦的區域地理,不是把國家、地形、河流、氣候特色背下來、寫出來,認識各國各地文化特色,或是出去外面走走看看紀錄有趣的地理現象就好。

raw-image

必修課的專業導向讓我大開眼界但也偶爾不堪負荷。畢竟在這樣陰錯陽差的美麗誤會下,好幾個學期我都為了氣候學、水文學、地理資訊系統這些充滿計算跟程式的科目的陪伴下,看過一次又一次的日出。但也因為這樣的美麗誤會,我就這樣從「純文組」的畫地自限中,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走出來。雖然我知道自己還是相對熱愛跟擅長人文學科,但在地理系所成天耳濡目染以培養跨領域人才為系所核心價值若干年後,似乎也開始對自認的興趣廣泛更有自信了些,也多了一點旁徵博引的底氣。

不典型的會計人

反過來說,我其實是個不典型的會計人。當同儕們大三大四開始在選修財金、國企系所的財務分析、模型建構或管理學等等課程,或著手準備台會和美會考試、或可以有一兩個學期出國交換的時候,我幾乎只能把心力著重在如何唸好會計和地理兩邊的必修課,以及必修課表大爆滿又卡來卡去幾乎沒太多選擇。

兩邊應對課程和考試的邏輯也大不相同。會計系的課通常是空出自己的時間練習題、讀好課本就能大致處理,當然也很感謝室友和同學們在我考前幫我惡補:),但地理系的課之多元,有的要社區蹲點期末交出一部類紀錄片的影像作業因此佔據若干個週末,有的要在系所還開著的時候用系上電腦教室的電腦練習資訊系統操作,每個學期也都有野外實察的團體出遊(X)需要產製實察報告。總之在應付兩套學習系統的過程中,我常常覺得自己變得四不像,多過於想像中的「跨領域成長」。另外當然也跟自己閒不下來或有點貪心地安排自己時間有關,當了系學會學資部長、返鄉服務隊的小組長等等,活動雖然少於大一但還是盡量在參與,雖然開心依然但也一直在壓縮自己學習相關的時間。無論如何總算是準時在四年內修完必修課,算是至少有完成給自己訂定的最低目標。

研究所的我:又一次砍掉重練

說實話我的求學歷程好像有點離題,除了選填會計系跟好好念完畢業之外,大部份時候我並不是帶著目的性而去選擇。研究所選了專攻文化地理學的教授,誠如開頭說到,純粹是因為我自認「文組」和對各學科及議題都感興趣的性格來判斷,選擇了最具綜合性的文化研究。

在其實不是真的事前做足規劃的情況下,研究所對我而言又是一次震撼教育。這種奠基於社會學底蘊的論文寫作,無論是要引述什麼學者的什麼概念,都需要對其論述、學派、及理論脈絡有厚實的了解。例如我的性別研究論文,最基本的需要了解女性主義研究的每一波主張,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下有何影響,以及第三波女性主義之後如何與「後學」接壤。然後又是對後現代理論的一連串爬梳。也例如幾乎無可避免地會提到Bourdieu的「品味」一詞,因此又是無止盡地考古當時的理論發展,以及盡可能地多看幾篇、幾本「看得懂的」Bourdieu的著作。

因為大學期間本質上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在唸會計、地理系的必修之多樣導致我也不是真的有大把時間花在人文地理的研究,總之在研究所又再一次把我的信誓旦旦摧毀,連最初想要趁著研究所時間去修稅應以及備考會計師執照的心力都沒有,幾乎是每天都抱著各種理論課程的讀本唸到半夜、唸到天亮,才勉強能一知半解地應付嶄新的知識和課程進度。大概一直到碩三開始收斂所學、稍微有自己的知識基礎和見解,並聚焦於論文產出,才勉強能算是瞭解了至少論文內會提到的概念和學術理論。

稍微回扣到「不務正業」的徵文主題,或許這些人文研究和社會學理論的內容不太容易找到(能賺錢的)工作,但回過頭來那些對議題和知識的理解方式,以及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面閱讀大量文獻的經驗和小秘訣,或是本質上後現代理論嘗試處理標籤與邊界等抽象概念而影響我對世界的認知,這些根本是遠離了「地理系」標籤的能力,對我在日後的就業經驗都有很難以言喻的幫助。

台大教我的事:無止盡的不足與繼續吸收

所幸這些打擊我也不是第一次經歷。從我進到大學宿舍第一天,甚至都還沒有開學,和隨機抽取的室友們打完招呼、自我介紹之後,我就已經認知到自己的不足和世界之開闊。

raw-image

室友A是醫學系、魔術社、也參加地區校友會玩各種活動;室友C是電機系、火舞社、後來甚至是地區校友會會長;室友D是外文系,常常看他在翻閱原文書,如今ig創作帳號追蹤者幾十萬,也出版了幾本書。(喔但也很幸運跟這些神人同寢,在我的期中期末考之際屢屢拯救我的微積分)。好像每個人看起來都那麼遙不可及,但其實日常相處中又可以很輕鬆地感覺到這些「神人」也是人,我們還是一起吃飯、一起睡覺,偶爾睡過頭、偶爾聚在寢室一起看電影,到現在偶爾吃個飯,大家也是老朋友般地聊著日常的工作和旅遊,並沒有那麼遙遠。

隔幾天開學也一樣,同儕們多的是高中社團的幹部,或熟稔各種樂器,或有豐富團康經驗,總之這些會讀書又多才多藝、對自己未來出路已有規劃、大學期間逐步實現,或者利用大學期間去嘗試更多不同可能性的人們,活生生地走進我的生命,讓我看見人生可能有更多更多更多我從來不曾想過的可能性。不只是讓我認知自己的狹隘而自卑,更是讓我接受自己的不足而嚮往去接觸更多不同的人事物,對任何擁有我不甚理解的知識和能力的人尊敬且渴望從這些人身上學到更多,也發自內心羨慕和欣賞在各領域學有專精的人們(這裡的學有專精並不止於學術甚至不太是在指學術,舉凡運動、遊戲、軟硬體、音樂、藝術等等,學有專精都讓人著迷)。我之於世界之渺小,似乎也只有無止盡的吸收,才有機會一點一點接近更理想的自己。

同時我也因此非常感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任何人。是這些朋友們讓我有機會看到更多世界的面貌,也是因為和這些朋友的相處及無私分享,讓我能夠在初期對各種事物先有一定的輪廓認知。或許正因為一直以來的自卑,認知一個人的視野終究有限,更加讓我珍惜跟各式各樣的人們的接觸與交流。

如果要說唸台大真的培養了我什麼能力和特質,我想這種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尊敬和欣賞,每個人的「專業」,是現在的我能給的,最好的答案。

不務正業?「學歷」和「學了什麼」或許沒有絕對連結

已經寫到不知道有沒有離題了。

總之,回扣到我在「不務正業(下)」提到的,在這樣的命題下我更想闡述的是,「學歷」和「學了什麼」或許沒有絕對連結。出了社會對我而言更受用的,可能反而是理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為自卑而持續欣賞身邊人們長處且不斷吸收的心態、或是願意在我想了解各領域議題時伸出援手的朋友們。並不是指課堂上的知識不重要,但這並非唯一,且大部分工作上需要的能力,也都是在做事中、前人的經驗中,又不斷持續學習積累的。如果從這個方式理解的話,當學習經驗建構了我這個人,包括思維模式和處事態度,那或許,其實所有的不務正業都並不是那麼「不務正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渡狼/DL
111會員
270內容數
聊聊音樂、ACG、文化、ESG、閱讀,還有無法歸類的靈光乍現。
渡狼/DL的其他內容
2024/09/05
小琉球正熱鬧進行三年一度的迎王祭典,也是俗稱的王船祭、燒王船活動。身為在地子女,雖然不算是土生土長,倒也是「根」一樣的存在。因為今天(9/5)主要走我們宗族這段,所以早早就請了幾天假,從台北暫時脫離庸碌的都市生活,投身民俗文化以及鄉里鄉親活動氛圍,也算是每三年就提醒自己暫停一下、沈澱一下的小小抽離。
Thumbnail
2024/09/05
小琉球正熱鬧進行三年一度的迎王祭典,也是俗稱的王船祭、燒王船活動。身為在地子女,雖然不算是土生土長,倒也是「根」一樣的存在。因為今天(9/5)主要走我們宗族這段,所以早早就請了幾天假,從台北暫時脫離庸碌的都市生活,投身民俗文化以及鄉里鄉親活動氛圍,也算是每三年就提醒自己暫停一下、沈澱一下的小小抽離。
Thumbnail
2024/08/05
對積攢了一整天壓力的我們,求的大抵不是什麼心靈澄清的澈悟,需要的其實就是,一段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徹底地放鬆、徹底地聽聽身體的需求。暫時放下人際的紛擾和工作的壓力,許自己,半小時也好、15分鐘也沒問題,總之是一段純粹的自我時光,Me Time。
Thumbnail
2024/08/05
對積攢了一整天壓力的我們,求的大抵不是什麼心靈澄清的澈悟,需要的其實就是,一段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徹底地放鬆、徹底地聽聽身體的需求。暫時放下人際的紛擾和工作的壓力,許自己,半小時也好、15分鐘也沒問題,總之是一段純粹的自我時光,Me Time。
Thumbnail
2024/07/24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2024/07/24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因為回去帶社團的關係,偶爾會參與到高中生在討論,大學專業要讀什麼才重要,雖然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領域,但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領域。仔細想想,過了四年,面對大學畢業,我也同樣在這個問題裡。相信這個抉擇,幾乎是每個人都經驗過的吧?
Thumbnail
因為回去帶社團的關係,偶爾會參與到高中生在討論,大學專業要讀什麼才重要,雖然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領域,但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領域。仔細想想,過了四年,面對大學畢業,我也同樣在這個問題裡。相信這個抉擇,幾乎是每個人都經驗過的吧?
Thumbnail
我從還沒畢業開始,就不務正業。 我的專業,應該可以稱作專業吧!?
Thumbnail
我從還沒畢業開始,就不務正業。 我的專業,應該可以稱作專業吧!?
Thumbnail
從決定參加「不務正業」的徵文、開始規劃文章架構後,就很清楚自己會從求學時期開始說起。畢竟很多的決定和心理建設都是受在學期間的經歷和自己的學歷所影響。沒想到洋洋灑灑幾千字,只得把談求學的部分當作前言另起一篇來分享,也是希望能幫助到正面臨科系抉擇或任何未來決定而迷惘著的人們。
Thumbnail
從決定參加「不務正業」的徵文、開始規劃文章架構後,就很清楚自己會從求學時期開始說起。畢竟很多的決定和心理建設都是受在學期間的經歷和自己的學歷所影響。沒想到洋洋灑灑幾千字,只得把談求學的部分當作前言另起一篇來分享,也是希望能幫助到正面臨科系抉擇或任何未來決定而迷惘著的人們。
Thumbnail
學習沒有終點,起步無分早晚、也不怕快慢。光是願意站起身跨出第一步的自己,就已經值得一份掌聲。即使現在的工作和大學的選擇看起來是「學非所用」,那就再學、再學,總有一天能「學以致用」。人生不就是不停的嘗試?有些風景是不轉彎看不到的,不管現在看來是好是壞。
Thumbnail
學習沒有終點,起步無分早晚、也不怕快慢。光是願意站起身跨出第一步的自己,就已經值得一份掌聲。即使現在的工作和大學的選擇看起來是「學非所用」,那就再學、再學,總有一天能「學以致用」。人生不就是不停的嘗試?有些風景是不轉彎看不到的,不管現在看來是好是壞。
Thumbnail
大學讀會計系,雙主修社會系,研究所讀農業經濟,課餘時經營程式接案工作,畢業後,踏上了將近1年半的公務員生活,之後毅然辭職,離開公務界,即將成為一名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est)。這篇文章想簡短分享跨領域之路,主要著重在這段旅程是怎麼開始的,當中經歷了什麼,而我又學到了什麼。
Thumbnail
大學讀會計系,雙主修社會系,研究所讀農業經濟,課餘時經營程式接案工作,畢業後,踏上了將近1年半的公務員生活,之後毅然辭職,離開公務界,即將成為一名資料科學家 (Data Scientest)。這篇文章想簡短分享跨領域之路,主要著重在這段旅程是怎麼開始的,當中經歷了什麼,而我又學到了什麼。
Thumbnail
在研究所畢業後一個月,對於當時的我算是找到一個夢想中的工作, 算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當時的我在想,我的人生要這樣到退休嗎?
Thumbnail
在研究所畢業後一個月,對於當時的我算是找到一個夢想中的工作, 算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當時的我在想,我的人生要這樣到退休嗎?
Thumbnail
這篇徵文也的確讓我很想動筆發發牢騷~~ 我的專業~~ 話說,我原本大學就讀心理學系,另外輔修國小教育學程,出了社會之後,由於小子化問題,導致正式教師的職缺相當短少競爭,又因為校方要節省費用,而幾乎都是請約聘老師,所以我畢業後並沒有打算去學校教書,而選擇了一樣的性質但是比較穩定的補
Thumbnail
這篇徵文也的確讓我很想動筆發發牢騷~~ 我的專業~~ 話說,我原本大學就讀心理學系,另外輔修國小教育學程,出了社會之後,由於小子化問題,導致正式教師的職缺相當短少競爭,又因為校方要節省費用,而幾乎都是請約聘老師,所以我畢業後並沒有打算去學校教書,而選擇了一樣的性質但是比較穩定的補
Thumbnail
每年約莫寒假過後,就有許多高中生開始面臨抉擇,也就是選填大學志願。做為一位高中畢業也是非常迷惘、大學末期身陷國考、再到投入法律產業、現在又再回學校念研究所的我,或許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Thumbnail
每年約莫寒假過後,就有許多高中生開始面臨抉擇,也就是選填大學志願。做為一位高中畢業也是非常迷惘、大學末期身陷國考、再到投入法律產業、現在又再回學校念研究所的我,或許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Thumbnail
你是否在求學階段發現自己念的科系領域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又或者在發現後卻因為種種的原因而不敢放棄自己的選擇?以下我將分享我的故事,希望曾在高中、大學迷惘的你可以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 1.工作與夢想 2. 隨波逐流的日子 這聽起來像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對吧? 3. 未醒的夢 4.總結
Thumbnail
你是否在求學階段發現自己念的科系領域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又或者在發現後卻因為種種的原因而不敢放棄自己的選擇?以下我將分享我的故事,希望曾在高中、大學迷惘的你可以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 1.工作與夢想 2. 隨波逐流的日子 這聽起來像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對吧? 3. 未醒的夢 4.總結
Thumbnail
中學時其實有想過選修文科班別,但因為考慮未來的前途,最終卻步,選修了理科。一開始便要面對一大堆數字,已感無趣,且無力應付,最後公開試成績未如理想,僅僅能踏上專上教育之路,修讀銷售及市場學高級文憑。這次經驗告訴我,生涯規劃時除了前途外,還需考慮能力、興趣及性格,缺一不可。
Thumbnail
中學時其實有想過選修文科班別,但因為考慮未來的前途,最終卻步,選修了理科。一開始便要面對一大堆數字,已感無趣,且無力應付,最後公開試成績未如理想,僅僅能踏上專上教育之路,修讀銷售及市場學高級文憑。這次經驗告訴我,生涯規劃時除了前途外,還需考慮能力、興趣及性格,缺一不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