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不務正業」,還是走向資料科學殊途同歸的康莊大道?

一個高中念文組的畢業生,如何選擇念社會學?又為何念統計相關研究所成為資料分析師?

內容

  • 我在大學學什麼
  • 上軌道的研究助理
  • 脫軌到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
  • 成為生物統計師及資料分析師
  • 結論
  • 最後

如果說「不務正業」是從大學的科系出發,往後看所就讀的研究所,或是後來的職業選擇和大學就讀科系間的關係強弱,只有少數像是法律系、醫學系等科系,有信心說自身科系是某職業的就業保證,並維持高度的強關係。

故事要從畢業的地區高中開始說起。文組的我,印象相當深刻的是我們有一堂大學科系探索的課程,老師要求我們主動出擊,去和想就讀的科系的「學長姊」接觸,了解這個科系所學為何?關心的是什麼?以及未來的可能出路。那麼,為什麼是社會學?

我在大學學什麼

單純的想法是,竟然我要花 4 年的時間去就讀一個科系,或許我可以先去看看科系中的必修、選修科目有哪些,以及評估自己對這些必、選修課程有沒有興趣。

不查還好,一查不得了!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和政治學,這些課程光是名稱就令我興奮不已!甚至在過了超過 10 年的今日,仍然對於當時上課的情境歷歷在目!社會學的功能論、衝突論、社會互動論;心理學的正增強、負增強、正處罰、負處罰,以及受巴夫諾夫制約的那隻狗;經濟學的蛛網理論、機會成本;政治學的內閣制、雙首長制、總統制,以及選舉實務。

如果說我是被這些課程名稱騙進來的,一點都不為過。但也沒看過被騙的這麼心甘情願的。這些還只是大學新鮮人的課程。

到了大二,我們開始學習社會統計,當然也包含統計軟體的實際操作。透過社會統計中學到實證科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藉由統計軟體快速得到對應的結果。這大概是同學公認最磨人的一組課程,甚至聽聞修過 3 次,也就是大二課程到了大四才取得學分的案例。可知取得這個課程的難度不低,但難的地方並非課程內容本身,而是出自老師的要求:

現在比別人辛苦,以後比別人強!
如果學習效率是打 7 折,那我要用 120% 的用心,打完折後你們學到的才會超過 80分。

爬過社會統計的天堂路,拿到統計分析的十字鎬,為的是敲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這顆知識的寶石。大三的這門課,我們分組提出假設、設計問卷、制定抽樣規則、到學校所在鄉鎮的大街小巷敲門訪問、編碼、分析、報告。這樣完整的訓練過程相當辛苦,但卻也奠定社會系學生的「社會科學」實證基礎。

甚至有時會想,如果不是<社會統計>加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實證組合,社會學是不是還能夠算社會科學呢?或是就會變成一種歷史思想研究的哲學?

同年的另外一門社會思想史是另一個高潮。如果要讀懂法文的《自殺論》、德文的《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資本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必定不切實際。而為了降低翻譯落差,讀英文版是老師的要求。據說系上畢業生的英文成績較其他非英文系的學生佳,這門課是一大功臣。

大三和大四同時也是收割期和精進期,除了選修同社會統計老師開的多變量分析,學習更多樣的統計方法外,還有全球化的議題討論課、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報告等。這些約莫是大學 4 年的重點印象課程。

上軌道的研究助理

先不說當兵的時候遇到多少位神人。快退伍時開始投遞履歷,當時處在許多社會系畢業生的共同關卡「社會系畢業之後做什麼?」。

在高中的那堂探索課程中,其實同時要求我們去訪問未來理想職業的任職者。當時收到我發出詢問信件的教授,約了時間撥電話和我聊聊「社會學教授做什麼?」,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作育英才。

我準備好要朝學術工作邁進了嗎?自己是不是能夠在競爭的國際學位市場上脫穎而出?我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支援嗎?有沒有其他興趣或選擇呢?

我想到大學時曾接過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中研院人社中心)的資料處理外包案,也擔任過華人家庭動態的面訪員。恰巧的是,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開缺,有幸錄取並且在退伍後的第 1 天星期六報到,協助訪員訓練!

這樣看起來,我的社會學到此時都還蠻「上軌道」的。但仔細聆聽,心裡是不是有什麼聲音吶喊著?記得報告研究成果和分析發現時的興奮感嗎?忘記和同學討論分析方法和結果時腦力激盪的感覺了嗎?在計畫中擔任助理,作為第一級資料蒐集、品質管理人員的工作是這門學科實證資料來源的基底,但是不是自己在統計分析上面多加鑽研,就可以開啟更多機會,無論未來到學術界或是業界,都可以是資料的使用者,而不只是蒐集者?「開啟更多機會」,也是在如何選擇中提到的關鍵。

脫軌到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

我決定念研究所,而且就是統計了!

如果說不務正業的分支是從這裡開始,不如說在大學的時候,就種下了資料分析的幼苗。

說來相當奇妙,明明從一類組(文組)學士轉到三類(生物醫學類)研究所,但碩一必修課的流行病學卻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那不就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統計」的組合嗎!這樣一來我也搞糊塗了,究竟這樣算是從文組轉理組的「不務正業」,還是依然走在科學道路上的「不偏不倚」?

成為生物統計師及資料分析師

我完全無法否認統計相關學位的背書,對於後來求職和職業選擇的影響,但無法確認的是,自己沾了多少學校名稱的光環?自己的能力又有多少是直接被看見?

碩士畢業後,先後到醫院擔任生物統計師,及在乙方的軟體公司擔任資料分析師。前者關心的是癌症發生率、不同治療方法間的優劣比較、存活分析,以及依不同科別病人數的交叉比較等院務分析;後者則是依照不同場域和專案,負責不同任務的資料處理、資料視覺化、資料倉儲規劃、建立預測模型、效果評估、部署應用及相關的維運監控服務等。

結論

高中的探索課程得到了那顆開啟人生的種籽,種在社會學的實證科學基底中,在中研院工作中萌芽,到研究所時成長茁壯。從學科分類的角度觀察,我確實拐了一個大彎;但從實務角度,我一直都在資料中打滾,不管資料它髒不髒。

最後

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感謝這一路上幫助過、教過、照顧過自己的所有人。期待自己也能夠持續發揮所長,服務和影響更多的人,這也是來到方格子的原因之一。

對於本文有任何建議或想法,都歡迎留言和我分享,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李政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