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傷進入了淺意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心理創傷是指在遭受壓力、痛苦或震撼事件後,當事人無法有效處理的情緒和經驗,這種創傷可以包括身體或情感上的傷害,如意外事故、暴力、性侵或其他創傷性事件

當一個人的心理創傷無法完全被意識所接受和處理,而轉進了淺意識層面,就不太容易直接察覺或了解,這些心理層面包含了我們的態度、信念、渴望、恐懼和經驗等

進入淺意識的心理創傷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往後的生活產生影響,可能表現在情緒、行為和認知各方面,往往會導致當事人情緒上的困擾,如焦慮、恐懼、憂鬱或憤怒...等,因此會不自覺地避免觸發相關的情境或記憶,以免再次感受到痛苦,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較容易會出現戒備、過度反應或易怒的行為

在認知方面,心理創傷會改變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對自己以及他人的看法,對世界變得悲觀或不信任,並且可能對自己的價值感和自尊心產生懷疑

發現及理解這些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提供適當的支持和療癒,幫助個人處理並恢復心理健康,也避免更深的傷害的可能性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相信一定很多朋友聽過"你好,我才會好;你快樂,我才會快樂"這類可以算是情緒勒索的話語,尤其常出自將大部份思想及情緒寄託在孩子身上的長輩口中,試想,背負著另一個人的好或快樂與否的重任的子女,沒有被這無形的壓力壓垮已實屬萬幸,怎麼可能真正的快樂、自在呢? 為了要讓這樣的父母安心,通常會出現幾種應對政策
    人心,是一個神秘且複雜的存在,往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在這裡,每個人都被囚禁在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情緒困擾中,這個監獄雖沒有實體的牢籠和鐵窗,卻能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個監獄裡會產生以下幾種情形: 偏見和成見:偏見會使人們對不同的觀點和文化產生隔閡和歧視;根深蒂固的成見則會使人難以改變過去的經
    Before~ "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在以前的我看來,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以前的我認為,凡事都要做好萬全準備,還要保持一顆小心警戒的心,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嘛!已經做到了所謂"看到黑影就開槍的地步",只要有什麼風吹草動,一定會立刻往最糟糕的結果想,先開始擔心不好的事會發生,常常,結果並不
    在科技進步的這個時代,生活型態當然也跟著進步、便利許多,但似乎人人都覺得,壓力卻變多又變大,尤其是中壯年族群,更是覺得壓力山大,在每天忙得暈頭轉向之際,常會不自覺地自問:"我是誰?我在哪?" 忙碌到沒有時間或精神顧及自己的身體和感覺,在拼命分泌腎上腺素的同時,免疫力及抵抗力卻不斷下降,身體的各個部位
    整個Me Too事件有相當多值得探討的部分及切入的角度,當某個人站出來訴說自己的經歷時,有些人展現出來的態度是不捨和寬容,但有些人則是表現出不解甚至於責備,常會聽到: "經過這麼久了,你現在說出來會傷害更多人…" "你應該要放下了…""你都忍那麼久了,為什麼不乾脆繼續忍下去呢…" "這種事說出
    CoCo李玟在人生最後階段曾說”想做真實的自己”,但有太多原因導致非常多人無法做到: 社會壓力和期望:社會對於個人的期望和價值觀,使人們感到需要符合社會的標準和期待,導致人們不敢展現真實的自我,害怕被社會否定或評價 害怕被拒絕或孤立:許多人害怕被他人的嘲笑、批評、孤立、拒絕或排斥,為了適應和迎合
    相信一定很多朋友聽過"你好,我才會好;你快樂,我才會快樂"這類可以算是情緒勒索的話語,尤其常出自將大部份思想及情緒寄託在孩子身上的長輩口中,試想,背負著另一個人的好或快樂與否的重任的子女,沒有被這無形的壓力壓垮已實屬萬幸,怎麼可能真正的快樂、自在呢? 為了要讓這樣的父母安心,通常會出現幾種應對政策
    人心,是一個神秘且複雜的存在,往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在這裡,每個人都被囚禁在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情緒困擾中,這個監獄雖沒有實體的牢籠和鐵窗,卻能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個監獄裡會產生以下幾種情形: 偏見和成見:偏見會使人們對不同的觀點和文化產生隔閡和歧視;根深蒂固的成見則會使人難以改變過去的經
    Before~ "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在以前的我看來,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以前的我認為,凡事都要做好萬全準備,還要保持一顆小心警戒的心,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嘛!已經做到了所謂"看到黑影就開槍的地步",只要有什麼風吹草動,一定會立刻往最糟糕的結果想,先開始擔心不好的事會發生,常常,結果並不
    在科技進步的這個時代,生活型態當然也跟著進步、便利許多,但似乎人人都覺得,壓力卻變多又變大,尤其是中壯年族群,更是覺得壓力山大,在每天忙得暈頭轉向之際,常會不自覺地自問:"我是誰?我在哪?" 忙碌到沒有時間或精神顧及自己的身體和感覺,在拼命分泌腎上腺素的同時,免疫力及抵抗力卻不斷下降,身體的各個部位
    整個Me Too事件有相當多值得探討的部分及切入的角度,當某個人站出來訴說自己的經歷時,有些人展現出來的態度是不捨和寬容,但有些人則是表現出不解甚至於責備,常會聽到: "經過這麼久了,你現在說出來會傷害更多人…" "你應該要放下了…""你都忍那麼久了,為什麼不乾脆繼續忍下去呢…" "這種事說出
    CoCo李玟在人生最後階段曾說”想做真實的自己”,但有太多原因導致非常多人無法做到: 社會壓力和期望:社會對於個人的期望和價值觀,使人們感到需要符合社會的標準和期待,導致人們不敢展現真實的自我,害怕被社會否定或評價 害怕被拒絕或孤立:許多人害怕被他人的嘲笑、批評、孤立、拒絕或排斥,為了適應和迎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創傷…來自於經驗這不可否認,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人遇到困境、高壓環境、嚴重事故、霸凌、傷害等以致身心受創,即使事件已過許久大腦仍會不經意出現相同畫面,造成生理心理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創傷及其衍生的創傷後壓力症(PTSD)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文章主要參考英國NICE guideline詳述創傷事件的定義、症狀、診斷標準以及潛在病因。從社會人際暴力到自然災害,每個人都可能面對創傷,並需面對其後果。文章還介紹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非常有助於受創者的恢復過程。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自從內觀過後,遇到情緒就能直接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及感受 也因為如此,情緒已經在被覺察的時候就消散一半了 只是情緒的覺察並不如表面上的容易 最難的是,情緒與念頭的起頭點 當情緒發生時,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某人做了什麼事,讓我覺得怎樣怎樣 短短幾秒鐘我們根本不會去想感受如何升起的 因為我們的本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創傷…來自於經驗這不可否認,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人遇到困境、高壓環境、嚴重事故、霸凌、傷害等以致身心受創,即使事件已過許久大腦仍會不經意出現相同畫面,造成生理心理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理創傷及其衍生的創傷後壓力症(PTSD)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文章主要參考英國NICE guideline詳述創傷事件的定義、症狀、診斷標準以及潛在病因。從社會人際暴力到自然災害,每個人都可能面對創傷,並需面對其後果。文章還介紹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非常有助於受創者的恢復過程。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自從內觀過後,遇到情緒就能直接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及感受 也因為如此,情緒已經在被覺察的時候就消散一半了 只是情緒的覺察並不如表面上的容易 最難的是,情緒與念頭的起頭點 當情緒發生時,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某人做了什麼事,讓我覺得怎樣怎樣 短短幾秒鐘我們根本不會去想感受如何升起的 因為我們的本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