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

raw-image

《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

📖書籍簡介:(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我們太習慣壓抑焦慮,但心中的小小孩始終知道,

傷口在隱隱作痛。

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博安心理師以切身之痛,提出緩解焦慮良方:

內在的13個練習+外在的5種溫柔方式。

我們需要找到焦慮的根源,因為當焦慮的根源沒有被處理,焦慮就會不停轉移對象。

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一本由心理師現身說法,心痛自剖受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襲擊多年,深談焦慮的療癒心書。

📝二十歲憂鬱症發作那時,連我的醫生都沒有提到過「焦慮」這個「需要被看見」的感受,畢竟當時連身心科門診都沒有,精神科需要先由家醫科診斷,有必要才會轉診,當時我的憂鬱症很輕度,反而是焦慮恐慌的憤怒反應很強烈,吃了醫生開的藥,整天昏沉想睡,那時還在部隊工作,我害怕強勢權威的創傷,讓我每天上班都像上戰場打仗,而我不過就是在彈藥庫房、器材庫房帶兵工作,還有處理文書的小士官而已。

是工作的環境觸發了我嚴重的童年被家暴創傷而不自知,因此我一離開這個工作,就「感覺」自己已經沒事了,失去了發現自己有嚴重焦慮恐慌情緒的機會。

之後出來社會工作也同樣不是很順利,常常一到二年就換工作,甚至有只去了三天就辭職的,最長的工作做了四年,唯一做得最長久、最愉快的工作,就是10年的家庭主婦,帶孩子們、做家事,待在家,一家四口一起度過的時光,也是我另一個穩定、喜悅、感謝的人格成長的機會。

伴侶重病後,面對必須挑起一家重擔、必須再次感受到「人生辛苦」的我的內心,憂鬱症早就因為焦慮恐慌從來沒有被發現(我屬於自我壓抑型,會否認情緒。書裡提到很多狀況,很值得參考)而悄悄復發,不斷累積的結果,就如同本書說的,爆發的時候多是已經精神疾患嚴重,我甚至是在伴侶離世三年才嚴重到被醫生診斷需要住院治療,諮商師判斷我合併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我完全沒有任何知識或理解過的名詞。

我的重度憂鬱合併恐慌症,是連身體狀況都很差,但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我的人格分裂剛好能夠以穩定、覺察的,接納壓抑很深、很恐懼的落差大的人格存在,而且我知道,也都接受,因此藥物治療還有心理諮商後,幫助身體情況好轉,連帶才能開始漸漸學習辨認自己的焦慮和情緒,讓二個落差很大的人格慢慢溝通和解。

就像作者在書本前言說的:「再多的理論也敵不過現實情感的打擊,但是我們可以試著讓生活不那麼痛苦,甚至,有時能與它們和平共處。當然,這一切肯定不輕鬆。」

照顧好自己,確實是非常艱難的任務,但是作者也提到了:我們都能學會照顧好自己。

🔖我個人很推薦書裡提到的:

「從外在緩解焦慮——從5個溫柔的方式開始」

節錄ㄧ小部份,分享如下:

1、停止讓外界的訊息進入

對於生活整體,則要知道什麼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2、呼吸

情緒就像海浪,它會上升達到高峰,也會退潮下降。只要你持續專注在呼吸,完整的經驗情緒,最終都會過去。

3、傾聽內在

壓抑許久的情緒不會就此消失。這些情緒需要被聽見,需要被重新經驗。

4、寫日記——自由書寫

我們都寄居在語言中,不論是話語、文字或思考。能夠為感受命名之時,我們才對內在擁有掌控感,我們才得以和他人分享那變化多端又影響至深的情緒能量。

自由書寫就像是自己替自己做分析,有助你重新省思自己。

5、與人交流

與人交流的重要意義在於,我們需要重要他人的陪伴。有些時刻,甚至需要他們的保證。

每一次的陪伴都在建立他對「人」的安全感,每一次的安撫,也都在修復他對「人」的信任感。

P.278我們不需要完美,我們只需要完整。

📔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

✍️作者:莊博安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2/04/2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hu nian 舒年書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