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於情於理,開啟寫作之旅

動筆創作,一直是我喜歡做的事。

除了學校、工作上必要的書寫工作之外,寫日記可說是目前為止我還未斷線的創作習慣。雖說是日記,但沒有每天例行記錄,通常是趁週末空檔整理當週的所見所聞,並搭配一些出版物剪貼、插圖,所以嚴格說起來,「寫」的成分大概只佔其中的1/3~1/2之間。

即使如此,無論是寫字、塗鴉,我認為這些都算是動筆創作,就算現在有一部分是透過電腦進行,對我來說只是換個形式而已。不過,日記的內容只有自己看得到,「寫完就沒了」的空虛感日益強烈,更不用說那些工作中枯燥無味的報告,只會消磨更多動筆的慾望。

該怎麼提升動筆創作的動機?幾經思考後,我想可以補足的是「分享」與「讀者」的要素。如果有合適的題材,寫出能分享給其他人閱讀的創作,也許能多幾分踏實感。而我正式開始寫作的契機,就是從接觸「科普文章」開始。


當時的工作任務需要針對時下有趣、正夯的主題,發掘其中的數學脈絡,並發表成「賦予數學濾鏡」的貼文,讓普羅大眾知道數學更多有趣的一面。因為沒有例行寫作的經驗,當時指派任務給我的上級,提供了兩本參考書目:《怎樣談科學》《寫作課》,希望我在實作的同時,也建立基本的寫作概念。

我曾在書局翻閱寫作相關的書籍,不過當時主要關注在「取材」,著重在寫作當下的書,算是第一次接觸。而我有幸在一開始的寫作道路上,有這兩本書在「情」跟「理」上支持著我,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怎樣談科學》是直接針對科普寫作提出看法與建議的書,裡面舉出許多正、負面的案例,並實際操作他所列舉的寫作方法,展現其效果。畢竟與工作任務有關,當時還跟一起參與任務的同事開了讀書會,跟著書中的寫作方法練習編修文章,無論是已發布、手邊正在進行或進行中的主題。

對我來說,《怎樣談科學》提供了技術面的建議,並點醒了我要站在大眾讀者的角度寫,不要為了自嗨賣弄專業知識而寫。愈是想要傳達更多知識面的內容,讓大眾「完全理解」,愈是讓他們感受到那堵專業的高牆,而更「拒絕理解」,這就跟「科普」的目標相違背了。

《寫作課》則是透過作者分享自身創作的心路歷程,提及寫作技巧之餘,更多的是如何建議合適的寫作心態。在我看來,這比較像是作者的半自傳,但不像那些已經成功出名的作家,寫了很多「高高在上」的心法,而是以寫作新手、樸實但持續創作的作家角度,說出真實的感受,以及如何面對寫作時的各種疑難雜症。

縱使沒有學到太多的技巧,《寫作課》卻是深得我心的一本寫作書。它讓我知道,寫作路上的一切困難都會發生,遇到了也很正常。在寫作路上感到灰心時,我就會再次翻翻《寫作課》,尋求慰藉的同時,也重拾心情面對那些阻礙,努力嘗試去克服、跨越,並繼續前進。


《怎樣談科學》中的「理」,與《寫作課》中的「情」,讓我的寫作之旅有好的開始。雖然這兩本書所談的面向不同,但有個概念是它們共同提到的,我把它歸納成:「Just Write Down Anything」

看得再多,想得再久,都不如直接動手來的有用。即使已離開先前的職位,幸好當時已經在vocus建立了寫作天地,盡可能每週都有新的文章上線,養成持續動筆創作的習慣。也因為開始動筆了,與寫作有關的學習跟著拓展開來,時不時補充寫作的能量。

在這旅途中,或許我走得不快,偶爾還會迷路一下,但我確信此時此刻,能走想走的途徑,且走得更久、更遠,繼續動筆創作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