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關心,是出於善意還是自我滿足?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幾年,我和某些老朋友或前同事愈來愈少聯繫了。有意識地保持距離。

在各自的道路上,我們和過去的朋友,可能因為發展途徑不同、際遇不同,漸漸地,開始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考模式,甚至,成長的幅度也不一樣了。

此外,過日子不是過節,沒有每天都歡樂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總是會在某些時候碰到一些遭心事,或者在同樣的產業、不同的公司,遇到不同於以往的狀況或者各種難解的問題。

我們多少都會和朋友分享生活,當中也包含聊工作。

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偶爾會和過去的同事聊現在的難題,不涉及公司機密。當然啦,心事可以聊,但分際是清楚的。

然而,隨著資歷漸長,更多時候也知道身處相同產業的情境下,許多不想再和朋友或前同事交流的事情,大部分的時候並不是「不能說」,而是「不需要說」,也「不想說」。

因為呀,我察覺到,許多時候,他人對我的關切並不在於我好不好,更多的,可能是想探聽八卦吧。特別是那些,在過去我都把她們都當作是朋友的人。

有的時候呢,甚至會因為對方曾經是我的上級,或者是長輩,那種突如其來的關切總難免帶著俯視的姿態。

妳還好嗎?

曾經,有個前同事這麼問我,同時露出一種類似於關切和擔憂的神情。

然而,就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感覺那表情讓人很不舒服。因為對方的意思清楚地明擺在那裡,彷彿我必須回答些什麼,甚至,對方正期待著我必須扮演那一個可以承接著「你還好嗎」這個問題的「不好」的角色。

到了那個時刻,我才發現到,曾幾何時,我們的關係,似乎必須得建立在「我很不好」上了。換句話說,首先我必須讓自己無能或是無助、必須顯得不好,然後我們的關係才得成立,好讓你們的「關心」有用武之地。



我就曾經有這樣的一個「朋友」,她主管的關係特別好。

在我離職之後,偶爾相約聚會,我總是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我的需求與感受是不重要的--在我們三人的關係裡,我不是被在乎的那一個。

正因如此,即使我已經告知相約的那一個周六,我人在信義區工作到晚上五點,她還是會約我六點還七點在基隆見面,只因為她主管、也就是我們前同事,當天下午人在基隆;即使,我已經告知那幾個月我正在戒醣,她還是會約我在壽司店,就算她知道我不吃生食也不吃澱粉。

我們的關係一直建立在「我們曾經有相同的一位主管」,如果她可以從我口中獲得什麼樣的「訊息」,第一時間,她的主管也會知道,不管是正事還是八卦。

其實,在她問我「好不好」的時候,她並不需要真的了解「我好不好」,只需要獲得新的話題與談資就足夠了。

所以只要我說「不想講」,我們的關係就死掉了。

如果我不扮演那個過得不好的人,我們好像就沒有辦法順利地相處或是互動了。畢竟,似乎當我過得不好,對方才有置喙的空間吧。

之後,我便幾乎不再主動與她們聯繫了。

或許,朋友本來就有很多的類型,因為不同屬性,原本就會產生不同的關係:有些人可以討論課業、有些人可以出去玩、有些人可以聊工作上的事情……。

只是,這一兩年來,我發現自己的朋友愈來愈少了,不管是哪種類型的。



從這樣的經驗中,如果有什麼可以做為自我檢討的,那或許會是:我需要好好思考,當我在和別人互動的時候,我會不會也帶著這樣的私心呢?

下次開口說話之前,先想想:我說這話的目的是什麼?

我是真的關心對方嗎?如果是,對方需要我的噓寒問暖嗎?有沒有更合適的方式?除了問「你好不好」。

如果不是,那我想獲得什麼?

是可以給予他人建議的優越感?還是能夠指導他人的自我滿足感?抑或是,只是想要從他人口中探知什麼?證明自己過得還不錯?還是透過提供他人協助來獲得自我存在的價值呢?

別把自己的需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對於地方的感受可以怎麼衡量呢? 除非你是花蓮人,或在花蓮任教,又或者是在花蓮讀大學,否則這輩子大概很難有機會可以在花蓮紮紮實實的住上幾年。 我忘不了那天在玻璃屋的頂樓左邊是月落、右邊是日出的絕美景象,那又是一個和社團朋友聊到天亮的清晨,我們暴走了整個校園,然後在社辦樓上遇見了此生最美的天空。
或許正因為對方是自己很在乎的人,我們害怕失去對方、害怕關係改變,或者害怕自己在對方的心目中沒有想像的重要,所以總是期待著對方可以說出自己期待的話,好讓自己可以在那些行為或者隻字片語中去尋找對方重視自己的證明。 就像是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不斷在碎片化的結構中,試圖捕捉情感的流動性和複雜性;不斷
對於地方的感受可以怎麼衡量呢? 除非你是花蓮人,或在花蓮任教,又或者是在花蓮讀大學,否則這輩子大概很難有機會可以在花蓮紮紮實實的住上幾年。 我忘不了那天在玻璃屋的頂樓左邊是月落、右邊是日出的絕美景象,那又是一個和社團朋友聊到天亮的清晨,我們暴走了整個校園,然後在社辦樓上遇見了此生最美的天空。
或許正因為對方是自己很在乎的人,我們害怕失去對方、害怕關係改變,或者害怕自己在對方的心目中沒有想像的重要,所以總是期待著對方可以說出自己期待的話,好讓自己可以在那些行為或者隻字片語中去尋找對方重視自己的證明。 就像是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不斷在碎片化的結構中,試圖捕捉情感的流動性和複雜性;不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曾經在和前同事聊天時,談到一位共同認識的友人經常傳訊息給我,讓我有點困擾。對方卻說,「你放心,他沒有喜歡你,他只是覺得你很好搞定而已。」聽到這句話,頓時感到非常不舒服。與人相處感到不舒服時,應該要如何自處呢?不舒服的感受是在提醒我們,不要跟這些人靠太近。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如果一位主管或同事,風評很差,臉上寫著「 我是壞人」,反而好提防,即便離職遠離這些人也較能心安理得一些。 今天要講的是,沒有「直接」對你作出「加害行為」,甚至主動關心你,但期待你維持在很差的狀態的「 好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從你的弱勢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滿足(???) 也就是一種嘲笑。如果
我以前面試中高階主管的時候, 大概有將近一半的面試者會透露前公司的機密,尤有甚者會很用力的說他們的壞話。 這些人之中包含不少上市櫃公司、跨國企業的中高階主管。不只是研發或業務人員,甚至最保守的財會、HR也有。所以這些企業的轉型問題、內鬥八掛、我居然也因為這樣聽到過不少。 每當遇到這類面試者,令我
Thumbnail
親愛的摯友,是你變了嗎?還是我變了? 人生不長,而我們認識好久好久了,我們應該是一輩子的好友。 曾幾何時,我漸漸覺得和你相處聊天不再那麼來去自如,總覺得有些卡卡得,我的話愈來愈少。 除了令人稱羡的優越子女及成功的另一半,你的話題焦點愈來愈集中在你精準的投資眼光及可觀的獲利。我依然樂於聽你分享家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
Thumbnail
曾經在和前同事聊天時,談到一位共同認識的友人經常傳訊息給我,讓我有點困擾。對方卻說,「你放心,他沒有喜歡你,他只是覺得你很好搞定而已。」聽到這句話,頓時感到非常不舒服。與人相處感到不舒服時,應該要如何自處呢?不舒服的感受是在提醒我們,不要跟這些人靠太近。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如果一位主管或同事,風評很差,臉上寫著「 我是壞人」,反而好提防,即便離職遠離這些人也較能心安理得一些。 今天要講的是,沒有「直接」對你作出「加害行為」,甚至主動關心你,但期待你維持在很差的狀態的「 好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從你的弱勢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滿足(???) 也就是一種嘲笑。如果
我以前面試中高階主管的時候, 大概有將近一半的面試者會透露前公司的機密,尤有甚者會很用力的說他們的壞話。 這些人之中包含不少上市櫃公司、跨國企業的中高階主管。不只是研發或業務人員,甚至最保守的財會、HR也有。所以這些企業的轉型問題、內鬥八掛、我居然也因為這樣聽到過不少。 每當遇到這類面試者,令我
Thumbnail
親愛的摯友,是你變了嗎?還是我變了? 人生不長,而我們認識好久好久了,我們應該是一輩子的好友。 曾幾何時,我漸漸覺得和你相處聊天不再那麼來去自如,總覺得有些卡卡得,我的話愈來愈少。 除了令人稱羡的優越子女及成功的另一半,你的話題焦點愈來愈集中在你精準的投資眼光及可觀的獲利。我依然樂於聽你分享家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