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回童年創傷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幾天心裡不斷的纏鬥,我很清楚這個內心矛盾是我和自己的對抗⋯

但是話說出來是兩面刃….傷了我最親近的人也傷了自己。

躲在黑暗角落的「憤怒」….它在我心裡最脆弱的時候竄出火苗引發足以熾燒一片森林的熊熊大火

這兩天也認出自己心裡有很多童年創傷…

無論是經濟(深怕錢的匱乏。我看見了從前那個無能為力的小女孩,躲在牆邊聽著父母討論追錢補洞的窘境…)

或是很需要我愛的人陪伴(小時候我們家開幼稚園的時候,爸媽為了讓我多睡一下,他們已經到斜對面的幼稚園忙,3、4歲的我常常一個人哭醒,面對一室寂靜和一個人的害怕,然後再哭著自己去找他們)

創傷的加害者有時候真的是無意或甚是出於好意,但對於一個無行為能力的小孩一個人面對一室寂靜就像一頭大怪獸張大嘴不斷的在她後頭追趕。

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曾說,寬恕是一種「不斷的共同釋放」。寬恕無意造成這樣結果愛女兒的父母,寬恕自己靈魂的累累傷痕下的無能為力!寬恕的希臘語aphesis的意思是「解開繩結」,這個心裡的繩結也惟有自己才能碰觸的到成為自己的解繩人。

一次次的從衝突中一次次的認回內心的創傷,療癒只能在願意的時候自己為自己開啟。

認回童年創傷的當下,時空錯位的靈魂又回到小女孩小小的身軀裡,淚流不止的感受那些無助、害怕、驚恐….

原來,一直用憤怒武裝的背後是這些脆弱的情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月潭纜車對面停車場🅿️👉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水社大山登山口 入登山口後1800多階的無止盡腰繞階梯,終於上到1.6K處的第一個涼亭。 涼亭過後並不是坦途,令人長吁短嘆的濕滑70度陡峭的樹根路迎接我們。 80公尺原始樹根路後,穿越一段一大片竹林,出竹林2.5K處右側隨手撿拾《卜吉山》三角點。
    直馳台21線迂曲蜿蜒山路上,壯麗巍峨山群迎面而來,夾道溪流在汛期或有潺潺水流、枯旱期或石床裸露,然而在物換星移下,山川水流卻恆久永存在這一片美麗的大地。 我呢? 之於幾千幾萬年的山川水流只不過像流星一樣的轉瞬即逝。 再三到訪的望鄉部落,似乎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讓人深深迷戀的魔力。獨自行旅中,我喜歡
    一個人的跑步 一個人的沉澱 盧梭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許多角色 每個角色背後都是 每一個不同觸角的愛 不同視角的親密關係 同一個人不同角色還是會衝突 自由的是個體 心卻上了層又一層難解的枷鎖
    大疫橫行,走入山林似成了現代人足以說嘴的「品味」。 別來無恙的健走爬爬郊山、輕裝一日往返中級山、負重攀登百岳甚或三、五天的高山縱走也都成了現下的「流行」趨勢。 3.6萬平方公里的台灣美麗小島上,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68座之多,3000公尺以下的大小山更是不計其數。 我愛這個我生、我長的島
    男孩是隻害羞的小烏龜,總是溫吞的爬行、緩慢地前進,汗流浹背的馱負著他身上重重的殼,臉上卻始終掛著靦腆的微笑。 他好努力,努力地想要追趕、努力的想要多加快一點速度、努力的想多走一哩路。 然而,沿途有為他加油的、有幫助他的、有拉他一把的;也有欺負他的、對他斥之以鼻訕笑的、推他一把的。 男孩渾身傷,即使他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時序甫過小滿,臺灣悄悄地進入雨紛紛的梅雨季。 小玉神色恬然的望著窗外出神。 下雨了! 住家大樓窗外下起了滂沱大雨,外頭像是覆蓋一層又一層朦朧白紗般的霧濛了一片;擊落窗台的雨聲嘩啦作響,大雨限制外出活動,在疫癘橫行年代卻也更習以為常。 ​眼目所及、充耳所聞…總總現實及景象框囿了
    日月潭纜車對面停車場🅿️👉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水社大山登山口 入登山口後1800多階的無止盡腰繞階梯,終於上到1.6K處的第一個涼亭。 涼亭過後並不是坦途,令人長吁短嘆的濕滑70度陡峭的樹根路迎接我們。 80公尺原始樹根路後,穿越一段一大片竹林,出竹林2.5K處右側隨手撿拾《卜吉山》三角點。
    直馳台21線迂曲蜿蜒山路上,壯麗巍峨山群迎面而來,夾道溪流在汛期或有潺潺水流、枯旱期或石床裸露,然而在物換星移下,山川水流卻恆久永存在這一片美麗的大地。 我呢? 之於幾千幾萬年的山川水流只不過像流星一樣的轉瞬即逝。 再三到訪的望鄉部落,似乎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讓人深深迷戀的魔力。獨自行旅中,我喜歡
    一個人的跑步 一個人的沉澱 盧梭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許多角色 每個角色背後都是 每一個不同觸角的愛 不同視角的親密關係 同一個人不同角色還是會衝突 自由的是個體 心卻上了層又一層難解的枷鎖
    大疫橫行,走入山林似成了現代人足以說嘴的「品味」。 別來無恙的健走爬爬郊山、輕裝一日往返中級山、負重攀登百岳甚或三、五天的高山縱走也都成了現下的「流行」趨勢。 3.6萬平方公里的台灣美麗小島上,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68座之多,3000公尺以下的大小山更是不計其數。 我愛這個我生、我長的島
    男孩是隻害羞的小烏龜,總是溫吞的爬行、緩慢地前進,汗流浹背的馱負著他身上重重的殼,臉上卻始終掛著靦腆的微笑。 他好努力,努力地想要追趕、努力的想要多加快一點速度、努力的想多走一哩路。 然而,沿途有為他加油的、有幫助他的、有拉他一把的;也有欺負他的、對他斥之以鼻訕笑的、推他一把的。 男孩渾身傷,即使他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時序甫過小滿,臺灣悄悄地進入雨紛紛的梅雨季。 小玉神色恬然的望著窗外出神。 下雨了! 住家大樓窗外下起了滂沱大雨,外頭像是覆蓋一層又一層朦朧白紗般的霧濛了一片;擊落窗台的雨聲嘩啦作響,大雨限制外出活動,在疫癘橫行年代卻也更習以為常。 ​眼目所及、充耳所聞…總總現實及景象框囿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11/22當我寫出:直視黑暗,與過去和解。 我的幼稚、某些事的挫折容忍度低、容易憤怒的毛病現形。 更新後的app無法登入,令我煩悶。有種乾脆不要的舊習心情出現。我就明明喜歡吃素啊❤️ 母女的對待,我常既勉強聽話後又不高興,小事變吵架。我就做自己,不勉強❤️ 嫌棄自己怎麼瞋心熾盛若此,對自己生
    Thumbnail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童年創傷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走上療癒之路,與父母和解,並重塑自我。正如俗話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犯下了錯誤,我們也應該嘗試理解和原諒他們,畢竟父母的愛往往是深沉且無私的。
    要想解開與父母之間的情緒鎖鏈,首先需要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洞。父母的嚴厲、不耐煩或打壓,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經歷了艱難的童年,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你。他們的行為方式,或許只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無意投射。 然而,理解他們的背景並不代表我們要否定自己的感受或無條件接受所有的傷害。相反,理解他
    Thumbnail
    本文描繪了一名國二生在面對壓力與家庭關係中的掙扎,以及透過自殘表達自己情感的過程。在家庭中,母親的強勢與缺乏理解讓主角感到孤獨,文章生動地呈現了痛苦與渴望被關心的心情,並探討了自我救贖的可能性。此文特別引發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父母溝通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不停流下淚水,與其說是悲傷,更像是在釋放,或是清理些什麼。 意識到自己,似乎沒有學會,好好哭泣。 也許是童年每次放聲大哭,求救無助時大人總要我閉嘴,養成慣性壓抑的性格。曾想模仿其他孩子哭鬧討要玩具,換來只是一頓毒打。過早學會了偽裝,將需求隱藏,成為爸媽口中,體貼懂事的好孩子。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練習放下- 一開始是挺困難得,但在這個過程,不斷的覺察,這件事為什麼會對我造成心痛, 和心理不舒服的影響,就會開始從童年開始, 以及內在小孩是否曾經因某件有受傷, 慢慢去撿回靈魂碎片,以及和解關係, 每當又要開始生氣的時候,都要學會詢問自己 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內在的小我要提醒我什麼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11/22當我寫出:直視黑暗,與過去和解。 我的幼稚、某些事的挫折容忍度低、容易憤怒的毛病現形。 更新後的app無法登入,令我煩悶。有種乾脆不要的舊習心情出現。我就明明喜歡吃素啊❤️ 母女的對待,我常既勉強聽話後又不高興,小事變吵架。我就做自己,不勉強❤️ 嫌棄自己怎麼瞋心熾盛若此,對自己生
    Thumbnail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童年創傷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走上療癒之路,與父母和解,並重塑自我。正如俗話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犯下了錯誤,我們也應該嘗試理解和原諒他們,畢竟父母的愛往往是深沉且無私的。
    要想解開與父母之間的情緒鎖鏈,首先需要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洞。父母的嚴厲、不耐煩或打壓,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經歷了艱難的童年,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你。他們的行為方式,或許只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無意投射。 然而,理解他們的背景並不代表我們要否定自己的感受或無條件接受所有的傷害。相反,理解他
    Thumbnail
    本文描繪了一名國二生在面對壓力與家庭關係中的掙扎,以及透過自殘表達自己情感的過程。在家庭中,母親的強勢與缺乏理解讓主角感到孤獨,文章生動地呈現了痛苦與渴望被關心的心情,並探討了自我救贖的可能性。此文特別引發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父母溝通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不停流下淚水,與其說是悲傷,更像是在釋放,或是清理些什麼。 意識到自己,似乎沒有學會,好好哭泣。 也許是童年每次放聲大哭,求救無助時大人總要我閉嘴,養成慣性壓抑的性格。曾想模仿其他孩子哭鬧討要玩具,換來只是一頓毒打。過早學會了偽裝,將需求隱藏,成為爸媽口中,體貼懂事的好孩子。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回顧過去,看似短短的三、四年在我心中卻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自卑缺乏安全感,我逐漸變得多疑、敏感,到頭來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已足夠勇敢。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練習放下- 一開始是挺困難得,但在這個過程,不斷的覺察,這件事為什麼會對我造成心痛, 和心理不舒服的影響,就會開始從童年開始, 以及內在小孩是否曾經因某件有受傷, 慢慢去撿回靈魂碎片,以及和解關係, 每當又要開始生氣的時候,都要學會詢問自己 生氣的原因是什麼,是內在的小我要提醒我什麼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