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壓力』|『超恢復』最佳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繼上次說到超補償,我想多數人應該會有以下幾個疑問。

  • 如何最大化自己的超補償
  • 需要從上一次的訓練中完全回復才進入下一次訓練嗎
  • 超補償之後的運動表現能維持多久

以下為各位解答

如何最大化自己的超補償

個人認為在給出這樣的疑問之前必須請各位想想,你是否在追求不合理的CP值,會這樣說是因為在我任職健身教練期間被問過無數類似的問題,
例如; 「請問教練有哪些動作的CP值最高?」

我通常都會回答;「就是我們正在練習的的動作喔!」

不論當天練什麼我一律這麼回答。

雖然我知道將這點說出來很78,
但事實上會想這麼問的學生不外乎都是在遇到瓶頸後,
想要尋求一個相對輕鬆的捷徑,
雖然他們已經請了教練可以說是比多數人願意付出,但人的惰性依舊難改,
若你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來面對問題,那我建議你去公園跑步和拉單槓,
因為那才是你認為的高CP值。

說回來,我們到底要如何最佳化自己的超補償呢? 注意這裡我用最佳化。
在前幾篇關於健身課表的文章中提到,
要改變課表的訓練效果最關鍵的就是訓練負荷,
因為訓練負荷的強弱直接決定了訓練後的身體回饋的大小,
也就是在一般條件之下,只要我們提升訓練強度超補償的效果也會被提升。

這不就代表我做的越重效果越好囉!

要這麼說我也不能說錯,但各位不訪再想想,
如果訓練的內容越重越好,那為什麼各個領域的頂尖運動員們,
還需要操作低重量高次數的訓練,
而不是只要執行一下最大重量的訓練內容就好。

有了努力卻忘了目的

許多人將超補償的多寡視為訓練效果的指標,卻忘了訓練目標。

這樣的誤區常在多數的中階健身者身上看到,
例如許多學習健美會摒棄大重量or追求力量與爆發忽視肌肉質量平衡,
還有拋棄重訓的專項運動員等。

這類偏廢的想法使得他們的訓練內容『一意孤行』
只能在單一的運動表現上追求卓越,
卻忘了人體之間是需要肌耐力、肌力平衡,
與最大力量和爆發力的神經協調彼此整合才能卓越。

因此超補償不只有透過增加訓練重量可以獲得較高的回饋,
而是透過【重量X次數X組數&組間休息】的調整達到最符合利益,
並且透過調整訓練負荷形成不一樣的訓練方向,只要內容符合自己的訓練目標,再能承受的範圍內給足相對應成長方向的刺激與壓力,便能事半功倍。

這就像在海上駕駛著現代帆船,
海上的風浪就像每天的身體,有著可遵循的規律,
但眼前的海況卻又瞬息萬變,
順著自己的天賦便能借助自然的季風與浪潮輕鬆地航行,
但有些時候又必須將風帆收起,憑藉著自身燃油引擎逆風抵抗,
一切只因為了解知識有了地圖與羅盤便不想偏離航道,
而這個過程高低的浪就是身體自然的回饋,
最終是否能達到終點端看你如何駕馭這些過程中的風浪,
風吹得強勁但不代表它能引領你到對的地方,
浪再高也不見得沒有機會翻越,這一切取決於你想怎麼體會這些過程。

需要從上一次的訓練中完全回復才進入下一次訓練嗎

其實並不需要,人體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適時的活動可以增進新陳代謝幫助自己排解體內的壓力減少壓力賀爾蒙等,
也就能舒緩訓練後的疲勞。

況且在正常狀態下疲勞的消退速度會比運動效果來的快上許多,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點加上可控的訓練負荷調配每一次的訓練間隔,
例如一周進行三次高強度的訓練或是五次低強度的訓練,
再細節一點還可以配合出賽或日常的休閒運動頻率改變強度與訓練內容,
就像是許多NBA球員會在每場比賽結束後到附近的訓練中心再進行一次訓練,
或是像許多運動員在賽前也會進行適度的徒手與彈力帶訓練,
藉此提升賽事中的協調與爆發協同性,
而專業的訓練員只要將訓練部位與先關項目錯開,
並時刻關心身體的壓力狀態,就可以判斷運動員是否有接近或是出現衰竭,
也就能實現高效率的訓練計劃。

超補償之後的運動表現能維持多久

而多數的一般民眾也可以利用疲勞與訓練效果的消退時間差,
我個人建議還是在1~2週內就進行下一次訓練,
因為停止訓練後7~14內身體還能保持在相對高峰的訓練效果,
之後開始下降至的4週,而在這四週之後身體表現將會降到較低的表現水平,
並且較不容易喚醒神經鏈結的偕同發力與次序使用,
因此若非必要最好在停止訓練至自然衰退的1~4週之內安排下一次訓練,
也因此最好將一個小週期規畫在7~10天之內,就能符合最理想的訓練週期。

  • 粉色方塊為訓練後最佳表現續時間
  • 但藍色曲線代表自然衰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JJasper |格鬥 X 健身 X 思維|
60會員
48內容數
ZJJasper |格鬥 X 健身 X 思維|
2023/08/13
若是想有效率的利用訓練計畫增肌、減脂或是增加運動表現, 並不是一昧的增加訓練負荷,罔顧訓練後以及生活中的壓力, 然後乞求上天賜與你金剛不壞之身。
Thumbnail
2023/08/13
若是想有效率的利用訓練計畫增肌、減脂或是增加運動表現, 並不是一昧的增加訓練負荷,罔顧訓練後以及生活中的壓力, 然後乞求上天賜與你金剛不壞之身。
Thumbnail
2023/08/06
本篇將分享近期安排刻表的方法與心得,並提出大眾在索取與安排刻表常見的問題,且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2023/08/06
本篇將分享近期安排刻表的方法與心得,並提出大眾在索取與安排刻表常見的問題,且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2023/07/29
多數人再『練引體向上』與『滑輪下拉』時,並不知道其實是另外兩個動作的結合,因此出現聳肩與失去擴背感受度等問題。 本篇以大部分解的角度讓大家理解為什麼多數人無法執行引體向上。
Thumbnail
2023/07/29
多數人再『練引體向上』與『滑輪下拉』時,並不知道其實是另外兩個動作的結合,因此出現聳肩與失去擴背感受度等問題。 本篇以大部分解的角度讓大家理解為什麼多數人無法執行引體向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繼上次說到超補償,我想多數人應該會有以下幾個疑問。如何最大化自己的超補償?需要從上一次的訓練中完全回復才進入下一次訓練嗎?超補償之後的運動表現能維持多?
Thumbnail
繼上次說到超補償,我想多數人應該會有以下幾個疑問。如何最大化自己的超補償?需要從上一次的訓練中完全回復才進入下一次訓練嗎?超補償之後的運動表現能維持多?
Thumbnail
本篇將分享近期安排刻表的方法與心得,並提出大眾在索取與安排刻表常見的問題,且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本篇將分享近期安排刻表的方法與心得,並提出大眾在索取與安排刻表常見的問題,且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撥筋與運動表現之間的訓練量和運動頻率關聯性一直是運動科學研究中的重要議題。撥筋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後恢復技術,通過施加適度的壓力和牽引,旨在減輕肌肉疲勞和緊張,促進肌肉恢復和提高運動表現。 訓練量和運動頻率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重要因素。訓練量指的是運動中所進行的工作量,包括運動的次數、組數、重量、時間等。
Thumbnail
撥筋與運動表現之間的訓練量和運動頻率關聯性一直是運動科學研究中的重要議題。撥筋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後恢復技術,通過施加適度的壓力和牽引,旨在減輕肌肉疲勞和緊張,促進肌肉恢復和提高運動表現。 訓練量和運動頻率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重要因素。訓練量指的是運動中所進行的工作量,包括運動的次數、組數、重量、時間等。
Thumbnail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Thumbnail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Thumbnail
定義: 阻力訓練可以優化肌肉適能,其中包含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肌肉力量指的是肌肉群有能力產生力量(例如最大力量) 肌肉耐力指的是肌肉群可以連續執行動作雃不產生疲勞,泛指連續收縮或維持收縮能力
Thumbnail
定義: 阻力訓練可以優化肌肉適能,其中包含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肌肉力量指的是肌肉群有能力產生力量(例如最大力量) 肌肉耐力指的是肌肉群可以連續執行動作雃不產生疲勞,泛指連續收縮或維持收縮能力
Thumbnail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Thumbnail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