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親戚送老媽一台國際牌SD-BM152,還沒開封閒置在家,於是我發揮女兒賊實驗精神,借來玩玩看。如果學會使用方法,再來教老人家如何操作。(這是藉口吧﹖)
昨天一拿到機器,我就先掂量家裡是否有足夠的材料可以製作麵包。什麼都有,就是缺了麵粉。老媽從報紙看到了馬可先生的歐式麵包雜糧麵粉,於是我回家順路就買了一包試用看看,一包400公克售價就要80元,真不便宜。
這台國際牌SD-BM152可以製作1.5斤的麵包份量,屬於家庭號,外觀稍大。跟家裡的Electrolux咖啡機擺在一起,顯得又高又壯。
我查了網路,似乎多數的人都買1斤份量的款式。而且國際牌有推出比較新款的105T,這一台已經不是新貨了。不過,既然是試玩,我也不介意什麼機種。
第一次使用製麵包機,光是研究使用說明書、摸清楚按鍵功能、清洗麵包機容器與配件,就花了不少時間。所幸以前有玩過烘焙,材料也齊全,於是在晚上把材料都搞定,丟進麵包機,設定隔天早上六點出爐。
說起來也不難,製麵包機把做麵包的步驟: 揉麵、發酵、烘烤,標準化到就像工廠一樣all in one,讓消費者像懶人一般快速完成自製麵包的過程。
這次我使用的材料如下:(基本上就是按照麵包機食譜的全麥吐司配方。但把奶粉跟水改成牛奶,並加入雞蛋一顆。)
歐式鄉村雜糧麵粉 400克 (剛好一包)
冰鮮奶+雞蛋 320 ml (使用麵包機的計量杯測)
奶油 15 克
黑糖 兩大匙 (量匙是使用麵包機的配件)
海鹽 一中匙
乾酵母 一中匙
蔓越莓少許
ps.網路上有人說,若加入堅果會使這台製麵包機的內鍋刮傷,不知真假,機器是借來的,所以我暫時沒加入堅果。
另外,根據說明書,加入雞蛋的話,就要減少水份,並建議跟鮮奶一起秤量。但說明書又提到:一大匙的奶粉,相當於100ml的牛奶﹖這一點令我十分疑惑。
理論上,若採預約製作時,不要使用雞蛋。但這幾天有寒流來襲,氣溫甚低,似乎比較不用擔心含蛋的麵團變質﹖
我本以為在睡覺中,會被麵包機吵醒,結果沒有。(可能是我睡得像豬一樣熟)
也期待早上被麵包機的香味叫醒,結果也沒有。是鬧鐘把我吵醒了。
打開房門,的確聞到一股麵包香氣,感覺有些熟悉。(太久沒做麵包了)
看看麵包機的設定時間,還剩下五分鐘就完成了。我就去準備刀子跟砧板,打算好好驗收品嚐一下實驗的結果。要從麵包機的內鍋取出烤好的麵包,稍微花了幾分鐘,一開始居然倒不出來,抖了老半天,只得放著等一下子才順利倒出。
量了一下麵包團的高度,約十五公分。一整個圓滾滾的,由於加了黑糖,雜糧麵包的外觀顯得黑漆嘛烏。
用刀切了一片,發覺麵包烤得稍微過火,麵包的側邊好硬。切片的時候,外皮的麵包屑掉了一堆。
在使用全麥吐司功能時,我發現麵包機沒辦法選擇 「烤色」,是不是要改用其他麵包選項(如改用 吐司或軟吐司)來烤,才能避免外皮烤得過焦﹖
麵包的內部倒是柔軟溼潤,吃起來不乾。只是麵包的質感,吃起來仍然不夠理想。我猜想若要改善的話,不能採用這種懶人做法(也就是 直接法),要多加一道手續,先製作老麵/中種/湯種麵團,再加入麵粉之中一起攪拌。否則就算剛出爐柔軟好吃,隔餐吃就不太好吃了。
以上是第一次使用製麵包機的經驗,還好這機器不是我買的。因為看了今天家人吃了麵包的反應是,要他們每天吃麵包機做的吐司可能會被打槍。加上善後工作也要花時間,不可能每天起床忙這些。若事先做好的話,可能又沒那種充滿香氣的早餐,也不確定是否好吃如剛出爐。(至於晚餐吃麵包對我這種易胖體質的人來說,就萬萬不敢。)
不過,能有製麵包機玩玩倒是不錯,感謝老媽,滿足我的好奇心,應該有更多好玩的做法可以嘗試。如果有後續實驗,再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