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
如果不是熟識的總編告訴我,還不知道拿掉書衣後的封面,會隨著手觸摸的溫度而改變顏色。
我拿到的是平裝裸背穿線的版本。從裝幀設計、感溫油墨到穿線膠狀,以及內頁穿插的諸多圖片,無一不展現著對細節的講究,就像這本書的作者國際名廚江振誠 Chef André (以下簡稱André)對於自我的要求,以及對工作美學的詮釋,從內到外都呼應著這本《工作美學》的書名。
當下覺得:好希望有一天我的書也能有如此的對待,我也要為此努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四件事:
...
多年前,曾經看過《初心》和《八角哲學》這兩本書,收穫很多。
而在睽違七年後出版的《工作美學》新書中,延續著 André 的初心和他的八角哲學,完整詮釋他徹底實踐三十多年的工作美學。
什麼是工作美學? André 說這是一種態度、一種姿態,關乎我們如何思考、行動與感受,如何堅定地踏出每一步仍不忘初心?在面對工作時,能不能不再視為一份能帶來薪資的必要勞動,而是一趟實踐自我、追求卓越的美好旅程?他在書中從「意、手、心、腦、眼」五大切面,描繪出自己對於工作美學的方程式與體現。
一、減法|堅定的意
他人的期待並不等於我要走的路。將有限的時間、精力與能量放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最想達成的目標上,人生才會快樂。
二、流雲|溫度的手
每個人都能決定自己攝取的養分,每一分鐘、每個地方都能學習;把生活中每個小細節都變成工作的養分。
三、癡迷|詩意的心
沒有美的底蘊,就容易落入「匠」的層次。
四、平衡|理性的腦
創意是不斷在想解決問題的答案,而且是自己定義的美;你很清楚那是美的、好吃的。
五、視野|創造的眼
主廚不只會做菜,更要賦予餐盤裡的食物新生命,同時傳遞出獨特的世界觀與時代訊息。
...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時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與自問:我的工作美學是什麼?這本書中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學習與反思的?有兩個共鳴想和你分享:找到初心的象徵、改變時間的質感。
第一個共鳴,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初心象徵
「初心要不斷提醒、刻意練習。」
André 以三棵橄欖樹開啟了本書的第一個篇章。他說,每個人都必須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象徵,這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事,會影響我們前進的方向,時時提醒自己的初衷是什麼。
三棵橄欖樹,象徵了不同時期的初心。我不禁反思,那我的呢?
我發現自己也有著代表初心的象徵物:我的筆記本。
在我剛進入職場時,公司每年都會發送一本印有Logo的筆記本,我總是將所見所聞、工作上的疑惑、反思與啟發,紀錄在筆記本上,代表著我在工程師時期的成長。直到我轉調到業務中心之前,我寫滿了五本筆記本。
進入業務中心之後,我有的新的角色、職務,有許多重新學習的東西、也有不少新的挑戰。我發現需要紀錄的想法與學習更多了,原本的筆記本不再那麼合適;於是我到誠品買了本牛皮、可換頁的萬用手冊,直到我離開公司前的八年時間,也累積了三大紙箱的手札筆記,代表著我在幕僚時期的轉變。
離開職場,成為自雇者之後,一切歸零、從頭開始。我停止使用萬用手冊,也將五本筆記本、三大紙箱的手札筆記整理丟棄了絕大部分,只留存第一本筆記本和轉調業務後第一年的手札筆記,因為那象徵著我工程師時期與幕僚時期的初心。自雇者的我,選擇了 A4 大小的空白筆記本,用來記錄各種想法、計畫、提案、問題解決與課程設計。
空白內頁的筆記本,象徵著未來的一切由我自己定義與創造。
這幾年下來也累積了八本之多。說來也奇妙,我沒有刻意控制,但幾乎每年都會寫滿一本,不多也不少。當我隨手翻閱這些不同時代的筆記,總會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感受到心境的轉變,就好像在和不同時期的自己對話、打氣,讓我有繼續前行的動力,也提醒自己保持好奇、持續學習和產出。
「回到原點,才能看清當下的盲點。」
當 André 每次決定「重新來過」時,也意味著重新思考為什麼要成立一家餐廳?在心目中應該要具備的定位、特色和元素?然後從最小的地方開始,重新帶領大家回到「開幕第一天」我們是怎麼做每一件事情的?
這麼做,不只是為了加深重複的印象,而是為了找到新的可能性。
所有人都發現,原來以為一定要有的,其實很多都可以不要,或者換個擺法會更好。因為每一個人都成長了,會有新的想法、新的創意,循規蹈矩當然有其必要,但不應該因此而抹煞了創新的可能性,甚至是失去了初心。
第二個共鳴,是透過對時間的理解與尊重,去改變時間的質感
「不忘初心,專注在最重要的事。」
「刻意的緩慢,改變時間的質感,成就醍醐味。」
「世界愈快,愈要專心做好一件事。」
「有熱情、有耐心還不夠,還必須具備恆毅力,才能成為一位專家。」
在不同篇章中的字裡行間,我都感受到 André 對於時間的理解與尊重。
專注、耐心與恆毅力,我想是多數人都可以理解與認同的。反倒是放慢腳步這件事,直觀上與時間效能與效率的管理似乎是相抵觸的;但在書中 André 則認為學會「刻意的緩慢」帶給他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料理最美的過程就在於時間,時間為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增進了可貴的觀察力,人們往往忽略了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時間的重要性。」
André 提及在法國料理中有一種觀點:即使食材一樣、配方相同,煮的時間愈長,食物就愈好吃。肉品熟成、酵母發酵都需要時間,那種「緩慢」暗示著我們可以期待更好的結果。
我們無法讓時間變快、變慢或變多,但可以透過放慢腳步與專注來改變時間的質感,向時間要回更重要的東西,像是準備開始一天的儀式感、梳理工作的脈絡、沉澱自己進入深入思考,以及放空思緒、結束一天的工作。
學會刻意的緩慢,就能找回專注。
透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也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出醍醐味。
...
在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愈發能感受到 André 想在這本書中傳達的豐富意念與編輯的用心。
我無意逐篇寫下各個章節的重點摘要,希望做為讀者的你能好好閱讀這本書,感受每段文字裡想要傳遞的訊息與心意;這是本適合慢讀的書,我自己前後也看了一周多的時間。不過在這裡,我想和你分享從書中覺察到的三個對自我的提醒。
第一個提醒,是技術與藝術的平衡,展現出自己的工作美學
「有藝術家的想像力,也有職人的精湛工藝。」
André 說身為一位廚師,如果一天到晚都在講食材有多好、多新鮮,那他只是個農夫、而不是廚師;相反的,若是不斷展現自己的技法,不在乎材料,那他只是匠人或藝術家。
好的廚師具備了藝術家天馬行空的想像,也身懷職人高超完美的手藝工法,創作的料理必須要色香味俱全,讓食材各自展現出最好、最美的樣態,達到高度協調與美感的平衡,是有靈魂的作品。
「我教的不只是做菜,是格局。」
André 認為廚師不該「只是會做料理的技術專家」而已,一個有理想的主廚應該具備更多知識與內涵,帶領大家透過料理,學習更多人文、社會和創業的能力。
他從新加坡回到台灣目的之一,便是投入更多心力在「教育」上,談品牌設定、商業模式、財務計算、美學設計、社會責任等議題,因為這些都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後,在廚藝之外同樣迫切需要的能力。
「手藝是基本,也須兼備人文與管理素養。」
André 希望從餐廳做菜到餐飲教育,讓更多台灣年輕人打開創意的雙眼,走向跨界的格局,養成技術與藝術平衡的工作美學。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的確感受到了這些。
此外,他的團隊組成也十分有趣。
有實驗室的科學家、空服員、火鍋店店員,還有文青雅痞。每個人都是某領域的佼佼者或專家,而不同的經驗就有可能衝擊出不同的火花,讓創作更加全面;每個人都要提出最佳解法,再一起討論出最佳方案,共同打造出擁有「工作美學」的場域。
如何讓這些專家,達到他心中工作美學的完美平衡呢?
關鍵就在於團隊成員能否相互合作、幫忙,從中得到成就感、歸屬感,甚至是存在感;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發揮自己的重要角色。
而工作美學的具體實踐,就是「創新、質疑、根、謙卑、心態、烏托邦」這六個關鍵字。
第二個提醒,創造價值的關鍵,在於提供超乎預期的體驗感
「夠好是基本,被需要才是關鍵。」
為什麼星巴克、7-11會成功? André 認為,是被需要的直接感受。
它們的產品並不特別、價格也不是最便宜,商模也沒有多特別,但很多人需要它們,所以它們很成功。同樣的,一家餐廳只要在「被需要」時,客人才有機會愛上你;這讓我想到,總對以前學校的食堂記憶深刻,或許就是因為這種被需要感。
回到商業上,品牌黏著度是建立在你與顧客之間的關係。
如果無法找到顧客的「需要」,那就必須先創造出「被需要」的理由,這就是在創造價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必須先愛自己,找到自己被愛的理由。
把自己變成顧客,誠實的站在第三視角,來理解客人的需求,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要什麼?懂得換位思考,就能找到自己被愛的理由。依此提供超乎預期的體驗感,成功的機會也會大幅提升。
此外,André 也將自己歸類為一位「策展人」。
在 RAW 的所有活動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完整規劃才推出的,致力於為客人打造獨一無二的用餐經驗,而所有與這些有關的一切都是策展人的工作。
策展人必須清楚了解這家店、這塊土地、每種食材,甚至是每位廚師的專長,才能讓每個環節具體而微的架構出同一個主題的不同面向。用作品來展現觀看世界的方式,讓參與者在最短的料理體驗中得到最大的感官衝擊和滿足。因為設計體驗這件事大於吃飯,而文化間的碰撞火花也遠大於餐會本身。
把料理從單純的吃飯,轉化為可以傳遞給客人的哲學之旅,正是一位料理人最能創造料理價值以及自身藝術價值的地方。
如何創造價值?超乎預期的款待、有溫度的服務,才是真奢華。
André 認為料理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是開啟人們感知的一把鑰匙,期待客人專注在更無形的個人情感經驗,而不只是將注意力放在食材與技法層面。包括親自接訂位電話、寫生日卡,餐廳裡順耳而過的無調性音樂與對應每道菜的俳句,每個小細節都是為了創造無形的美好體驗與記憶。
「很多人以為價格愈高,價值就愈高,這是一個錯誤的迷思。」
「超乎預期的款待,才是一家有價值的餐廳。」
我相當認同 André 的觀點,也奉行著相同的準則。無論是在提供客戶顧問服務或是提案時,總是思考著:如何創造對方更大的價值?這意味著,我必須掌握客戶的需求、問題與期待,然後不只滿足、更要超越,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對方感受到價值,也逐漸累積自己的商譽,自然會反映在價格上。
許多時候,對方覺得貴並不是價格高昂,而是覺得沒那個價值;反過來說,對方覺得便宜也未必是價格低廉,而是感受到物超所值。
第三個提醒,是掌握了基本的原則,就能恣意想像
「平衡就是美。」
我之所以有這份自信,是因為我知道什麼是『好吃的方程式』,這不是指食譜這類僵硬的框架,而是我知道味覺的構成要素,如何可以達到美的平衡。
完全同意。很多人告訴我:你的全息圖和視覺圖解很令人驚艷,是怎麼做到的?我的答案也是「平衡」兩個字,因為我清楚視覺的構成要素,來自於結構性、層次感與視覺化三方面的平衡,而不是模板、工具或任何多餘的裝飾。
「可以一針見血,就不需要花拳繡腿。」
回歸到視覺化的本質,就是傳達更好被理解的訊息。
而生活中的各種體驗也讓我更懂得如何掌握這些「好看的方程式」,比方說:攝影、素描中學習到的「光線」掌握;網頁規劃、室內設計學習到的「視線」布局;詩詞、繪畫中學習到的「對稱」運用,這些都會融入到我的視覺化作品中,展現出專屬於我自己的個人風格。
這也呼應到 André 在書中所提到的,失去了一致性,屬於自己的獨特性就會被稀釋。那麼該如何維持個人風格的一致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往內看、向內挖。
他引述了《小王子》中的一句話: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
肉眼是向外看的,而心眼則是向內覺察的;我們容易被表象所眩惑,但我們的心卻能敏銳感知到最核心的事物。但心眼是需要鍛鍊的;尤其是愈來愈多雜訊干擾的這個世界,我們更需要獨處來創造一段留白時光,來直面內心、沉澱情緒、過濾雜訊,梳理與發現事物的本質。
掌握「真正重要的東西」對創作料理很重要,其他領域也是。
...
看著 André 描述三十多年來的歷程與省思,一直讓我想到 Simon Sinek 的《無限賽局》書中的內容。
「我們無法選擇賽局,也不能決定規則;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迎戰。讓我們一起學習以無限思維迎戰人生賽局。」
拆掉書皮,你會在封面上看到這段話。
如同這本《工作美學》所設計的巧思一樣,我突然意識到這兩本書在傳達相似的概念:人生是個無限賽局。這是我能做到最好的嗎?我所看見的,是成功的終點、還是下一個挑戰的起點?
本質上就是:別讓規則限制了你的想像。
包括世俗對於成功的定義、人生的目標,以及面對失敗的態度等等,沒有人規定我們一定要和大家相同。具備無限賽局的思維,你就會發現工作的重點不在於競爭與輸贏,而是找到核心價值,讓自己有持續玩下去的本錢,直到你不想玩。
要避開競爭、進行無限賽局的有效方式,就是自成一格,以有限資源去創造無限可能。
謝謝天下文化的贈書,獲益良多。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