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怒氣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睡前,小寶妞和爸爸談起新學期的生活,老師很親切,有幾個同學是低年級的同班同學⋯等。然後話鋒一轉,告訴我們她長大了一些,希望自己變得更成熟,會比較少生哥哥的氣了。


哈哈!雖然不知道是什麼讓她產生這個體悟,但是能這樣想真的很不錯呢!


情緒管理屬比較大的泛稱,小學生最常面臨的其實是「怒氣」問題。「情緒管理」能力好的話,在交友和職場交際上順遂的機率較高,也因此「情緒管理」一直我們重點關注的課題之一,在校的晨光時間老師有時也會找此議題相關的繪本與孩子共讀呢!


如果情緒管理能力不佳的話,或者更明確地說是「無法妥善控制自身怒氣」的話,容易有以下幾個影響:

  1. 較輕易就和別人發生衝突
  2. 覺得「全世界都在針對自己」而不快樂
  3. 生活充滿不順感


我們可以在平時與孩子事先討論並練習:

  1. 被同學惹怒時可以怎麼做?
  2. 生氣的時候該怎麼好好表達?
  3. 除了忍耐之外,有沒有其他好的選擇呢?


生氣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反應,情緒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之分。重點在於擁抱自身情緒後的行動:要避免任何會傷害到他人或自己的行動,無論是言語傷害或肢體傷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的臉書很有趣,跳出一則我從沒看過的推播,一個國外的粉絲專頁。我看了一下那篇文章的翻譯,大意就是說「你的孩子會長成你說的樣子」。
疲憊的時候,還能在生活中實踐正向教養嗎?
明天就是國小開學日了,孩子的暑假作業都完成了嗎? 偷偷問一下,如果還沒完成,你會幫忙孩子一起做嗎?
那些孩子沒說出口的事更要用「心」來聆聽。
【好書推薦 — 12歲之前一定要學「表達技巧 & 溝通能力」】
希望孩子「好好說話」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父母的影響力」。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說話方式和言詞。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應格外審慎。
今天的臉書很有趣,跳出一則我從沒看過的推播,一個國外的粉絲專頁。我看了一下那篇文章的翻譯,大意就是說「你的孩子會長成你說的樣子」。
疲憊的時候,還能在生活中實踐正向教養嗎?
明天就是國小開學日了,孩子的暑假作業都完成了嗎? 偷偷問一下,如果還沒完成,你會幫忙孩子一起做嗎?
那些孩子沒說出口的事更要用「心」來聆聽。
【好書推薦 — 12歲之前一定要學「表達技巧 & 溝通能力」】
希望孩子「好好說話」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父母的影響力」。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說話方式和言詞。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應格外審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會「好好生氣」? 「生氣」是一種強烈且自然的情緒,但卻經常被誤解或壓抑。當孩子摔玩具、尖叫時,家長和老師或許會急著制止;而當大人壓抑情緒,最後不小心爆發時,後果更可能令人遺憾。其實,生氣並非壞事,它提醒我們界線被觸碰,需求未被滿足。如果能夠「好好生氣」,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更能促進健康的
Thumbnail
你家早晨是不是也常被孩子的情緒火山炸醒而難以收拾?今天分享我的故事,讓你看到,連3歲孩子也能學會管理情緒!從「不帶評價的觀察」到教孩子清楚表達需求,我用兩個小技巧,幫助他平息怒火。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不只是哄孩子,而是讓他學會負責自己的感受和請求。
Thumbnail
每個壞脾氣的背後,都需要一點點關愛來改變! 問題討論:學習情緒管理與關係建立 主題: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適用對象: 小學生或國中生 討論問題設計: 1. 情緒辨識與理解 小氣氣為什麼常常生氣? 你有過和小氣氣類似的經歷嗎?當時是什麼讓你生氣?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爆發時,父母應該保持冷靜,引導孩子認識問題的根源,協助他們解決困難。孩子發脾氣通常是因為期望落空或遇到挑戰,父母要理解這一點,並避免與孩子的情緒對抗。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們主動參與,而不是直接給予解決方案。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管理,還能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會「好好生氣」? 「生氣」是一種強烈且自然的情緒,但卻經常被誤解或壓抑。當孩子摔玩具、尖叫時,家長和老師或許會急著制止;而當大人壓抑情緒,最後不小心爆發時,後果更可能令人遺憾。其實,生氣並非壞事,它提醒我們界線被觸碰,需求未被滿足。如果能夠「好好生氣」,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更能促進健康的
Thumbnail
你家早晨是不是也常被孩子的情緒火山炸醒而難以收拾?今天分享我的故事,讓你看到,連3歲孩子也能學會管理情緒!從「不帶評價的觀察」到教孩子清楚表達需求,我用兩個小技巧,幫助他平息怒火。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不只是哄孩子,而是讓他學會負責自己的感受和請求。
Thumbnail
每個壞脾氣的背後,都需要一點點關愛來改變! 問題討論:學習情緒管理與關係建立 主題: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適用對象: 小學生或國中生 討論問題設計: 1. 情緒辨識與理解 小氣氣為什麼常常生氣? 你有過和小氣氣類似的經歷嗎?當時是什麼讓你生氣?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爆發時,父母應該保持冷靜,引導孩子認識問題的根源,協助他們解決困難。孩子發脾氣通常是因為期望落空或遇到挑戰,父母要理解這一點,並避免與孩子的情緒對抗。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們主動參與,而不是直接給予解決方案。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管理,還能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