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關係中受人擺佈的因子|觀點小品 Ep.63

每每看完別人的家庭故事,我並不會慶幸自己家有比較好

我也時不時在遭遇精神暴力。

不過我覺得自己已經擺脫那種,像從前那樣一旦有人問起,巴不得別人也感同身受,所以必得解釋的鉅細靡遺的情境;畢竟得到的反饋多年來都令人失望,只因為父母有錢、出錢養你。

拿人的手短,要如此不講道理不如徹底放飛,做一回巨嬰。

現代挺的悲哀,為擺脫各式各樣的枷鎖,無一不在勸人趕快賺錢,殊不知上一代即使有錢,還不是養出這麼多親子關係悲劇的小孩;即使我們自稱是新世代,嚷嚷著錢不錢,還是沒有實質學到教訓。

我是沒幾個銀子,但絕對比衣冠禽獸的人要好太多


...


情勒?

這集講的是「被情勒」的一方通常,有那些讓人難以察覺的習慣存在。


前陣子 Dcard 上有一篇,講到家裡有難受控的親戚。

他的母親 (祖母) 還放任自己兒子 (舅舅) 在家裡亂搞,影響事主的居住權利,還揚言要把事主 (關係鏈中的女兒) 趕出家裡的故事;底下的留言不外乎幾個問題:一在於這個家誰的名字,不是「這位兒子」的話,是可以報警把他趕出去。

二在於樓主深陷其中的原因,是因為自願被情勒

我前些日子也被這種論點惹怒,確實站著說話的人不腰疼,也是在檢討被害者;不過想明白,就會發現我們這種人時常被情勒得逞,並不來自我們本身一定善良值得人擁護,除了內在有些思考被道德觀綁架之外。

很可能是我們需要的某些利益,也存在在這些人身上



這就是無意識被綁架的根源:要嘛基於道德、要嘛存在交換條件

以故事來看,這二者同時成立:我們既是人的晚輩,也有安定居所的需求。

想當然爾,這種「我們自願被情勒」的話就很不中聽,所以後來我就在原文底下留言,試圖引導事主:會這樣表述的人不必預設他是惡意的,而是確實我們沒有察覺到內在的一些,太理所當然的思考量。

如果我們沒有放任自己打從內心願意被框架,那就是挑戰、還要戰勝這些人

沒有人可以因為他掛了個什麼身分,還是具有什麼輩分,就能做出令別人困擾的舉動,加上我們是因為懂得尊重別人,所以才會在溝通之初把對方放到與自己平等的位子上,期待對方也同樣的具備人性。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


創作約定

用舊作改造迎接全年的豐盛吧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

  • 追蹤我」或「加入沙龍」,即時收信閱讀出爐創作
  • 點「愛心」或下方「留言」,討論供應更多寫作靈感
  • 提供外部平台「內容轉載」,下方資訊欄來信再授權,引用內文請註明出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0 年大學專題,總結本人休學、無業就業至畢業經驗;另翻寫 2018 生活觀點舊作,每週供應二回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