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的文章,可以爆紅的話,那就太好了!」
「如果我的創作可以受到大眾喜歡,我一定會非常開心!」
「好希望可以一夕成名,成為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人啊!」
以上這些,是不是你的心聲呢?
我想不只是你,也一定是很多人的共同願望,包含我也不例外。
----------
但是假如爆紅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你還願意嘗試一次嗎?
要是告訴你,爆紅之後,儘管可以享受掌聲,卻也會失去很多自由呢?
有許多看似成功的名人,都在爆紅後開始罹患心理疾病,你仍然想要爆紅嗎?
對於沒有經歷過爆紅的人而言,回答「願意」應該是不假思索的答案。
「就算要賠上現有生活、只要能換來功成名就,就算犧牲一點也無妨吧!」
這是你內心的心聲嗎?
《世界上最差勁的佛教徒》作者瑪莉●派佛,也不知道原來爆紅後的生活是如此令她崩潰。一直到她寫出了三本佔據《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成為大紅大紫的作家之後,才發現那樣的生活根本不適合她,而開始患上心理疾病。
你能想像嗎?一個當紅作家,到世界各地接受採訪、舉辦講座與工作坊、會見各種頂尖的大人物,理當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生活,趨之若鶩的嚮往,卻讓作者瑪莉●派佛開啟如同地獄般的生活。
先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瑪莉●派佛,她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博士,專長是研究美國文化如何影響人民的心理健康,曾獲得兩次美國心理學會的會長獎。著有三本《紐約時報》暢銷書,分別是《拯救奧菲莉亞》曾在排行榜蟬聯二十七周第一名、《彼此的庇護所》和《可以這樣老去》,作品被翻譯成二十五種語言,她也持續到世界各地演講。
上面這段簡單的經歷描述,大概可以知道作者是多麼榮耀風光,擁有人人稱羨的名氣與社會地位,卻在站上人生舞台的巔峰時,罹患了憂鬱症,開始過著表面看似光榮,實際上卻痛苦不堪且接近崩潰的生活。瑪莉●派佛自述,每當想到隔天要演講,就會躺在飯店的床上輾轉難眠,被壓力搞得喘不過氣,形容自己像是玫瑰花瓣雪崩一樣地絕望。
致使作者罹患心理疾病的原因,除了上述過於繁忙的行程外,也包含她對於自己每天要面對許多人的求救,卻總是無法給予所有人適當的回應,感到羞愧且無力有關,作者想要幫助所有的人,可是因為來求助的人實在太多,以至於自己只能殘忍地拒絕,這樣的拒絕對作者而言,也是使得情緒瀕臨瘋狂的原因之一。
你以為如此不適應爆紅後的生活,只有作者一人嗎?在書中作者還舉了許多例子,以及其他同為講者的描述,也都不斷能發現,原來一般人嚮往的發光發熱,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美好,有許多人在其中甚至中斷巡迴演講,只為了找回身體與心靈的健康。
她開始透過這一次的經驗,回溯自己的原生家庭,以及自己求學時期的經歷,究竟帶給自己什麼樣的影響,導致後來是如此回應生活。瑪莉●派佛在書中提到她從少女時代開始,腦袋裡的想法永遠都很天馬行空,點子總是不斷地湧現,代辦事項永遠都在增加,非常追求效率,也因此非常渴望內心可以感受到平靜,努力地想要放鬆自己。
是的,你沒有看錯,「努力地放鬆自己」明明想要放鬆,卻一直努力。
----------
除了本人的特質以外,也詳細地描述了父母親的職業與性格,是如何造就作者回應壓力。作者提到,從童年以來,父親就時常更換工作,而且時常不住家裡,父親的一生充滿苦難與光輝,一方面是個勇敢的人,會在發現他人溺水時跳進河裡勇敢救人,又或是在當兵時,在部隊中的航空母艦上,以沒有任何止痛劑的情況下切除扁桃腺。但另一方面也是個暴躁的人,講些粗俗的笑話,又或者是充滿種族歧視的語言,甚至是一個稍微被激怒,就會對著作者與弟弟大發雷霆,不斷痛罵到親戚介入為止。
作者的母親則是一位個性溫暖,卻不善於表達,甚至在作者的形容下,有一點一板一眼的人,無法忍受橄欖球或騎機車之類比較危險性的活動,不喜歡種族歧視,更枉論殘忍暴行。在年輕時,曾經是海軍軍官,工作刺激,且能得到像樣的收入,加上當時身邊大多是年輕男子,有許多人想和母親約會,而作者的父親也是其中一位。
不過,這只是作者尚未出生前的事,後來母親成為一位醫生,相當擅長照顧病人,卻也因為總忙於工作,而使作者童年的時光裡,父母親的角色幾乎消失。身為大姊的作者,時常在無意識中擔任起照顧者的角色,更因為害怕惹怒父親,以及想得到較多母親的相處時間與關愛,所以總是在做討好的行為。
瑪莉●派佛認為:讓自己有用是有好處的,只要有用就會有人愛。
因此,她總是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包含偵測父親的情緒、注意他人的需求、不讓母親失望、時刻擔心著身邊的事物,總是認為沒有人喜歡自己,而且自己犯錯的話就不可原諒。
正是這樣的人格特質,造就作者在面對爆紅後的生活,如此苦不堪言。
作者表示,讓自己不開心的原因,成功並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個性、特質與思考方式,才導致最後的結果。不過,如果她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墜入萬丈深淵,再也沒辦法從中成長、站起來的話,我們大概很難有這本《世界上最差勁的佛教徒》,如此真實的生命故事可以閱覽。
作者意識到,自己再這樣下去,要不繼續待在裡頭沉淪,要不強迫自己成長,讓這個人生經歷,成為生命中的養分。很顯然的,作者最後選擇了後者。她開始透過寫作、瑜珈、按摩、自我覺察等各種方式,梳理自己那段時間的混亂,透過看似簡單卻重要的小活動,像是好好的吃些熟悉的食物、擁抱自己的孫子、回想過往美好的生活等等,療癒孤單且空虛的靈魂,在這樣的活動中,漸漸地調適過於喧鬧的生活方式,找回過往簡單而美好的寧靜。
至於作者實際上到底如何重新站起來,中間又經歷了哪些掙扎,詳細的過程就留給各位讀者翻閱書籍細細去品味。
----------
最後想分享一段,在書中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一段話:
「如今我明白,向地獄走去的道路一樣充滿希望。事實上,人們想要心靈成長,也許都必須先向下沉淪,走進絕望。當時我並不知道,滿心悲苦的我,其實是朝著內心平靜與自我接納邁開了第一步。」
以上,就是曉風今天分享的書籍《世界上最差勁的佛教徒》,第一次嘗試以這樣的方式寫文章,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留言給我或分享給親朋好友,有空的時候,也記得去圖書館借這本好書來翻閱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