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帶孩子參加圍棋比賽,會場熱鬧滾滾,大人小孩一樣多。比賽結果出爐,大部分孩子都得面對沒有得獎的事實,所有父母及小孩的羨慕及敬仰眼光都集中在拿著獎盃的孩子。有位家長對著某位拿獎盃的孩子爸爸說:「你家小孩得勝啦! 恭喜!得哪一級?」只聽到那父親高興地回答:「也沒什麼啦! 他在棋院是14級,我幫他報17級,所以比較容易贏。」
孩子的棋力是高級組,參賽時報名中級組,為了一座獎盃,低報孩子的級數,只為累積孩子得獎的履歷,這樣的功利不僅凸顯了現行甄試制度的後遺症--家長忙於幫孩子「打造」許多優秀的假象外,更反應了家長不正確心態。家長常諄諄教誨孩子要誠實,然而卻帶頭犯規,這等於錯過一次父母以身做則的機會;這樣的身教將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影響與未來?孩子以後將會為了成績或結果而不擇手段,更遑論棋品及培養人生的格局。
學圍棋是從30級入門、初級、中級、高級、研修,接著晉段,下圍棋的人要晉段位得在公開賽得獎才能晉升,所以要晉段絕對是參賽者有達到晉段的實力才能獲勝,故這位家長的孩子也許能夠拿到很多級數較低的獎盃,但對於未來參加晉段的公開賽則沒有幫助,且這樣短視近利的作法,有可能養成孩子驕傲的習氣,獎盃一堆,實力卻不見得有所進步。
幸好大部分家長陪孩子參加比賽的心態是健康正向,是為了培養孩子在集體比賽的開放空間專心,培養孩子面對大場面時不緊張、表現不失常,在挫折中不放棄,不斷累積前進能量。
本文曾發表於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