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際關係的信念,如雪花般的ㄋㄧㄠ/ MO (龜毛的閩南語)。
是怎樣個ㄋㄧㄠ/ MO 法呢….舉個例子,好比說講座、課程結束時,多少有學員前來表示感謝。我知道大家是真心的,但也明白那個謝謝是對方需要說出口,而非我真值得那重量的謝意。
學員感謝的是那幾小時我的輸出,而非整個人;但我把人際關係視為整個人與人,而非部分與部分的相敬或言歡。
從2014 開始的臉書粉專,呈現某些部分的集合:心理諮商專業、教養血淚屎、各種業配、時事藝文肖談….。從【醜爸工作坊】到【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說的都是同一件事,那些部分的集合。
----
9年過去了,每一篇貼文、長文,每張照片,每堂課程,我的目的始終如一 --「因為我會你可能不會,你給我錢我給你你可能不會的,何樂不為?」就這樣,從來沒有其他各路人馬的宏圖大願:拯救受苦的孩子、推廣對話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不打不罵好安定、翻轉體制教育….頂多摸了個邊,做了些毛而已。
成大事就需要負大代價,當然我相信有些幹大事的同時也是甩鍋高手,他們沒這困擾,我有。對他人而言的小毛小蒜,對我可能都是臭氣熏天,蹉跎生命。成大事太麻煩、太惱人了。
就這樣在部分的集合之下,賺著打工族般的零花,發現這個部分的集合需要擴大,相稱想呈現於人前的模樣。
「想呈現於人前的模樣」聽起來像某種精打細算,實則更趨近「醜爸」這看似戲謔胡謅的花名,在和醜友的萬千互動中有了自己的意向。
也許醜爸是位親職教育推廣人,但就如我職涯發展迄今,差一點成為中學老師,剩一步請叫我心理師,再考兩科領有美國會計師資格。嗯,也許我擔心成為什麼,害怕只能是什麼,還是….??
醜爸好像在告訴我,我可以是什麼,也可以經歷什麼,但我呈現出來的,是我願意也有能接納的部分。
我終究只能是我自己,醜爸終究是陳其正。醜爸不是陳其正的整體,卻是陳其正願意以對待整體的方式,呈現出的自己。
現階段在專業上我定義自己是一位親職教育推廣人,但醜爸是醜爸,就別限制他了XD。
(Ps. 此文略解為何臉書粉專【醜爸的父母成長教室】改名為【醜爸 - 陳其正】,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