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的 3 個意義:關於頻道、電子報以及語音訪談

閱讀筆耕-avatar-img
發佈於書寫墨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參加 Matters 徵文投稿徵文作品)

9 月 22 日,值得紀念的一天,當天是我擔任 Matters Discord【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駕駛員第三季度任期以來,籌辦的最後一場 AMA(Ask Me Anything)活動,訪談很愉快,為本季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IMO 人物誌:創作的底蘊!瓦基「筆記系統」一路上迭代、優化的過程

IMO 人物誌:創作的底蘊!瓦基「筆記系統」一路上迭代、優化的過程

IMO 人物誌:創作的底蘊!瓦基「筆記系統」一路上迭代、優化的過程

我想回顧一下第三季度【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伴隨頻道而生的電子報、語音活動帶給我的意義。


■ 關於頻道:為什麼是 IMO?

碎片化時間的時代,讀完一本書好難,更遑論讀完後還要留下點什麼?

不過,假如我們用上《原子習慣》的「三分鐘法則」,可以把「輸入」與「輸出」這兩件事情切割成容易執行的小單位。

  • 讀完一本書好難,那先從讀一篇文章開始。
  • 還要寫一篇讀後心得/筆記好難,不妨先練習為一篇文章寫下觀點(opinion)。

這就是【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發想的初心,添加了 IMO(In My Opinion)字詞進去,這是最核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方針。

擔心自己三分鐘熱度,我還找了公益讀書會的 @雨果.Hugo 成為「問責伙伴」,互相敦促每週的策展精選文章——並寫下 IMO——這也是《原子習慣》裡「習慣契約」的親身實作。

一定對這個世界要有點意見,還有話要說,邀請你一起來頻道 IMO

■ 關於電子報:對外多方嘗試,對內激起漣漪

做電子報算是暫時一解「網路上有個家」的渴望,雖不是自架站,但 substack(電子報平台) 給與創作者更多的自由與自主。前者是指 substack 摒棄了演算法推播內容的機制(不用和其他創作者競逐版位,事實上,創作者之間可搭建 recommendations 的橋樑,彼此是合作的關係);後者則是訂閱讀者名單的可攜帶性。

總之,以上兩個特色貼近一個自架站的最小版本,卻不用一開始就投入大量時間或金錢,就有更多餘力花在其他庶務上面。

說到庶務,我打從一開始就想把這個「類自架站」當成一個項目(project)來經營,並不是說要讓它來掙大錢,主要是很想實作/實驗看看《一人公司》裡的所說的 MVPr(Minimum Viable Profit)執行起來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我把不用維運「自架站」所省下的時間,拿來拓展這份電子報的賦能,挑戰它的極限在哪裡?

對外,我想以【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名字(而不是「閱讀筆耕」寫作號)去向外界打交道,不論是出版社的書籍推廣活動、其他項目方的聯盟行銷、參與 Gitcoin Grant 的籌備⋯⋯多方嘗試,主動出擊。

對內,也思考著電子報的特色是什麼?如果以 IMO 作為延伸思考,應該可以想像,當周有某一篇策展文章特別能「釣出」(激發出)好幾個人的共鳴,他們都寫下了 IMO,激盪出一片多元觀點的漣漪,這樣的討論就是頻道裡的「重中之重」,值得獨立拉出來收進電子報裡。

對外多方嘗試,對內激起漣漪,這是 IMO 電子報對於我的意義。

■ 關於語音訪談活動:就像讀一本白皮書

主持一場語音活動,可能是我的弱項,是一件得踏出舒適圈的事情,因為我把自己定義成「社交聚會要耗能(而不是充能)」的內向型人格。

但我讀《離職說明書》它讓我們再進一步深入思考,這種二分法是很粗糙的。真實的情況是,一個人在某些情境下,體現出內向的特性;而在某些情境下,比較會表現出外向

人在不同情況下會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因此無論是對他人還是自己,都不要輕易斷定是「外向型(內向型)的人」。應該用「帶有外向(內向)偏好的人」(person with extrovert/introvert preference)這樣的表達方式比較準確。

——《離職說明書》

那麼現在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什麼情況下比較會表現出外向(或內向)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在閱讀時是外向的,即不會特別排斥接觸某一種領域範疇。那麼,如果我可以把「訪談一個人」視為「閱讀一本書」,甚至還可以當面向「作者」請益自己「閱讀」過程中好奇的、不解的、質疑的地方,那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對我也是,對聽者也是。

一開始,我先從熟識的創作者(公益讀書會創辦人 Hugo、鏈習生日報主編 Bao)作為訪談邀約的對象,因為這樣可以減少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的時間——是的,我把訪談對象當成項目來研究,試著去理清項目背後的「白皮書」(初衷)究竟是什麼?

磨練了一兩場以後,信心提升,我想訪談看看比較陌生的創作者(不侷限是以 Matters 生態系作為據點的創作者),於是給其他社區的創作者發了私訊/電子郵件,同時也迭代、優化了訪綱的生成過程,最終促成了「姆斯的閱讀空間 Maxjames」、「卡片盒筆記實戰課 Waki」的語音活動。

每一場活動結束,我都會做一些復盤,看看哪些環節(主要是檢討提問設計)可以做得更好,然後應用在下一場。很高興這一季順利地走完了,而且漸入佳境。

訪談一個人,對我來說就像是讀一本白皮書,想知道對方這些舉措背後的初衷。

還有更多沒有寫下的,就留待第四季度和大家分享吧!😊

■ IMO 10/4 20:00 創作者經濟 IMO 頻道「Q3 復盤 Q4 展望」

本期【創作者經濟 IMO】語音活動邀請到了兩位版主閱讀筆耕Leo、雨果Hugo 談談本頻道第三季度營運(討論區、電子報、對外接洽)的心得與幕後花絮,並展望第四季度的目標與規劃。

也開放與會聽者「call in」現場 AMA(Ask Me Anything)。

✅ 按有興趣開啟活動通知
https://discord.gg/matterslab?event=1157158154954625085

❍ 時間:2023/10/4(三)20: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Matters Discord 自由二台(線上語音)
❍ 主持人:Swift Evo
❍ 嘉賓:閱讀筆耕、雨果

avatar-img
23.2K會員
731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本週策展了許多溝通的場景,依序是夫妻(情侶)之間的對話、導師與學生的對話、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主持人與嘉賓的對話⋯⋯
說到紅色的書,大家馬上聯想到的是哪一本呢?我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向來有「OO經典紅皮書」之名的⋯⋯
「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果想要創造價值,有一些工具完美了解決痛點,即使需要成本我也不吝惜去使用它,而那些不需要的功能就大力簡化與割捨。」瓦基說道。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 @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註:標題中「都幾」來自於日文 docchi,意思是要選哪一個? 選哪個比較好? 或做台語「都幾咧」都說得通。
不爽不能只是不爽,不爽要轉化成創作⋯⋯認真生活,我們要學會去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那個「刺」就是我們要去寫的東西。
「過去那些網路行銷、業務組織的工作經驗,都可以『帶著走』疊加在下一份工作上,不會浪費⋯⋯不要被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所限制住,不妨訂下一個期限,期限未滿前,都可以勇敢地闖一闖。」D大說道。
本週策展了許多溝通的場景,依序是夫妻(情侶)之間的對話、導師與學生的對話、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主持人與嘉賓的對話⋯⋯
說到紅色的書,大家馬上聯想到的是哪一本呢?我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向來有「OO經典紅皮書」之名的⋯⋯
「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果想要創造價值,有一些工具完美了解決痛點,即使需要成本我也不吝惜去使用它,而那些不需要的功能就大力簡化與割捨。」瓦基說道。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 @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註:標題中「都幾」來自於日文 docchi,意思是要選哪一個? 選哪個比較好? 或做台語「都幾咧」都說得通。
不爽不能只是不爽,不爽要轉化成創作⋯⋯認真生活,我們要學會去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那個「刺」就是我們要去寫的東西。
「過去那些網路行銷、業務組織的工作經驗,都可以『帶著走』疊加在下一份工作上,不會浪費⋯⋯不要被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所限制住,不妨訂下一個期限,期限未滿前,都可以勇敢地闖一闖。」D大說道。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
Thumbnail
開始最難,但開始了就不難 離面試日還有2天的時間,我終於開始了我的日誌生活,之前看完了「大人的11堂寫作課這本書」,書中裡面的精髓。我覺得不外乎就是「每天都要來給自己寫一段話或文字」,並保持這個習慣,不管寫得好不好,開始行動,開始寫就對了。 高雄市苓雅區的「茉莉二手書店」是我最愛去踩點的地方
Thumbnail
習慣,是人們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但是,卻很少有人來深究這其中的關係,今天是生存大師的第三期,我將來解析“習慣”,並且推薦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正好就是通往三個面向:理想傳達(維納斯計畫)、理念推廣(性不別愛無主)和宣傳直播(Tâi-gí台語Tâi台),人生所有階段都沒有被遺漏,我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但有太多太多需要解釋:政治不能解決問題是第一個坎,超越金錢的連結,甚至思考方式的變革都需要探討。我不想再重現過去的經歷,我只想開創意想的未來
Podcast輕鬆聽:https://reurl.cc/nrOVGX 首先要搞清:你的「問題」落在哪個層次?才能對症下藥 為了搞清楚動物溝通啊、跨族群交流這件事,我花了很多時間和錢錢,去上了很多課。基本上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全部都拿出去當學費了!當然其中當然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自己上課啦!那..
Thumbnail
要維持規律的日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既使只是日更100字!要做到規律的日更,除了盡量降低寫作障礙之外,我認為更積極的做法是建立日常寫作習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
Thumbnail
開始最難,但開始了就不難 離面試日還有2天的時間,我終於開始了我的日誌生活,之前看完了「大人的11堂寫作課這本書」,書中裡面的精髓。我覺得不外乎就是「每天都要來給自己寫一段話或文字」,並保持這個習慣,不管寫得好不好,開始行動,開始寫就對了。 高雄市苓雅區的「茉莉二手書店」是我最愛去踩點的地方
Thumbnail
習慣,是人們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但是,卻很少有人來深究這其中的關係,今天是生存大師的第三期,我將來解析“習慣”,並且推薦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正好就是通往三個面向:理想傳達(維納斯計畫)、理念推廣(性不別愛無主)和宣傳直播(Tâi-gí台語Tâi台),人生所有階段都沒有被遺漏,我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但有太多太多需要解釋:政治不能解決問題是第一個坎,超越金錢的連結,甚至思考方式的變革都需要探討。我不想再重現過去的經歷,我只想開創意想的未來
Podcast輕鬆聽:https://reurl.cc/nrOVGX 首先要搞清:你的「問題」落在哪個層次?才能對症下藥 為了搞清楚動物溝通啊、跨族群交流這件事,我花了很多時間和錢錢,去上了很多課。基本上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全部都拿出去當學費了!當然其中當然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自己上課啦!那..
Thumbnail
要維持規律的日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既使只是日更100字!要做到規律的日更,除了盡量降低寫作障礙之外,我認為更積極的做法是建立日常寫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