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紀念日的 3 個意義:關於頻道、電子報以及語音訪談

(參加 Matters 徵文投稿徵文作品)

9 月 22 日,值得紀念的一天,當天是我擔任 Matters Discord【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駕駛員第三季度任期以來,籌辦的最後一場 AMA(Ask Me Anything)活動,訪談很愉快,為本季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IMO 人物誌:創作的底蘊!瓦基「筆記系統」一路上迭代、優化的過程

IMO 人物誌:創作的底蘊!瓦基「筆記系統」一路上迭代、優化的過程

我想回顧一下第三季度【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伴隨頻道而生的電子報、語音活動帶給我的意義。


■ 關於頻道:為什麼是 IMO?

碎片化時間的時代,讀完一本書好難,更遑論讀完後還要留下點什麼?

不過,假如我們用上《原子習慣》的「三分鐘法則」,可以把「輸入」與「輸出」這兩件事情切割成容易執行的小單位。

  • 讀完一本書好難,那先從讀一篇文章開始。
  • 還要寫一篇讀後心得/筆記好難,不妨先練習為一篇文章寫下觀點(opinion)。

這就是【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發想的初心,添加了 IMO(In My Opinion)字詞進去,這是最核心的理念,最高的指導方針。

擔心自己三分鐘熱度,我還找了公益讀書會的 @雨果.Hugo 成為「問責伙伴」,互相敦促每週的策展精選文章——並寫下 IMO——這也是《原子習慣》裡「習慣契約」的親身實作。

一定對這個世界要有點意見,還有話要說,邀請你一起來頻道 IMO

■ 關於電子報:對外多方嘗試,對內激起漣漪

做電子報算是暫時一解「網路上有個家」的渴望,雖不是自架站,但 substack(電子報平台) 給與創作者更多的自由與自主。前者是指 substack 摒棄了演算法推播內容的機制(不用和其他創作者競逐版位,事實上,創作者之間可搭建 recommendations 的橋樑,彼此是合作的關係);後者則是訂閱讀者名單的可攜帶性。

總之,以上兩個特色貼近一個自架站的最小版本,卻不用一開始就投入大量時間或金錢,就有更多餘力花在其他庶務上面。

說到庶務,我打從一開始就想把這個「類自架站」當成一個項目(project)來經營,並不是說要讓它來掙大錢,主要是很想實作/實驗看看《一人公司》裡的所說的 MVPr(Minimum Viable Profit)執行起來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我把不用維運「自架站」所省下的時間,拿來拓展這份電子報的賦能,挑戰它的極限在哪裡?

對外,我想以【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名字(而不是「閱讀筆耕」寫作號)去向外界打交道,不論是出版社的書籍推廣活動、其他項目方的聯盟行銷、參與 Gitcoin Grant 的籌備⋯⋯多方嘗試,主動出擊。

對內,也思考著電子報的特色是什麼?如果以 IMO 作為延伸思考,應該可以想像,當周有某一篇策展文章特別能「釣出」(激發出)好幾個人的共鳴,他們都寫下了 IMO,激盪出一片多元觀點的漣漪,這樣的討論就是頻道裡的「重中之重」,值得獨立拉出來收進電子報裡。

對外多方嘗試,對內激起漣漪,這是 IMO 電子報對於我的意義。

■ 關於語音訪談活動:就像讀一本白皮書

主持一場語音活動,可能是我的弱項,是一件得踏出舒適圈的事情,因為我把自己定義成「社交聚會要耗能(而不是充能)」的內向型人格。

但我讀《離職說明書》它讓我們再進一步深入思考,這種二分法是很粗糙的。真實的情況是,一個人在某些情境下,體現出內向的特性;而在某些情境下,比較會表現出外向

人在不同情況下會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因此無論是對他人還是自己,都不要輕易斷定是「外向型(內向型)的人」。應該用「帶有外向(內向)偏好的人」(person with extrovert/introvert preference)這樣的表達方式比較準確。

——《離職說明書》

那麼現在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什麼情況下比較會表現出外向(或內向)的性格?

我發現自己在閱讀時是外向的,即不會特別排斥接觸某一種領域範疇。那麼,如果我可以把「訪談一個人」視為「閱讀一本書」,甚至還可以當面向「作者」請益自己「閱讀」過程中好奇的、不解的、質疑的地方,那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對我也是,對聽者也是。

一開始,我先從熟識的創作者(公益讀書會創辦人 Hugo、鏈習生日報主編 Bao)作為訪談邀約的對象,因為這樣可以減少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的時間——是的,我把訪談對象當成項目來研究,試著去理清項目背後的「白皮書」(初衷)究竟是什麼?

磨練了一兩場以後,信心提升,我想訪談看看比較陌生的創作者(不侷限是以 Matters 生態系作為據點的創作者),於是給其他社區的創作者發了私訊/電子郵件,同時也迭代、優化了訪綱的生成過程,最終促成了「姆斯的閱讀空間 Maxjames」、「卡片盒筆記實戰課 Waki」的語音活動。

每一場活動結束,我都會做一些復盤,看看哪些環節(主要是檢討提問設計)可以做得更好,然後應用在下一場。很高興這一季順利地走完了,而且漸入佳境。

訪談一個人,對我來說就像是讀一本白皮書,想知道對方這些舉措背後的初衷。

還有更多沒有寫下的,就留待第四季度和大家分享吧!😊

■ IMO 10/4 20:00 創作者經濟 IMO 頻道「Q3 復盤 Q4 展望」

本期【創作者經濟 IMO】語音活動邀請到了兩位版主閱讀筆耕Leo、雨果Hugo 談談本頻道第三季度營運(討論區、電子報、對外接洽)的心得與幕後花絮,並展望第四季度的目標與規劃。

也開放與會聽者「call in」現場 AMA(Ask Me Anything)。

✅ 按有興趣開啟活動通知
https://discord.gg/matterslab?event=1157158154954625085

❍ 時間:2023/10/4(三)20: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Matters Discord 自由二台(線上語音)
❍ 主持人:Swift Evo
❍ 嘉賓:閱讀筆耕、雨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