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遺忘之書

一本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的小說,建議可以先看張亦絢在聯合副刊的文章,讀小說前看或讀後看都可以,會有不一樣的效果。畢竟這是個遠在非洲的故事背景,雖然也是轉型正義相關的議題,不了解相關脈絡不影響閱讀,只是少了一些知道脈絡的趣味。若是讀完小說再回來看這篇,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挺不錯的。

殖民的人類大歷史發生在世界各地,但解決這個歷史難題卻各行其路,畢竟社會文化歷史脈絡都不同,自然會發生許多不一樣的選擇和大時代的故事。共產主義在亞洲和在非洲發生了不同的故事,人們面對這個來勢洶洶積極取得政權的思潮也有不同的選擇和面對方式。

築起一道牆或許擋住了大部分的干預,但卻有些牆外事物,不斷的透進那個看似封閉的空間。每一個人的認同發展,受到經驗的影響頗深,想自己小時候也曾經在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活活潑潑的好學生洗腦之下,度過了對政治蒙昧的一段時光。及至長大了,多讀了一些不一樣的敘事,有了不同的經驗之後,才更確認自己就是臺灣人並且是與支那不同國家、毫無統一可能的臺灣人。

牆內的生活並不容易,除了那些留下的植物之外,還得另外找到肉品來源。政治動盪前遺留的那些來不及進到肚子的食物稱了一段時間,後來就開始了各樣宰殺動物的生活。殘忍嗎?有時為了繼續生活下去,有許多的不得不。

一個人一隻狗、猴子、老鼠或鴿子,他們分別有了幽靈、切格瓦拉、希望和愛的名字。這世界上生活確實不可或缺,少了幽微、希望和愛,那些苦悶極可能加倍至難以忍受。人和動物的互動在這本小說中佔了很多的篇幅,他們的出現帶來改變,和堅持某個信念或信仰的人不同,又或許在這些動物身上,有更多的確定,人的想法,則是持續變動而不確定的。

家國的概念如此迷幻,與世隔絕的牆內,和外頭驚天動地的政治革命疑似顯不相干,但終究是相互影響。就像總是有政治歸政治、孫子龜孫子的幻覺,真空於社會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儘管有牆,還是會有被打破的一天。君不見柏林圍牆已塌多年,但那些古時候如幽靈般的老舊思想,卻仍在社會中影響著。

回到遺忘之書,到底最後什麼被記得了,什麼留下了,什麼又被遺忘了,消失了?那些革命的歷史,充滿暴力血腥的過去,還有不斷鬥爭所留下的傷痕,真的能說忘就忘,或者就封印在小說甚至日記中嗎?難吧!畢竟這日記終究轉換成小說,留在讀者的記憶裡,至少讀完都會起一點漣漪。

推薦給也覺得轉型正義困難的朋友,或許小說容易進入一些。讓故事的情節展開一段與政治、歷史和個人不斷交錯的旅程,就是這本小說所帶來的閱讀樂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