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人「自己說給自己聽的故事」

raw-image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進而帶動網路文化的蓬勃發展。藉由通訊軟體、社群媒體進行資訊傳播及訊息傳遞對手機不離身的世代來說,就像呼吸一樣正常。而語言的使用也因此延伸出不同以往的表達方式。注音文,亦稱斷頭注音文,便是基於網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萌生出來專屬於台灣人的網路次文化。

「你好ㄇ」、「辛苦ㄌ」、「好ㄚ」、「好累ㄛ」、「ㄏㄏ好好笑」、 「這是我買ㄉ早餐」在非正式的網路對話中,出現上述注音文的用法對青少年及青壯年群體而言是稀鬆平常的事;就算對於年紀稍長的群體來說,儘管不知道何謂注音文,也不會使用它,但在閱讀理解上通常也不會出現障礙。

  與羅馬拼音使用的廣泛性不同,注音符號是僅限於台灣人教育體系中協助學習的標音系統。在許多外語學習書籍上,也經常出現以注音符號標示發音的內容,換言之,由於教育文化的影響,注音符號之於台灣民眾而言,是不需加以思索的拼音方式。對多數接受台灣教育的學習者來說,經由注音符號進行中文輸入也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隨著中國勢力崛起,學習中文的人士也不斷增長。然而面對更為複雜的繁體字及注音符號,多數外籍人士往往優先選擇精簡過後的簡體字以及羅馬拼音。因此,是否能夠辨識注音符號也成為台灣人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上尋找「自 己人」的方式之一。這是注音符號的特殊性,其建立起「台灣人」的認同感,也進一步形塑注音文的使用。

  文字訊息的傳遞通常缺少情緒起伏,也難以透過視覺訊息的接收來判斷對 方說話時的微表情,因此顯得較為生硬及刻板。在許多非正式的聊天中,不乏有人使用顏文字、貼圖等方式來讓對話過程充滿更輕鬆、更活潑的氛圍,而注音文的使用也具備相同的功用。透過將文字訊息的嚴肅程度降低,來達到和諧溝通的需求及目的。

  在面對親近的家人朋友時,注音文的使用往往出現得更加頻繁。當進行線 上對話時,將語助詞、疑問詞以注音做替換成為年輕一代表達情感的方式之 一。注音符號的出現讓對話內容出現俏皮、可愛,甚至是撒嬌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不使用貼圖及顏文字時的平板內容。甚至可以大膽的說,對擅於網路社交的一代而言,注音文的出現是必然的。其在帶來生動對話的同時,減少呆板且嚴肅的氣氛,將有助於線上社交關係的建立。

  正如上述所言,注音符號是台灣人獨有的標音系統,注音文的縮寫反映了台灣的語言特色,形成當地特有的網路文化。與此同時,更進一步提供認同感及歸屬感。事實上,類似的文化發展在鄰近的國家如中國、韓國也可窺見一斑。面對擅長使用網路交流的新世代,縮詞的使用及網路用語的出現凝聚了了解相同文化意涵並認同其意義的群體,緊接而來的便是對自我的身分認同、族群認同,以及文化認同,在某種程度上鞏固個人決定「我是誰」的認同與歸屬感,既而形成各個地區的網路世代相似又不相同的文化。

  有趣地是,對於更為年輕的台灣一代,意即現在正處國小到高中年紀的青少年及孩童而言,注音文的使用頻率及背後對台灣的文化認同可能會與其他年齡層的群體有所差別,而究其原因同樣來自高度發展的網路文化。近年來,相較於動輒三四十分鐘的劇集,短影音已然成為最受多數人歡迎的消遣形式。因此,藉由抖音與小紅書的發展,可以發現越來越多台灣孩童與年輕一代對中國用語及網路文化有著高包容度和高適應度。而其網路縮寫用語如YYDS、XSWL 、AWSL也成為他們對話中常出現的內容。

  儘管如此,仍不能否認注音文在一般日常的網絡對話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只要接受過台灣教育的訓練,對於注音文的使用及判斷仍優於那些未曾接觸過的人,這樣的用法就如同「通關密語」般成為塑造台灣文化的要素之一。就算各人心中對其的接受度及認同感有所落差,但對筆者而言,能夠使用、閱讀,乃至理解注音文是說給自己聽的台灣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