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底學誌】台灣建築的大學教育方針是職業訓練所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建築領域是職業訓練所還是素養教育?我想這個大哉問與建築界的實習課程中,學生到底是不是勞工頗有互文的交織,經過了好幾次正式與非正式的交流之後,我想很直接的留下明確的紀錄。

大學的建築教育是不是「職業訓練所」?作為建築師事務所的勞力源頭,設計師就業的夢想起點,如果可以,事務所絕對希望建築系大學畢業生來到事務所之後擁有即戰力的可能性,溝通協調的過程中可以非常流暢,最好不用怎麼教也能很順利的完成進度。很明顯的這與現況完全不同,畢業生承載莫名的「即戰力」期待、「海綿學習論」的態度要求、「一代不如一代」的酸言酸語,產業界明明缺乏共識的共業卻由畢業生集體承擔,這十分惡劣。容我在這個段落援引《臺灣建築學會》2012.10會刊雜誌中的專題原文:

在學校裡常常談到,怎麼樣讓學生能夠準備好,馬上就可以進入到事務所銜接工作,學生需要施工圖的意念,或者懂得工程?
其實我的感覺是完全不需要,學生從學校裡訓練出來,我只希望他們把自己的價值觀訓練得非常健全,他們就可以去思考問題了,所有關於實務界的問題,在事務所就可以養成,所以我從來不覺得,學校需要考慮怎麼接軌。
(p.67)《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2.10

所以,我認為來自產業界對於建築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質疑是不合宜且可惡的!不僅自私且傷害產業的未來,這種公司應該盡早倒閉。

若是期待大學建築系成為職業訓練所以及認為學生應該要做為即戰力的產業界前輩,請捐錢設計你認為怎麼樣才算是產業需求的職業訓練,不要只會出一張嘴罵新鮮人不會畫圖,貶損大學學生程度差勁。

大學建築系明顯是一種素養教育,這顯現於「畢業設計」以及「評圖機制」的課程狀態,在要求書寫設計論述時的各種理論援引,都暗示著建築教育遠遠超出實際工作所需,讓我們來看看建築文言文ver.2在賣弄哪些華麗的詞藻作為設計主題,回到學校兼課的業界講師也善於挪用這些理論,同時也明白實際除了競圖計畫書之外,產業的工作主軸遠遠與這些內容不同。建築產業雇主們「分明」期待著一種價值觀、空間觀點、素養的建構,利用賣弄表象挪用而來的理論,建造出了一個建築夢想,再由同一群人在產業當中以「大學生怎麼連施工圖都不會畫」將這個夢想加以貶低並摧毀。

所以大學的建築教育到底是「職業訓練所」還是「價值觀與素養教育」?回答僅僅是大學老師說「不是職訓所」、產業雇主說「是職訓所」的純粹答案嗎?我想可能並不能由產業雇主說了算,因為他們對於教育本身缺乏實質貢獻,反而頗有破壞的意圖。

每個交流場合我問出這個問題往往不是希望聽到多麼具有前瞻性的論述,而通常是為了引出那些荒謬的雇主說詞,看見產業內的雇主想維持形象卻又露出馬腳的情況。

2022年6月,我代表工會參與了一場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線上的沙龍,詢問著這個問題:

青年建築師委員會怎麼看待建築教育,是要出來就很會畫圖的職業訓練所,還是設計素養跟思維很優秀?
●如果是前者的話各位願意投入多少資源去整合提倡相關的教育?
●如果是後者你們願意停止用言語酸大學生畢業之後圖亂畫,並且指正你周遭的建築夥伴停止做這件事情嗎?

很可惜,他們在會議中就講出:「我們通常把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牲用,來我們請__生發言。」「我們也會笑建築系剛畢業的大學生連圖都不會畫。」「設計超過我,你就可以大聲講話。」從未正面回答過我的提問,公會公開活動尚且如此,我不能苟同。

如果這個定義的過程能夠為新鮮人避免掉空間設計產業中就業的惡意,那麼盡早的指正對產業中的學生與大家都好,我們並不樂見那種一面汲汲營營的在建築產業中享受自我明星化,另一面卻有意識的在傷害投入職場的新人。

可喜的是,2021年出現了〈臺中市建築師公會魯班學堂_建築師事務所職場實務初階班〉不僅紮紮實實的為產業種下了一個銜接的穩定角色,也提供了迷茫的雇主和員工有一個出口,值得肯定。


下一個戰場希望是建築設計教育中的性別倫理與視角。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孤獨常伴隨懼怕,然而這即自由的根本
模範街由傅錫琪與翁同文倡議,向東南亞金僑集資,並依王廷元的設計於1928年興建。街道全長750m,直街與橫街共有40間街屋。原設計以煙炙紅磚疊砌為街面構造,並帶151cm深的騎樓,面寬為420到470cm不等,進深約為15m;屋身是磚石疊砌,或擱檁或穿斗以支撐紅瓦屋面。
重新審視基地與議題
對於我而言,建築是什麼?
孤獨常伴隨懼怕,然而這即自由的根本
模範街由傅錫琪與翁同文倡議,向東南亞金僑集資,並依王廷元的設計於1928年興建。街道全長750m,直街與橫街共有40間街屋。原設計以煙炙紅磚疊砌為街面構造,並帶151cm深的騎樓,面寬為420到470cm不等,進深約為15m;屋身是磚石疊砌,或擱檁或穿斗以支撐紅瓦屋面。
重新審視基地與議題
對於我而言,建築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給國家考試新生的一些淺見與建議-心靈話語 在「設計教育」與「建築師考試繪圖」的教學路程中,不知不覺已經十多年了。隨著最近建築師高考剛考完,收到不少訊息,詢問成績的高低與考試的難易,其中有經驗豐富的老手,也有剛踏入考試領域的菜鳥。 在這裡,我整理了自己多年來的教學與學習心得,試圖用一些淺顯的建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經濟學是當代的「通識」,是每個人、每個專業都會碰到的知識。不管政治體制為何,資本主義已然讓經濟的市場供需成了世界語言。然而,大學建築系卻沒有一門「通識建築經濟學」的課,導致初出社會的建築新鮮人,不知道為什麼辛辛苦苦念了5年的建築系,到頭來在建築師事務所的起薪卻只有區區2萬6,為理想燃燒生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給國家考試新生的一些淺見與建議-心靈話語 在「設計教育」與「建築師考試繪圖」的教學路程中,不知不覺已經十多年了。隨著最近建築師高考剛考完,收到不少訊息,詢問成績的高低與考試的難易,其中有經驗豐富的老手,也有剛踏入考試領域的菜鳥。 在這裡,我整理了自己多年來的教學與學習心得,試圖用一些淺顯的建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經濟學是當代的「通識」,是每個人、每個專業都會碰到的知識。不管政治體制為何,資本主義已然讓經濟的市場供需成了世界語言。然而,大學建築系卻沒有一門「通識建築經濟學」的課,導致初出社會的建築新鮮人,不知道為什麼辛辛苦苦念了5年的建築系,到頭來在建築師事務所的起薪卻只有區區2萬6,為理想燃燒生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