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書僮半年生活-(下篇)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許多可慮之處。

管理人員的進駐,一方面協助了店員與店長的溝通,減少了磨擦。協助各個書區來陳列擺設,似乎問題都能夠從其口中得到個答案或方建議。

相較於店長是真的是有實際幫助,而不是單純不明所以地「訓話」,在店務及人員管理上也十分熟悉且有經驗。大夥似乎都喜歡參考其意見。畢竟其他人,包括店長,都只是書店業的菜鳥。


但開始,活動逐漸開展,店務變得更忙,各種的問題及壓力也開始浮現。好像常有莫需有的罪名,好像沒有信任,人前人後似乎是兩套手法;不可諱言對書店經營很積極,很熱情。但也常常不知道幹麼,再搞威權。這在初期是好事,大家服膺其下,但久了就還是出現問題,如某些書籍邏輯或陳列,所有事都親力親為,不信任其他人,卻也忙不過來,然後是等待處理。 再來是日常的衝突與各種水逆,亦搞得人仰馬翻、數字不對,時時掌控銷售書櫃書架,緊迫逼人,明明是有所做事,但卻不當作重要的事。幾次被誤解與責罵也使得態度逐漸轉消極,覺得疲累與不值得。

店長常在責罵後,又一派輕鬆地給予些食物或聊天,這都讓人無形中產生壓力,雖然過程中店長也不斷地有所自省,把話說得清楚,但常常還是覺得溝通有障礙,談話的重點都錯了,他想要的都不是我的說法,而是我應該對上司怎麼說。

把別人的陳述都成為藉口理由,久了,大家根本都不想與之溝通。日積月累只會覺得付出都是徒勞,最後選擇遠去。 離職後的一個月,試著用文字梳理紀錄。

.........................................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是一場流浪,沒有該要尋求所謂的本質,更沒有該要信仰什麼教義與教條。 從年少到壯年又到老,世事不斷在變換著,你不會一直都遵從自己的目標,什麼對你是好的,什麼又是壞的?又是每個階段都不同的。 固守或是改變,沒有對與錯,人生常常就是轉了好幾條彎路,才又回過頭,那些彎路也並不是白費的,惟有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實踐。環保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為了北極熊,為了愛地球?是因為對眾生的仁慈,還是自己意識到應該要有所改變? 環保生活是種選擇,是種克制,但不是宗教紀律,或全然禁慾。 《環保一年不會死 》,講述了紐約小家庭開始嘗試一年的環保生活。這是作家丈夫的提議,想把自己從對環境議題憤世嫉
    而這次的「山海天人──我在自然裡」,一樣讓人驚豔! 不管是「靜觀山川」或「潛行海洋」展間,都十分用心地把自然的元素挪移到博物館中,其用意不是還原百分百的自然,而是塑造一個人與自然對話的管道,其沉靜和緩的白噪音,真的會讓人感到放鬆,有回歸自然的感覺
    想要打些什麼,又是腦袋一片空白。驟然的開始也驟然的結束,還不確定是否會打消對書店工作的喜歡,但半年的時間,書店工作的日常也淪為一個重心,把我整個人都浸潤起來,生活的輪廓好像也變得明顯。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生命是一場流浪,沒有該要尋求所謂的本質,更沒有該要信仰什麼教義與教條。 從年少到壯年又到老,世事不斷在變換著,你不會一直都遵從自己的目標,什麼對你是好的,什麼又是壞的?又是每個階段都不同的。 固守或是改變,沒有對與錯,人生常常就是轉了好幾條彎路,才又回過頭,那些彎路也並不是白費的,惟有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實踐。環保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為了北極熊,為了愛地球?是因為對眾生的仁慈,還是自己意識到應該要有所改變? 環保生活是種選擇,是種克制,但不是宗教紀律,或全然禁慾。 《環保一年不會死 》,講述了紐約小家庭開始嘗試一年的環保生活。這是作家丈夫的提議,想把自己從對環境議題憤世嫉
    而這次的「山海天人──我在自然裡」,一樣讓人驚豔! 不管是「靜觀山川」或「潛行海洋」展間,都十分用心地把自然的元素挪移到博物館中,其用意不是還原百分百的自然,而是塑造一個人與自然對話的管道,其沉靜和緩的白噪音,真的會讓人感到放鬆,有回歸自然的感覺
    想要打些什麼,又是腦袋一片空白。驟然的開始也驟然的結束,還不確定是否會打消對書店工作的喜歡,但半年的時間,書店工作的日常也淪為一個重心,把我整個人都浸潤起來,生活的輪廓好像也變得明顯。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的二、三事(三十八) 這家店至少工作了一年多⋯還當上”店長“!其實我是被逼的⋯因為沒人想面對老闆🤣可我上任後凡事都”事必躬親“什麼都做⋯久而久之⋯大家好像慢慢也認同我了!只要店員有事就找我,因為只有我不會罵他們⋯其實可以打電話給老闆看看🤣⋯一定不明究理就霹靂趴啦罵一堆,而我是先處理問題事
    沒有機會問其他仍然在職場打滾的朋友或弟兄姊妹,有時都會好奇究竟他們會不會時常遇到難以應付的老闆,在我的職場生涯中,至今遇到兩個令我感覺非常困難、難以捉摸、情緒化及難以繼續合作下去的上司,究竟是我的際遇出現一點問題,還是這現象在世間其實都是非常普遍呢?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老實說,這一年的工作經驗,真的比我之前十七年累積下來的壓力還大得多,因為當初小公司是一個調味料工廠,沒有單純賣給消費(B2C)這類產品,當時總經理還希望能為了了解消費者習慣,開一家店讓我去處理,但是那可是一個很大的決策~後來計畫也沒實行,直到現在這家公司,可是實實在在的做產品到消費者手上,且品項多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Thumbnail
    2017年的夏天,我在桃園一間獨立二手書店打工,雖說只有4天的打工經驗,也是一個特別的回憶。 那年是我各方面都極為艱難的一年,工作上案子極不穩定,收入來源也青黃不接。感情也是一切都不明朗;還有那陣子我老家正在出售,我跟媽寄住在親戚家中,日子也沒有辦法像之前住在自己家裡那麼自由自在。 住在親戚
    剛進一間餐飲店的時候,對於做事的流程還不清楚,一定要準備一本筆記本,詳細的記錄每個時間點,帶領你的人在做什麼記錄下來,如果可以拍照的話每個時間點也都要記錄,零售業要如何陳列、擺放,都有不同的既定流程。 待在店長訓練的我,選擇每半個小時記錄一次店長在做什麼?他在和誰對話?他做了什麼小細節?雖然不知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的二、三事(三十八) 這家店至少工作了一年多⋯還當上”店長“!其實我是被逼的⋯因為沒人想面對老闆🤣可我上任後凡事都”事必躬親“什麼都做⋯久而久之⋯大家好像慢慢也認同我了!只要店員有事就找我,因為只有我不會罵他們⋯其實可以打電話給老闆看看🤣⋯一定不明究理就霹靂趴啦罵一堆,而我是先處理問題事
    沒有機會問其他仍然在職場打滾的朋友或弟兄姊妹,有時都會好奇究竟他們會不會時常遇到難以應付的老闆,在我的職場生涯中,至今遇到兩個令我感覺非常困難、難以捉摸、情緒化及難以繼續合作下去的上司,究竟是我的際遇出現一點問題,還是這現象在世間其實都是非常普遍呢?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老實說,這一年的工作經驗,真的比我之前十七年累積下來的壓力還大得多,因為當初小公司是一個調味料工廠,沒有單純賣給消費(B2C)這類產品,當時總經理還希望能為了了解消費者習慣,開一家店讓我去處理,但是那可是一個很大的決策~後來計畫也沒實行,直到現在這家公司,可是實實在在的做產品到消費者手上,且品項多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Thumbnail
    2017年的夏天,我在桃園一間獨立二手書店打工,雖說只有4天的打工經驗,也是一個特別的回憶。 那年是我各方面都極為艱難的一年,工作上案子極不穩定,收入來源也青黃不接。感情也是一切都不明朗;還有那陣子我老家正在出售,我跟媽寄住在親戚家中,日子也沒有辦法像之前住在自己家裡那麼自由自在。 住在親戚
    剛進一間餐飲店的時候,對於做事的流程還不清楚,一定要準備一本筆記本,詳細的記錄每個時間點,帶領你的人在做什麼記錄下來,如果可以拍照的話每個時間點也都要記錄,零售業要如何陳列、擺放,都有不同的既定流程。 待在店長訓練的我,選擇每半個小時記錄一次店長在做什麼?他在和誰對話?他做了什麼小細節?雖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