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札記 :《觀光客的凝視》後續

繼第一篇《觀光客凝視》讀後感,新思考了一個疑問:觀光旅行的異議?

文化觀光大致主題圍繞著,觀光是什麼, 觀光等同旅行嗎? 觀光客旅客到底想要看到什麼?觀光時的文化禁忌?遇上文化衝突時我們怎麼應對?

書中:觀光不等於旅行,之前完全沒有去思考過兩者之間的差別。

經過深思後才悟到原來旅行不等同觀光。即使都是出遠門,看似差不多,但歷史脈絡卻是不同,旅行一詞自古以有的概念,而早期旅行者都比較不願踏上旅程,出發不保證回家;觀光則相反,保障回家的出遊。

而觀光成為一種工業,從書籍中得知約莫是18世紀末兩個大革命之後才有可能,開啟一種全新的「觀光」生活,經濟好後才有可能促進觀光的。

明白了古時的旅行定義與現代觀光的庸俗,比較好理解差別,都是移動但一種較深一種較淺的移動。

另外從這幾個主題中,還發現有趣的點則是大部分人似乎不太喜歡被叫成:「觀光客。」為什麼?

我想也是關於深淺問題,因為觀光讓人感覺膚淺的表面,就像我們經常嘲侃的「上車睡覺、下車尿尿」之類的觀光團客,但又確實大眾觀光的旅遊就是如此。

另一論點,我們的歡樂是建造在別人痛苦之上。雖說我這麼說有點誇飾,不過現代人的觀光是某些人的休閒,反之也是某些人的工作。上述我也提到,經濟好才會有觀光業的興起。

整個休閒產業,是資本主義下的產品,大家工作就去休閒消費,難得休閒時間,又遭到商人勸敗而又成為消費者,如此大迴圈就是工作生產-休閒消費的無限迴圈。但這好似也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模式,我們幾乎逃離不了。

觀光旅行者們到底想要看到什麼?無論被看或自己看,我的概念是,要看到什麼取決於年紀,想看多年紀長一點會自己看到不同的風景,事前功課做的非常足,而年紀稍輕一點,則是看景點的爆紅度,去捕捉一下風景。

另外被看的是各地方各國建構出來的形式樣貌,而自己看到的是取決於自己的深度。旅遊到某些地方,無論坐飛機、旅館、走景點,我們幾乎有一樣的心理,對於團客會多個白眼不屑,就是如我上呈述的觀光讓人感覺膚淺的表面,而大家喜歡自己稱為旅人。觀光客嘈雜,旅人多了一份高尚的文青氣息。

不過在觀光或者旅行體驗中,我想都能稱之為假旅行,假快感,因為旅行觀光上看到的也是被建構的。也可以想的簡單點,都是出去玩嘛,為什麼我們想要出去都是背後原因作祟,資本主義下的我們,總覺得眼前的人生辛苦,嚮往他方尋找「本真的自我」,大部分人都有這樣渴望,雖然無奈,但確實我們看到的他方都只是舞台上的演出,現代人都有一顆必須被安撫的心,因此忍不住就是要觀光。

對人類社會來說,觀光旅遊由興趣成為一種產業是福還是禍?

一樣圍繞著「我們的歡愉是建造在別人的痛苦」。旅程上難免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文化禁忌及衝突,我們是否給予尊重及遵守?有時我們有意無意的的冒犯都是造成別人的困擾。

各自民族有自己的獨特性及禁忌,各自有自己文化的發展及生活方式,觀光產業的興起,伴隨著大量的遊客,科技的進步攝也伴隨著我們隨時記錄每一刻,文化空間成為所有參與者所需理解與反思的,而其中了解差異尤為重要,這經常成為旅客需重新學習與理解的知識板塊。

文化的差異經常造成雙方的窘境,若我們在出國前,多利用一點時間觀看一些文章,就能避免踏入禁忌給予尊重,當個好旅客,其實不安份的終究是人心,觀光經常無能為力。若政府能大力推動人民在出國前務必做好行前功課,充分了解對方,我想這也是提升國民素質的一項功課,在國際間對於台灣的評價會更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M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