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隱形經營者(九)找尋出路,卻見迷霧

澳洲經銷商,就叫它T公司,因為負責塔斯曼海Tasman Sea 兩岸的兩個市場,也就是澳洲和紐西蘭。

找尋出路,卻見迷霧

獲悉T公司內外交困的情勢之後,我思考了好幾天,心裡的想法仍然很不清晰。萬一T公司老闆決定收掉這盤生意,那麼歷史悠久的一家公司就這樣消失,實在令人遺憾。

偶然的機會,和亞洲的生意朋友聊到這件事。那個人隨口說:“你和總公司關係那麼好,你把T公司買下來好了!”我笑說:“別開玩笑了,我可沒發瘋”。

隱約可見霧裡的光線

這句玩笑話倒是把我的思緒引領到另外一個方向,這個選項值得探索嗎?這裡頭有幾個面向我得好好想清楚。

首先,這歐洲原廠是我過去服務了十幾年的老東家。再說,我曾經有一年任職同集團;位於新加坡的遠東區域中心高層職務。我會有‘’旋轉門條款‘’的問題嗎?總公司會同意我收購這一家澳洲公司?準確的說,他們會同意繼續給予獨家的經銷授權嗎?

還有,我那負責遠東區域中心的舊日同事會怎麼看這件事?他會樂見我們兩人工作關係的演變嗎?若真的變成了現實,我們會從過去的平行同僚;轉變為有內外區別的上下游夥伴關係。他會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眼前仍是一團迷霧

儘管外圍因素是該釐清,但是,最重要的;人家又沒有要賣公司。對於他們目前面對的內外情境,以及可能的下個階段發展,那也是我個人的推斷而已。

另外一個核心的問題,我若達成收購這公司,我有能力經營嗎?我想把這家五十幾年的老公司往哪個方向帶?

要把所有的問號詳細列出來,一張A4紙怕不夠用。我得仔細思考。

在商場長久領軍開疆闢地,全方位思考是必要的,但那議題本身還是天馬行空,八字沒一撇,想再多,再深,也不會有實質意義。

走進霧裡,一窺堂奧

沒幾天時間,我還是憋不住了,想好,打個電話給那位任職總經理的朋友,這次的話題先暫定的基調是“多管閒事”,心態上不是太嚴肅,更沒設定欲達成的目標,就閒聊嘛!

那一次電話內容,我的切入點很直接,就是兩個角度。第一,屬於對外的層次,他們要如何在沒法改善和原廠關係的情況下,讓生意繼續蓬勃發展?這個題目其實很大,因為任誰都會說,那不就是一個原廠,也就是一個特定的供應商,其他可開發的供應商多得很。這個就有些“說得簡單,做起來可就大不相同”。不管怎麼說,人家認定的才算,那也是我打電話的目的。不能預設立場,也不宜心裡頭自問自答。

第二個題目就比較私密了。我問他,如果他老闆要收攤的話,這散佈在紐澳五個重要城市的五十多名員工,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就真的直接進入‘’深水區‘’了

本質上,第二個問題是有些冒失,但並不太過突兀。因為,這樣的秘辛,是那位仁兄在我倆見面聊天時;透露出來的,說起來還是機密層次的話題。再說,我也不是拿著大聲公,在人行道上提問的。

不管怎麼說,那個可能性在高層同事間應該是傳聞已久的話題。老闆是第二代,沒子嗣,又年邁,也沒有任何接班的安排,啊!然後呢?

這個議題只是沒有人觸碰,它還是好端端的矗立在眼前啊!只是,跟我毫無關係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