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抗癌成功的人身上都有的5️⃣大特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每次當我住院化療時,總會在病房裡遇見來自各地的抗癌病友,而每位病友身上都有著不同的抗癌故事~

我意外發現,那些當初曾經被醫師宣判過死刑的癌末病人,突破5年甚至10年存活期的病友其實大有人在🤩


💡以下是我抗癌這4年多來遇到的多位抗癌成功病友身上所歸納出的人格特質:


1.正能量用不完

我曾經遇過一位大腸癌末期抗癌成功的癌友跟我說:「小姐,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得到癌症嗎?因為我們個性比一般人更樂觀,所以上天派我們來告訴大家,即使遇到苦難,這個世界依然是充滿希望的。」

我聽完瞬間覺得感動,更從那時開始對人生產生一股使命感。原來罹癌這件事並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磨難,其實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帶給人們希望😊


2.喜歡大笑、很容易滿足

在之前文章曾提到我有一位肺癌末期的同事老陳,他就是屬於笑聲爽朗,整個辦公室常充滿他正能量的開心果😃

而他的樂觀、直率個性就像一顆大太陽🌞,老陳並沒有因為肺癌末期甚至在出現腦轉移雙重夾擊下而出現烏雲,我想,或許就是因為他體內的強大正能量才能夠讓他有足夠的戰力和「新癌王」抗衡吧🤜🤛

(想看老陳如何逆轉新癌王故事的讀者可以點這兒👉逆轉「癌王之王」的人生)

3.對事情看的很開

「人生除死,無大事。」這句電影台詞也是我罹癌後的最佳心情寫照。正是因為癌症讓癌友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脅,生命的長度可能因癌症受限,所以希望藉由提升生命的質量,轉化眼前的困境。而「轉念」無形中其實就會自動捨去或過濾掉很多不重要的事。



4.不過度壓抑真實情緒和想法

「我以前總是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所以一直都很壓抑自己的情緒。但罹癌後,我試著開始勇敢表達自己真實想法,才發現心理的壓力減輕很多,反而和身邊的人距離也拉近了~」一位抗癌成功已邁入第15年的乳癌病友曾這樣告訴我。


有醫學實驗證實,壓力荷爾蒙與乳癌確實有相對應的關聯


壓抑型人格容易造成「壓力荷爾蒙」失調,所以,過度壓抑情緒容易形成「癌症性格」。

我想,在人際關係中,過度壓抑自己真實想法無形中也會形成與別人之間的隔閡,而築起心牆。因為別人不了解真實的你,同樣也無法進入你的內心世界。🚧


5.擅長轉移注意力

罹癌後難免會東想西想,偶爾會出現一些負能量。但我發現有很多抗癌成功的癌友都說過這句話:「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

這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而確實,當我把注意力轉移到癌症以外的事情上,能夠增加我的「快樂荷爾蒙」😃

這也是我即使在化療期間的空檔也仍然堅持上班的原因,因為上班的忙碌能夠轉移我對病情的注意力,讓自己維持正常的生活步調~


所以,用「快樂」殺死癌細胞或許就是這些抗癌成功人士的致勝關鍵,而我也正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大步邁進🏃


「把你的恐懼留給自己,但與他人分享你的勇氣。」-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幫我👉追蹤、❤️支持和轉發分享~~你的關注就是我持續分享的最大動力💪💪
raw-image


想在這兒分享我在抗癌路上遇到的各種真實又溫馨的故事,帶給大家滿滿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我罹癌前就曾聽過身邊的親友提到免疫細胞療法這個新的癌症治療技術。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罹癌後,辦公室有一位同事-老張,他當時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我的母親在癌症末期的時候,醫生當時告訴我,比起傳統化療,免疫細胞療法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醫生甚至告訴我,一定能讓我母親治癒。」 「我當時花了一百多萬,滿懷
歷經我媽乳房「癌前病變」及「子宮頸原位癌」的洗禮後,讓我從中得到一些經驗,想在這篇文章裡和大家分享~(對我媽乳癌癌前病變及子宮頸原位癌發現過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我前面文章👇👇) 在上上篇文章提到我媽發現乳房癌前病變的就醫過程中,醫生一開始是建議我媽先觀察半年後再回診追蹤,因為醫生認為她的乳房腫
各種疑難症狀,不知到底該看哪一科 在我罹癌前,我對健檢幾乎一無所知。以前,我認為只要身體不舒服,到醫院醫生就會幫我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就可以解決。但我後來發現其實不然,因為醫院裡有許多科別,有內科、外科、有神經內科也有神經外科等等。
在我罹癌前就曾聽過身邊的親友提到免疫細胞療法這個新的癌症治療技術。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罹癌後,辦公室有一位同事-老張,他當時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我的母親在癌症末期的時候,醫生當時告訴我,比起傳統化療,免疫細胞療法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醫生甚至告訴我,一定能讓我母親治癒。」 「我當時花了一百多萬,滿懷
歷經我媽乳房「癌前病變」及「子宮頸原位癌」的洗禮後,讓我從中得到一些經驗,想在這篇文章裡和大家分享~(對我媽乳癌癌前病變及子宮頸原位癌發現過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我前面文章👇👇) 在上上篇文章提到我媽發現乳房癌前病變的就醫過程中,醫生一開始是建議我媽先觀察半年後再回診追蹤,因為醫生認為她的乳房腫
各種疑難症狀,不知到底該看哪一科 在我罹癌前,我對健檢幾乎一無所知。以前,我認為只要身體不舒服,到醫院醫生就會幫我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就可以解決。但我後來發現其實不然,因為醫院裡有許多科別,有內科、外科、有神經內科也有神經外科等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抗癌少了一種武器,即使有良藥預後也很差! 每當有名人罹癌,會有很多媒體記者詢問有關癌症,醫生要如何處理? 從來沒有人問過癌症患者,自己要如何面對現實問題? 今天整理一下,癌症患者的態度問題,決定了預後的問題!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多年前自己曾經罹癌,開刀前腫瘤科醫師評估還不太樂觀,後來靠著主的醫治大能、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細心照顧、家人朋友溫暖的親情支援,恢復健康後就開始關注醫學資訊與研究發展。記得當時在病房中,因為上帝阿爸父的聖靈陪伴,過程中經常笑聲連連。看護和醫護也說,到癌症病房時壓力都很沉重,但到了我的病房卻充滿喜樂,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名醫!醫師5招抗癌飲食抑制癌細胞生長 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編按:曾經熱愛登山、體能極佳的蔡松彥醫師,在2014年確診肺腺癌合併鱗狀癌,儘管積極地接受治療,卻還是逃不過復發的狀況,後來靠著飲食養生、運動保健,以及最重要的正確心態,讓他的人生下半場出現了不同的轉折。
Thumbnail
建立抗癌的勇氣與力量的過程中,很辛苦也很讓人心疼,但或許這就是抗癌的戰士們該有的基本能力!
幸福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會沾到自己 案例 手機裡有篇文章是與快樂有關的,單單標題就很吸睛《癌末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你預期該教授是帶點悲傷、有點沮喪的闡述罹癌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抗癌……結果不是,他神采奕奕的分享一生的追求…,完全沒看不出已是癌末,也看不出病痛加諸身心的折磨和痛苦。 一生順遂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抗癌少了一種武器,即使有良藥預後也很差! 每當有名人罹癌,會有很多媒體記者詢問有關癌症,醫生要如何處理? 從來沒有人問過癌症患者,自己要如何面對現實問題? 今天整理一下,癌症患者的態度問題,決定了預後的問題!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多年前自己曾經罹癌,開刀前腫瘤科醫師評估還不太樂觀,後來靠著主的醫治大能、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細心照顧、家人朋友溫暖的親情支援,恢復健康後就開始關注醫學資訊與研究發展。記得當時在病房中,因為上帝阿爸父的聖靈陪伴,過程中經常笑聲連連。看護和醫護也說,到癌症病房時壓力都很沉重,但到了我的病房卻充滿喜樂,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名醫!醫師5招抗癌飲食抑制癌細胞生長 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編按:曾經熱愛登山、體能極佳的蔡松彥醫師,在2014年確診肺腺癌合併鱗狀癌,儘管積極地接受治療,卻還是逃不過復發的狀況,後來靠著飲食養生、運動保健,以及最重要的正確心態,讓他的人生下半場出現了不同的轉折。
Thumbnail
建立抗癌的勇氣與力量的過程中,很辛苦也很讓人心疼,但或許這就是抗癌的戰士們該有的基本能力!
幸福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會沾到自己 案例 手機裡有篇文章是與快樂有關的,單單標題就很吸睛《癌末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你預期該教授是帶點悲傷、有點沮喪的闡述罹癌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抗癌……結果不是,他神采奕奕的分享一生的追求…,完全沒看不出已是癌末,也看不出病痛加諸身心的折磨和痛苦。 一生順遂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