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 閱讀筆記

  • 「放手」與「放空」這兩個概念已成為我的生存之道
    • 金錢就會增加
    • 時間會增加
    • 從空間的束縛解放
    • 身體與大腦都不易疲勞
    • 內心變得更從容
  • 換言之,「擁有及成本」。我們為了管理冗物會浪費許多的經歷,也會承受多餘的壓力,更會因此被迫面對各種煩惱。
  • 錢包:將鈔票與三張信用卡放在手機殼裡,轉型為「無現金生活」
  • 眼鏡與隱形眼鏡:接受ICL植入性微型鏡片,讓自己得以放下眼鏡。如此一來便利有利於防災與減少隨身物品。
  • 電視:改用「嵌入式天花板投影機」看影片。
  • 床:用折疊是床墊睡覺。房間變得更寬敞,搬家也變得更簡單。
  • 冰箱:我每天去附近超市「買當天需要的食材,然後當天用完。」
  • 洗衣機:使用大樓附設的投幣是自助洗衣服務。
  • 紙本與書架:改讀電子書。
  • 浴巾:很佔空間,又難晾乾,所以改用尺寸較小的洗臉毛巾。
  • 洗髮精:只以溫水洗頭髮,藉此改善頭皮發癢的問題。也不需要補充洗髮金。
  • 將選項降到至剩下三個,就不會難以選擇。
  • 所得越低的人,越不懂取捨,越容易根據「划算與否」這點購物。
  • 憑一隻智慧型手機就能無所不能的時代
  • 減少東西,騰出留白空間,能有效預防疫情與因應天災
  • 作者的建議是「減少生活的浪費,而不是努力工作」。
  • 有一說「江戶時代,是人類史上幸福最高的時代」,源自於江戶庶民「二點二五坪長屋」。共享文化,「有很多事情沒辦法只在家裡完成」,生活之中的大小事也通常與整個街區息息相關。
    • 因為受限制,所以才會想辦法
    • 幸福可以透過「減法」創造
    • 多走路與共享
    • 只留住隨時都能搬家的物品數量
    • 不與別人比較,不管閒事的文化
  • 五臟俱全的小房子除了有「房租便宜」、「能住在車站附近或熱門地點」的優點
    • 房間少、打掃輕鬆,冷氣和家電的電費也會跟著減少。
    • 移動變得輕鬆,隨時能拿到需要的東西,行動的門檻降低。
    • 東西會減少。由於空間收納不足,就無法增加東西。
  • 包包越重,意志力越容易被摧毀,越容易亂買東西
  • 讓家當減少到能自己搬家的程度,也盡可能購買體積較小,或是方便折疊的傢俱,才能搬上車子。
  • 從取捨琢磨而成的「美感」
  • 越是敏感的人越應該減少東西
  • 不要把丟東西交給別人做
  • 讓生活留白的「減法訣竅」極簡主義的「減物步驟」
    • 在星期六、日或是連續假期安排一段完整的時間,
    • 先整理一塊「什麼都沒有放的地板」大約是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面積即可。
    • 想像理想生活,決定「要保留的東西」,在把不需要保留的全部丟掉。
    • 從「擁有成本較高的東西」開始丟,留下「不能沒有的東西」。
    • 不轉賣也不讓渡「直接當垃圾丟掉」。
    • 思考為什麼可以丟這些東西。
    • 沒辦法丟東西的人可以試著「從精簡東西做起」。
  • 捨不得東西的人都有的共同之處:都是「找時間整理東西,或是有空再整理東西」。
    • 很難體驗生活有哪些變化,所以很難維持動力,因為每天只減少一至兩個日常用品,生活很難出現明顯的改變。
    • 那就是「擁有需要成本」之外,不把明顯多餘的東西丟掉形同「負債」,既然擁有有需要成本,那麼不丟掉多餘的東西等於是在「支付利息」。
  • 「比起減少東西,要留下什麼東西更重要」、「從要配置的東西回推,再減少東西」
  • 先減少擁有「成本較高的東西」:
    • 金錢:維持費用比較高的東西,不需要的奢侈品以及其他「會造成經濟問題的東西」。
    • 時間:會讓人不知道該怎麼搭配的衣服或是其他「會偷走時間的東西」。
    • 空間:過大的傢俱、物品、多餘的庫存與其他「佔空間的東西」。
    • 管理:錢包、身分證這類不小心遺失就很麻煩的東西,以及其他「需要妥善管理的東西」。
    • 執著:不需要的禮物、過去的獎狀這類「讓人裹足不前的東西」。
    • 如果不知道從哪個「擁有成本較高的東西」開始丟,建議從「衣服」開始,比較容易丟,也不是需要另外請人處理的大型垃圾。衣服是一年和二十四小時都會使用的東西,所以一但丟掉,就能明顯高感受變化。
  • 更重要的是,「曾經放手,卻覺得想找回來的東西」會讓我們知道,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 搬到小房子之後,能每月少付一萬日圓的房租。這幾乎是永久的獲利。
  • 極簡主義的本質並非「減法」也不是「減物」,而是透過精挑細選的過程,「強調」對自己重要的東西。一如「減少東西」與「丟東西」與「丟東西」是手段,不是目的,逼自己「不增加東西」與「不買東西」,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 「花錢購買體驗,能得到比花錢購物更多滿足」,該論文的內容:
    • 購物創造的幸福感到非常短暫,沒多久就會失去新鮮感。
    • 將金錢換成東西後,會被別人拿走,但體驗是無法被奪走的。
    • 每個人都會對幸福感到疲乏,就算買到想要的東西,之後會想「買更好的東西」,不同的物品等級或是價差,會讓我們忍不住與別人比較。
  • 只要戒掉「現金」以及「事後付款」,手邊的錢就會增加
  • 利用現金支付就無法累積點數,也無法留下「從何時開始以現金支付」的紀錄,所以無法累積「信用」。
  • 減少東西的奧義就是「善用智慧型手機」
    • 不再使用紙本票卷的現場音樂會
    • 行動點餐的餐廳
    • 越來越多店家「拒收現金」
    • 要防範病毒,一邊參與社會生活,以少不了「透過智慧型手機互助」。
  • 不要集點,浪費錢
  • 留白
    • 因為AI、自動化的發展,產生「遊戲變成工作」的社會。
    • 要騰出時間遊玩,就必須「降低生活成本」。
    • 「食衣住」與「遊戲」都會變得便宜,
  • 一如極簡主義的起源為「藝術家」,產出也是極簡主義的本質之一,不只是消費別人產出內容,也是試著自行產出內容,也是遏止消費的力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繭居族的咖啡廳,復更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