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豢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個人的行為都或多或少有個固定、穩定的模式

只要適應、明悉、並發展完整嫻熟後

就會進入穩定成熟、不隨意卦動的階段

如同每日規律待辦一樣不斷重複的執行、操作而愈來愈熟練、甚至效率提升

螺旋式的愈趨進步、循序漸進的向上昇華

無論是能力程度上的提升、還是做事速度上的加快(給定固定的時間,與以往相比能做完更多事務)

都是隨著時間遞移攢累之下不斷醞釀出來的操持「技術」

因為特定時間內長期頻繁的接觸碰到、熟習訓練一項事務的操作行為

肯定會在該領域、該事務有所提升

而且是僅限於時常碰觸的工事上、其他尚未接觸或沒有這麼頻繁操作的事務就不會有所改變

時間(當然還有心/精/氣力的付出)的累積會最有效、顯著的提升操作的熟練度與速率

也許不至於臻至完美、無瑕疵之境地

但一定能將自己導向一規律固定的狀態與階段

藉由不斷的來往、重複、多次輾過、無數次的複習與梳理

自身會達至一種境界

也就是人事合一

每一次的重複經歷、操作

皆已然變成了無意識、不假思索的動作

幾乎想都不用想、毋須大腦介入刻意操控主體行為就能完整展呈、做出若干外顯形式的這種能力

並非一蹴可就、能夠「速成」的

而是透過時間與接觸次數的累積而得來的

一次次的有意識、觀察自體動作與思想意識的流動狀況並時時調整、「掰向正確的軌道」

修改至完熟、幾乎沒有什麼大幅度更換微調空間的穩定狀態

才能漸漸讓大腦放手、變為無意識的操作

甚至最終形成慣習、身體不由自主就是會去做出該事的這類狀態(無我)

甚至回過神來才發現方才已做了這些事而自己當下卻沒注意、沒發覺或已不記得

這就是規律

只要高頻率接觸某特定領域範疇內的同一事物的行動、作為

就會讓人達到穩定、甚至不知不覺間能力昇華的無意識狀態

任何學科的學習、吸收與反覆熟稔

以及運動、重複性高之工作事務等

都能使人(如果接觸時間夠長、頻率夠高而不是間歇性、偶然性)達到這樣的境界

而自己卻不知曉自己有這樣的能力與程度所及

會認為那是無比自然的、「它就這麼發生了」

沒錯

自己就這麼做完了、而且是在無意識、自身未察覺之下完成的

對自己而言看似輕鬆、不費一絲氣力

但對於沒有廣泛深度、頻繁強力的接觸的他人而言就很困難

這也合情合理

畢竟自己剛開始接觸時也是緩慢不熟、舉步維艱的

一點也不「無意識」、甚至過於刻意

只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與再次輾壓軌道

使得一樣的事務一次又一次的熟悉明朗起來

甚至有時有一些的乏味無聊、索然無味

自己會認為乏味、無新意就代表已經全然適應、習慣於這樣每每的操作與歷經當中

「習慣」即指操持同一件事情過多遍之後自體的高度適應

能不需意識的介入、時刻想著「我現在正在做這件事」

因為大腦還沒清醒、想到自己正在做什麼事之前就已經做完了

也就是不假思索、不用多想甚至不用到想

無意識的做事、不知覺的就將事情完成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個體自己的內心、腦內的所思、所想、所感
我們人類時常適應於社會中的某種共構慣習
任何人都可以扮演成每個人
要如何消度光陰其實也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
「過度臆測」(或「過度解讀」).永遠都是一貶義詞,不是中性詞,因為會導致最終的結果朝向負面那一端跑去。 補充:"2.Perfectionism: Overly indefatigable, putting too much effort can hinder overall academi
個體自己的內心、腦內的所思、所想、所感
我們人類時常適應於社會中的某種共構慣習
任何人都可以扮演成每個人
要如何消度光陰其實也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
「過度臆測」(或「過度解讀」).永遠都是一貶義詞,不是中性詞,因為會導致最終的結果朝向負面那一端跑去。 補充:"2.Perfectionism: Overly indefatigable, putting too much effort can hinder overall academ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習慣是每天都跟人們息息相關的一件事,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往往就是健康的基礎。然而其實習慣是一件必須常常檢討的事情! 有人說一個良好的習慣能讓工作事半功倍,當然這也沒錯,比如說物歸原處的習慣,保持整齊的習慣,然而這只是很基本的事情,根本談不上對工作的積極作用。提高效率更為積極作用的是另一件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在Charles Duhigg的《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中,深入探討了習慣對於人類行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習慣來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Duhigg指出,大腦會尋找省力的方式來處理日常活動,讓習慣成為處理這些活動的主要方式。這是因為我們在動腦的過程中會耗掉許多能量,而習慣能讓大腦擁有更多休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習慣就是身體不斷重複後的自動化,這是人體一個避免過度使用腦力的保護機制,因為思考的過程會耗掉很多能量,為了節能,我們就將日常一些動作經過不斷的重複之後將其程式化。舉例來說,早上起床刷牙,你會用同樣的手去拿牙刷,擠牙膏,然後開始從某顆牙開始刷起,接下來是下一顆,直至將所有的牙齒刷完。在刷牙的過程之中,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在日常中,常有重複性相當高的事情,不斷地重複在做,重複的事做久就會慢慢變成是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就會讓人下意識地完成一些事情。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在重複進行的過程中變得固定且容易自動化。 在Python程式語言中,for迴圈就類似這種概念
Thumbnail
行為轉變的第四條定律是讓它令人愉悅。當體驗令人愉悅時,我們更有可能重複一種行為。人腦進化為優先考慮即時獎勵而不是延遲獎勵。行為轉變的基本準則:重複有即時回報的行為;避免受即時懲罰的動作。要保持一個習慣,你需要有即時成就感,即使它體現在細微之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習慣是每天都跟人們息息相關的一件事,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往往就是健康的基礎。然而其實習慣是一件必須常常檢討的事情! 有人說一個良好的習慣能讓工作事半功倍,當然這也沒錯,比如說物歸原處的習慣,保持整齊的習慣,然而這只是很基本的事情,根本談不上對工作的積極作用。提高效率更為積極作用的是另一件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在Charles Duhigg的《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中,深入探討了習慣對於人類行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習慣來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Duhigg指出,大腦會尋找省力的方式來處理日常活動,讓習慣成為處理這些活動的主要方式。這是因為我們在動腦的過程中會耗掉許多能量,而習慣能讓大腦擁有更多休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習慣就是身體不斷重複後的自動化,這是人體一個避免過度使用腦力的保護機制,因為思考的過程會耗掉很多能量,為了節能,我們就將日常一些動作經過不斷的重複之後將其程式化。舉例來說,早上起床刷牙,你會用同樣的手去拿牙刷,擠牙膏,然後開始從某顆牙開始刷起,接下來是下一顆,直至將所有的牙齒刷完。在刷牙的過程之中,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在日常中,常有重複性相當高的事情,不斷地重複在做,重複的事做久就會慢慢變成是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就會讓人下意識地完成一些事情。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在重複進行的過程中變得固定且容易自動化。 在Python程式語言中,for迴圈就類似這種概念
Thumbnail
行為轉變的第四條定律是讓它令人愉悅。當體驗令人愉悅時,我們更有可能重複一種行為。人腦進化為優先考慮即時獎勵而不是延遲獎勵。行為轉變的基本準則:重複有即時回報的行為;避免受即時懲罰的動作。要保持一個習慣,你需要有即時成就感,即使它體現在細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