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女生比較細心?


常說女生生來比較細心、貼心,但我在想,那或許不是天生特質,而是被後天教化。


這個社會長期以來,都在教導女性要溫良恭儉讓,要如何當個好女孩,要懂得照顧他人,要關注他人的需求,要以大局為重,要維持場面和諧,不可以強出頭讓人不適,「可以細心溫柔的照顧他人並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幾乎是每個女性的必備學分,只有修得好不好,沒有可以不修的選項。

󠀠

另一個角度,這個環境對女性的種種不友善(甚至惡意),也讓女性根本無法在放心、放鬆的情況下成長、生活,我們需要時常警覺周遭釋放的訊息,是否正在對自己蠢蠢欲動,攻擊、嘲笑、歧視或是傷害等惡意。

󠀠

社會的教化,無論是那些任意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教條,還是那些不友善的對待,都讓女性註定無法成為一個粗枝大葉、毫無心思的物種。



最近一起幼稚園兒童被青少年親戚性騷擾的案件,查看相關文章以及與朋友分享的過程中,我看到兩件事,一是生理女性要從小平安無事的長大乃至生活,真的很難,很難,好難。另外就是案中的母親,也可能一度因為「社會教條」的潛移默化,懷疑自己的強烈反應以及要採取的行動是否會過當、小題大作甚至破壞親戚之間的和氣。

󠀠

我覺得很難過,明明是被害的一方,想要捍衛自己權利及表達自己受傷的情緒時,卻會下意識地先思考「我這樣做對嗎?會不會我也有問題?我這樣會不會傷害到對方?」,很難不將這與女性從小到大被教導「要考量他人的感受的溫良恭儉讓」連結起來。

󠀠

我們總是習慣先反省自己,有時候狠狠的反省還不夠,還要透過自己去二度傷害自己,「我一定也有問題,不然不會被這樣對待」。

󠀠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錯,但為什麼是受傷的我們被檢討?別人檢討還不夠,連自己都要檢討自己?

󠀠

然後這種感覺就會延伸到「我是個失敗、糟糕的人」。



周慕姿心理師的著作「羞辱創傷」中有提到一個觀點,我覺得女孩們都應該好好學起來練習對自己說,『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

我很欣賞女性的細心、貼心,那是這個世界上極為美麗的花朵,讓領受到的人的心為之柔軟起來,但想到那種特質是不得不演化出來的,甚至是女性要生存必須的一種手段,就覺得有點悲哀。

󠀠

我們很少像要求女性那樣的要求男性,要具備所有能好好照顧人的技能,甚至也不要求他們去修這個學分,他們可以一開始就不要修這個學分,他們只需要得到社會意義上的強大,好似只要這樣,就可以無視他們情感教育缺乏的部分。

󠀠

但能關注他人感受,持續的溫柔待人、照顧他人,扛起這些期待,難道不才是真正的強大嗎?

󠀠

厭女、仇女、紅顏禍水、女性是問題的根源、女性就應當如何如何(溫良恭儉讓、出得廳堂進得廚房上的了床等等),所有對女性的枷鎖,這些都是我無法接受的意識形態。

󠀠

從來就沒有誰有他/她「應當要有的樣子/形象」,我們有做人應該要有的品德與操守,但不應該有男性就應該如何表現、女性就應該如何表現,這樣的框架。



為女性說話嗎?是,我是在為女性說話,那不單單是因為我是一名女性,而我深感這其中的壓迫與痛苦,每當我看到一次女性受到迫害的新聞時就要如何心痛。


在METOO運動中,很多人只看到誣告風險,但是否有試著看到這些人將自己遭遇說出口底下的所有掙扎、又是哪些因素造成他們連表達自己的傷口都要如此糾結、躊躇及恐懼?更不要說那些一開始就放棄說出口的人,背負如何沉重的黑洞踽踽前行。

󠀠

我們很想好好愛這個社會,但這個社會是否有給予我們足夠的愛與支持?我們也想做一個不需要把「關注他人感受與周遭環境訊息」雷達開到最大的女性,但這個社會是否允許我們安全、放心、放鬆的生活?

󠀠

我還找不到答案,如朋友所說,在奧地利獸父的事件之後,新聞才更敢報導這些喪心病狂的案件,而這些事情其實每分每秒都在世界各地發生,而當人知道了,又會以甚麼角度去解讀?但這就是現實。



但,至少,至少我們很幸運不像非洲的女孩沒有性器的自主權(割禮),或者像中東的女孩,在12歲時要嫁給足以當爺爺的男性只為了養活其他家人等等,雖然世界人權組織、婦女保護團體有顯著的成長,但其實傷害還是繼續沒有減緩,但至少保護的管道一直在增加,那也很好。

󠀠

男性與女性是否真的有能夠彼此同理的一天,我覺得很難,我很悲觀且偏激的認為男性終究無法真正感受女性的所有無可奈何與恐懼,但友人說,直視黑暗並接受世界就是這樣,才能去看到更多人性的光輝,因為很黑暗,才顯得這些光的可貴。

󠀠

被傷害過的人,如果不是也去傷害人,就是會更懂得如何去照顧他人。沒有被傷害過的人,或許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理解那種傷痛。

󠀠

最終,我沒有答案,或許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實不會有答案,你只能不停地去實踐你的信念,而我的信念是儘管這世道很艱難,甚至無法得知何處蘊藏著惡意蓄勢待發,我依然想要努力、堅強的面對這個世界,讓自己強大起來。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