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先確認什麼是障礙?
有一次我坐在公車上,遠遠看到一個乘坐輪椅的人招手,接下來,公車司機非常迅速的停車、下車、拿鉤子從公車後門上車、將鉤子放入公車地面的一個小洞中,拉起後直接變成無障礙斜坡,然後協助輪椅上車,這位身障者自己將輪椅停在固定位置、繫好安全帶。司機的動作一氣呵成,我看得目瞪口呆,前後花不到一分鐘。
我很開心台灣這樣進步,讓每個人都有自由移動的權利。常聽言,沒有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你身邊有人是戴眼鏡的人嗎?你會認為他有障礙嗎?這個世界的運轉是多數決,基於成本的考量,理當如此。但一個國家的進步與否,是有沒有辦法盡力去調整資源,使得公平正義實現。
最近小孩跟我反映,老師會對某一個很不認真的同學偏心,每次考完試,對方考很差,老師就說再給你看一次,等一下再給你一次機會。這件事對小朋友而言真的很不公平。我問我的孩子:「你覺得那位同學沒有一個像我這樣每天會陪你複習功課媽媽,老天爺對他公平嗎?你的功課有我檢查、考試有我陪伴溫習,你在考滿分的時候,媽媽希望你也對班上需要幫助的同學多一份關心」我非常明白老師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因爲資深的教師更明白,如果小孩現在就放棄學習了,在課堂上就會開始干擾他人,老師很盡心在協助課業跟不上的孩子。其實也是很希望補足弱勢家庭的不足,實現某種意義的公平。
對精障者而言,不穩定的狀況就是最大的弱點,情緒的起伏、身體狀況的難預測,常在允諾後又要失約的挫敗,有些是病況本身,有些是藥物副作用帶來的影響,不僅僱主頭痛,其實患者本身更是有道不出的心酸。如果可以在規範中給我們最大程度的彈性,或許真的能幫助物理條件對精障者就業的限制。我們需要的不是無障礙空間,就像近視的人也不需要人工電子耳是一樣的道理。
先弄清楚障礙是什麼可能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